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演員路子野!
    要演好侯亮平這個角色,李幕府是看了各種的官員錄像。
    關于錄像,大多都是外交官的。
    專挑首席那幾位看。
    沒辦法,群體開大會的錄像場面,實在是不好觀察面部情緒,揣摩動機心理。
    那幫當官的人,都太會藏著。
    喜形不動于色的。
    不如看外交官的個人發言,那可有聲勢的多,李幕府他能就此把人的表情語言,氣質風貌學個通透。
    李幕府覺得自己有點官氣,就這麼一演。
    感覺沒問題,旁人也不敢說他有什麼不對。
    這讓他演的候亮平,在日後有些爭議。
    往那一站,就是巍峨不動、我自如山的。
    給人印象太過厚重。
    行事作風上,超過了這人該有的。
    「把官演大了。」
    一個反貪局的處長,硬是演的比當地市委書記都有氣勢。
    只能說,李幕府找錯了模板。
    外交官確實是最難當的官,當官的能干了這個,那幾乎平調到哪,都能混的風生水起。
    要求人聞風而動,對政治極具敏感,極會審時度勢。
    沒個十全功夫真不行,進外交部比進反貪局的要求,可要高出一大截。
    但這不意味著首席外交官,就是反貪局長呀。
    李幕府他那落落大方、自得平常的氣度下,又帶著犀利冷冽的眼神。
    那咋看,咋不像反貪局出來的。
    外交部、反貪局這倆部門。
    一個對外交待,一個對內處置。
    別看領頭的級別都差不多,但那作風處事能一樣嗎?
    李幕府他是平民心理,覺得當官的都一樣。
    自以為找上幾個明顯的模仿下來,就能掌握群體人的鮮明特點。
    只能說。
    不在其位,不謀其事。
    想的,跟做的不一樣。
    和李幕府對戲的那幾個老演員,也沒說他什麼不對。(李幕府在劇組的身份,不只是演員,還是制片。他們擔心說錯話,得罪人。)
    加之,李幕府這身官氣太足,不經意的,就能壓過他們。(首席外交官的氣勢)
    他們也得小心謹慎著,要不然幾句台詞稍有疏忽,就會被李幕府帶著節奏走,到時他們的語序跟進、心理把控方面,也會跟著亂掉。
    就比如,侯永吃上一口面,李幕府就往他對面一坐,他人是半天不好下口。
    候勇一見到李幕府。
    給他那感覺。
    就跟在部隊見首長似的,下意識的就會正襟危坐。
    剛打個照面,就足足是五遍才過…。
    拍攝間隙——
    李幕府看著劇本。
    他知道侯亮平的人設就有問題。
    代表的就是高層權力的藐視眾生,高高在上。
    骨子里高貴,是看不起人的。
    日後,不會讓觀眾喜歡。
    但是整部劇里面,就這個角色,他的年齡比較接近。
    「現實生活中有這樣的人,那麼我就可以演這樣的人。」
    而且這種角色、這種戲份,往後估計不會再有的,他得抓住機會。
    李幕府是從演員的角度出發,覺得自己該演一些各種各樣不同的角色。
    可是他沒有想到,因為演的“不同”的角色太多,導致他這個反貪局的偵查處長一被拘,就是被觀眾各種“舉報”的。
    ——————————
    歡迎加q
    和作者一起討論接下來的劇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