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的電影節,劇外放映的場所有27個。不像長春那邊,單拎一個場地。涉及的城市有12個,推廣地方旅游特色的意味很重。
    商業化的性質重,獎項含金量比不過長春那邊的嚴肅性。
    單拿個獎項,李幕府走個過場就行。主要是有別的原因,多停留幾天。
    西北圈,他已經入局了。陳開歌是新麗的股東之一,西北山西幫邀他入場。)
    來這,總得見見“當地人”。
    他是已經約上了賈樟柯、寧浩兩位導演,和他們面談幾部新作品的事……。
    一泡饃店。
    賈樟柯、寧浩,這倆老鄉盤算等會時間,要怎麼跟李幕府交談?
    李幕府人不缺錢,演戲夠看夠用。這次的入局,他倆就先打個照面。
    真正來說,李幕府是12、13年就已經進入到了各大導演的視線內。周星馳的降魔篇,他表演還不錯。)
    只是,他拒絕了資本捧抬,選擇自己單干,硬是推遲他的個人發展。
    這倆西北圈的導演,還挺惋惜。
    論出身,李幕府是西北地區的人,也是有作品的優秀導演。要再得個學院派出身,跟著他們一起混,完全說得通。看看郝結導演,在綜藝《開拍吧》,有多被陳開歌關照。)
    還想,李幕府要什麼時候過來,跟他們攀上關系的?
    結果,是摔破腦袋也算不到。
    李幕府猥瑣發育個好幾年,人是搖身一變、王者歸來,坐穩了資本地位。
    混到現在,他們得反過來,看李幕府能不能過來幫忙。
    “早知道他人起的這麼快,我當年就收他做跟班了。”
    寧浩是交疊雙手,托著後腦靠椅背。
    眼楮很迷茫,給他十個腦袋也想不通。一個人,怎麼起勢的這麼快。
    “別琢磨啦,人家也比你有腦子。賺錢快,是事實。”
    賈樟柯不像寧浩的胡思亂想,說話很實際。說話,也比寧浩要硬氣。
    他拍電影,就沒虧過。只是這幾年,他要往商業大屏幕上靠靠,就不得不做出一些改變…。
    幾分鐘後,李幕府是進來了。
    混了十年社會,他也是頭一次跟這兩位導演見面,先握手介紹起自己。
    “寧導、賈導,你們好。頭回見面,我是演員李……。”
    對于這,倆導演看的假。都混了多少年,誰還不知道誰呀?來點實際的看看,最應該。
    賈樟柯直言直語,當面講了。
    “木子,圈里人都這麼稱呼你,我就這麼叫了。山西這邊的導演,你最好都見一見。咱們這邊,地界窮。能混出頭的,都不容易。該幫一些,最好幫幫…。”
    西北圈分為兩個幫派。
    張毅謀、王全安、顧長衛為主的陝西派,還有陳開歌這邊的山西幫。
    看似兩大團體,其實非常分散。
    背靠的地勢,是中國的經濟不發達地區。相對資源,獲取得的少。後出頭的導演,是越來越難做。
    這片土地,別看貧乏。可能干有本事的人,是真不少,就看你肯不肯提的。凡是有點名氣的第五代導演基本都來自西影廠。文學獎的影視圈編劇,西北圈的人佔大多數。而且,它還是溝通京圈、港圈的重要橋梁。)
    寧浩、賈樟柯他倆拍電影,是不缺投資。人脈不少,都有個固定財源。不一定非要靠李幕府的資金辦事,主要是希望他能幫忙,奶幾個“苦兄弟”。
    一听這,李幕府有些怪味兒。
    他以為自己入了西北圈,是能當個推上前的太子,像馬斯純那樣。
    可萬萬沒想到。
    人家這是讓他來當個養娃的“野爹”。
    ————————————————
    早在2016年,寧浩就主導了扶持青年電影人的“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推出《我不是藥神》文牧野執導)、《繡春刀•修羅戰場》路陽執導)、《受益人》申奧執導)、《熱帶往事》溫仕培執導)等優秀作品和青年導演。到了近兩年,已經是開始跟b站,等網絡平台合作。開啟73變計劃制作短劇項目,算是相當跟的上時代。)
    扶持青年導演的事,賈樟柯也在做。他在17年創辦的平遙國際電影節,可不光是擺那麼幾部電影,當展覽。青蔥計劃,海外添翼計劃,投入的心思,也不小。
    兩個閑不住的人,做上這些。也不是為了確立自己的江湖地位,辦個組織。
    更像是年紀到了,不知道該要怎麼往前走,想著別的地方發發力。
    這些事,已經是做了幾年功夫。
    李幕府現在進來,是過了初期最麻煩的階段。
    雖說要掏些錢。
    可日後拿的好處,也不少。
    喜歡這個演員路子野請大家收藏︰()這個演員路子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