德妃看胤 的眼神中帶著濃烈的怨恨之意,胤 是震驚的,他沒想到她是這麼想他的,恨到想跟他老死不相往來。
當初若非她說會好好照顧他,會讓他重新體會到母子兄弟情誼的,他那麼大的年紀是可以去阿哥所自生自滅的。
如今倒好,她倒是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他身上了,他突然覺得好悲哀,這是他的生母,卻因為他從小未在身邊養大而恨他入骨。
若是孝懿皇後還在,看到他受了這麼大的委屈,怕是要心疼壞了吧?
他確實想當孝懿皇後的兒子,這樣他就有嫡出的身份了,德妃根本不知道他小時候受了多少委屈,她只知道他不在身邊養大所以養不熟。
“額娘既然這般恨兒子,兒子是意外的,畢竟兒子這些年過得不容易,兒子以為您已經對六弟的死釋懷了,沒想到您依然銘記于心。
兒子之前跟您說過的,兒子沒有害過六弟,更不曾嫉妒他被您寵愛著養大,他的死是意外。
可是在您眼里兒子就是個養不熟的白眼狼,會嫉妒會怨恨,既然您不喜歡兒子,當初皇額娘薨逝後,您為何要將兒子接回來?
如今兒子回了永和宮,成了永和宮的阿哥後,您又因為九妹的事情怨恨兒子,想來兒子在您眼里做什麼都是錯的吧?
今日這永和宮兒子是來錯了,您放心,日後若無宣召兒子都不會來了,十四弟是您的心尖子,兒子不會踫他也不會單獨叫他的。”
胤 說得認真,有這麼個額娘在,他根本不可能有好日子過,就算他真的爭到了那個位置又如何,德妃的存在會讓他當皇帝都不順心的。
突然想起宜貴妃對胤祺的寵愛,他竟然充滿了羨慕。
都是被抱養給別人的人,為何胤祺這麼幸運,太後寵愛他,生母惦記他,就連胤 他們也與他關系親近。
到了他這里就不一樣了,生母因為害怕丟了寵愛不敢見他,養母一開始倒是寵愛他,卻因為懷了自己的孩子後忽視了他。
若非那個孩子是個公主且只活了一個月就沒了,怕是他早就在承乾宮待不下去了吧?
如今回了永和宮,生母對他除了怨恨還是怨恨,怨他害死了胤祚還不夠,還要來害溫憲。
可是,明明讓溫憲去找太後說情一事是她提出來的啊,為何要他背鍋?
德妃並沒有因為胤 的話有半點起伏,在她心里胤 是她的兒子,她身為額娘說什麼做什麼都是應該的,他只能受著。
今日溫憲鬧的這一出怕是已經讓康熙對她生厭了,她必須找個機會去他面前演場戲才行,畢竟她還有胤 這個小兒子在,她舍不得他吃苦。
加上胤祺救駕有功被封為郡王一事讓她心生憋屈,胤 都還只是個貝勒呢,更別說她的小兒子胤 還沒爵位了。
她擔心康熙會因為此事將胤祺立為太子,這才讓溫憲去太後面前探探口風的。
但她沒想到溫憲會這麼蠢,竟然說出那麼大逆不道的話,要不是她是她的女兒,她也想罵她一句蠢不自知的。
如今好了,她把自己折騰得要去和親了,以後是沒機會幫胤 了,她真是氣得不行。
宜貴妃從年輕時候就不待見她,如今大家都老了,比不得年輕貌美的宮妃,偏偏大家都是四妃之一,她卻因為慕思梨生下四胞胎而成了貴妃。
今日胤祺對康熙舍命相救,太醫可是說了若是匕首再進一寸他就回天乏力的,有了胤祺這個救駕的功勞,她相信宜貴妃早晚會得封皇貴妃的。
皇貴妃啊,上一個皇貴妃還是孝懿皇後呢,康熙一直覺得自己克妻,皇後的位置宜貴妃是坐不上了的,但皇貴妃位比副後,不比皇後差多少。
若真讓她成為皇貴妃,她這個德妃怕是也坐到頭了,不行,決不能讓宜貴妃再進一步,不然她們母子要沒活路的。
胤 等了半晌沒等到德妃的安慰之言,自嘲的笑了一聲後離開了永和宮,終究這個地方不是他的家,等到時機合適,他就出宮吧。
不過在此之前他得去乾清宮認錯才行,不然康熙心中有疙瘩,他們的父子之情會止步于此不說,還會連累到他的子嗣。
想到這里,胤 直接起身離開了,而對于他的離開,德妃沒有半點動作,在他看來這個兒子已經沒有要的必要了。
她都不想要他這個兒子了,自然不會管他的死活,她現在關心的只是她自己會得到怎樣的下場而已。
乾清宮內,康熙听說胤 前來請罪後並未讓他進來,今日發生的事情太多了,他沒那個閑心陪他演戲。
都是他的兒子,他怎麼可能不知道他心中想的是什麼,一會兒他進來後肯定是先請罪再表示自己對溫憲的行為不知情。
他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听信他這麼拙劣的解釋?他想不明白孝懿皇後是如何養出這樣的兒子的,明明小時候看著挺孝順懂事的啊。
“讓他回去吧,朕這里忙著呢,沒閑工夫听他說那些解釋的場面話,朕不是昏君,能分辨是非。”
“是,奴才這就請四貝勒離開,不過皇上,奴才听說四貝勒在來乾清宮前和德妃娘娘吵了一架,您要問問嗎?”
“和德妃吵了一架?還真是新鮮,小四不是一向最孝順德妃嗎,怎麼可能和她發生爭吵,莫不是你听錯了?”
“奴才也是這麼想的,因此派人去永和宮听了一嘴,說是確實發生爭吵了,好像是因為九公主要被送去和親的事情發生的爭吵,德妃娘娘怨四貝勒呢。”
梁九功都有些同情胤 了,他自從孝懿皇後薨逝回到德妃身邊,可謂是人前風光人後淒涼,德妃對他的好都是做給康熙看的。
也不能這麼說,應該說是他剛回永和宮不適應,在面對德妃的示好不知如何回應的次數多了後,德妃下意識的覺得他不想與她親近,這才慢慢和他生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