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得一枝春欲放!
哈嘍哈嘍,今天來講一講宋代的茶道。
好,在寫之前我們還是慣例嘮一嘮,最近真的好冷。三天之內直接差了二十度,我真的是想死的。
我上個星期還在穿小裙子,這個星期就開始大衣帽子了。
很痛苦。
我什麼時候可以考到南方去不是說北方不好,我的家就在北方我很喜歡北方(疊甲)只是北方真的好冷嗚嗚嗚,想去廣州或者海南(好的,我知道江浙地區的冬天也很冷)
大家都要好好保暖,注意身體。
以下就是今天的正文。
中國的茶道自古就有之,但是可以說在宋代達到了巔峰。
因為宋代當時商品經濟發達,所以百姓中的活動也很多,其實有一點類似于現在北歐的社會情況。就是大家過的都很好,自然就會研究一些風趣時尚。
中國以前的茶,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和隋唐,比如說當時唐朝的時候就分為備器、鑒賞茶餅、炙茶、碾茶、篩茶、候湯、投鹽、舀湯、置茶兌湯、分茶、敬茶、聞茶、觀色、品茶、謝茶等十六個步驟。那個時候茶藝更像是今天的奶茶,其實這樣說也不太準確,因為那個時候的茶是咸的,不過方式什麼的應該是差不多的,就是在茶里面放很多的小料,這的時候茶水更像是一種承載體,而非主體。
但宋代的茶道就很有意思了。
宋代的時候很流行斗茶,那個時候講究的是“斗色斗浮”吳鉤老師的《宋潮》一書了解到,宋代的斗茶里的色主要是說茶湯的色澤,這一點其實很有意思。當然我也並沒有太接觸過現代的茶藝,就不過多贅述。不過宋代的茶湯卻是以“純白為上真,青白次之,灰白次之,黃白又次之”我再第一次讀到這里的描述的時候其實是很驚訝的,(當然也是我才疏學淺,對于現代的茶藝並沒有什麼了解。)這里就我個人而言,茶湯的顏色是有紅或者綠之分。
在我的心里,茶湯只有這兩種顏色。
所以當時查到純白色的時候,我是很驚訝的,不知道這個純白到底是個什麼顏色,按照我的一些認知,感覺茶是泡不出來這種顏色的,但由此也能看出來宋人真的是把茶道玩的很精通。
而這里面的浮呢說得也是茶沫,這個我倒是略有了解,因為現代的茶葉沖泡的時候也會有浮沫。不過宋朝對于茶沫似乎更有講究。而且不僅僅是對于茶沫有些講究,對于茶沫的形態也是很有說法。
除此之外,宋朝的茶藝里面還有”點茶“著一種說法,說到’點茶‘我倒是在《夢華錄》中有所了解,不過據說宋代的點茶之術也是相當有意思,一群風雅之人聚在一起比較誰的茶點的更好。大概跟今天的咖啡拉花是很類似的,點茶是通過控制溫度和手法而在茶水里面點出畫來。能點出來山水或者是花草,我大概也只能用自己淺薄的想法去思考一二,畢竟那個時候也沒有照相機,沒有辦法把點茶的花樣子記錄下來,也可以說是很可惜的。
如果可以,真的很想穿越到宋朝(相對太平的時期)去當一次風雅之人,看看宋代的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