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叔世界成為左道中人!
九叔閉目凝神,片刻之後忽然一個空翻越過法壇,身在空中抬手一抹三支法旗拿在手中,身形落地抬手指著三支法旗一手虛畫,口中念道“法旗一立地生金光,魂入其中不可妄動。”
對著地面一甩,三支旗子呈三角形插進地面。
對著旁邊雙手捧著壇子的文才一點頭,文才立刻將塔子放在三角形的中間。
九叔抄起他木劍虛空揮舞幾下,對著壇子一指道“王玲兒,此時不出更待何時!”
一震煙霧特效出現,一個滿身是血的女鬼五官扭曲滿面厲色,視線冰冷的掃過四周,在看到九叔之後立刻作勢想要撲過去。
三支法旗遍生金光,三面連成一片,將女鬼緊緊束縛在一尺大小的法旗中央。
九叔走到女鬼前,看著女鬼徒勞的掙扎,輕嘆一聲盤膝坐在地上,桃木劍橫放在膝蓋上,雙手中指和無名指內收其余三指張開,捏了一個指決而後一手在上豎著,一手在下橫著。
“爾時,救苦天尊,遍滿十方界,常以威神力,救拔諸眾生,得離于迷途,眾生不知覺,如盲見日月,我本太無中,拔領無邊際,慶雲開生門,祥煙塞死戶。”
誦經的聲音中女鬼王玲兒的表情漸漸平復,等到九叔起身時王玲兒表情恢復平和,看起來很接近正常人,只是面色有些蒼白。
這王玲兒說不上有多漂亮,至少比不上某音的平均顏值。但是身形婀娜多姿,眼楮十分明亮有神,再加上缺少血氣蒼白的臉色,卻也有一番我見猶憐的感覺。
至少文才已經看呆了,下意識的走近滿臉堆笑道“玲兒妹妹別怕,我和師父一定會幫你的。”說完話之後還呵呵呵的傻樂幾聲。
九叔哼了一聲,手上的木劍拍在文才肩上,將他推到一邊,而後來到壇前提起朱砂筆在黃紙上一氣呵成的寫了道符。抬手對著王玲兒一指,符咒自行飛起落在下意識想要躲閃,但是依舊被禁錮在令旗中的王玲兒身上。
與此同時九叔抬劍一指大喝一聲道“開言!”
“啊”女鬼情不自禁的叫了一聲,旋即滿臉不可思議復雜的看著九叔道“這位道長,為何阻止我復仇!”說前半段的時候聲音還是正常,但是後半段已然尖銳至極,身上隱隱有戾氣閃現。
九叔皺眉抬手自香爐中抓起一把香灰,對著壇前的蠟燭一甩,原本已經不能再燃燒的香灰,這個時候一接觸到燭火就化成一道明亮的火線,噴涌在王玲兒的身上。
文才似乎感受到了痛苦“啊”了一聲,秋生連忙趕在九叔生氣之前捂住他的嘴。
九叔並沒有理會他們,來到身上戾氣被火光化淨的王玲兒面前,聲音輕柔的開口道“王姑娘,且听我一言。這羅家的所為我已知曉,但是若是姑娘親自出手,陰陽法度皆難。”
“我不管!”王玲兒打斷了九叔的話,直直的看著九叔哀求道“讓我殺了他們,求你了,道長。”說話間已經跪在地上。
九叔閉目深吸口氣道“姑娘,你可能不信,但我確實是為了姑娘著想。你若是擊殺生人,必入刀山地獄。實屬不智,我有法門可送你入地府,面見判官,告陰狀!”
“陰狀?”王玲兒抬起頭,在她短暫的人生和鬼生當中都沒有听到過這個詞語。
面對女鬼的問題,九叔表現的十分有耐心,開口解釋道“其實不論如何只要你入地府自有判官替你伸冤,但是地府陰魂眾多,不知何何年何月才能輪到你這里,所以我可以借茅山先人的關系遞上訴狀。”
九叔說的簡單,但是投遞陰狀在陰間卻屬于違規,雖說無傷大雅但也折損陰德,一般的道人絕不會為了一個毫無干系的人做出這樣的事情。
王玲兒自是不懂當中的緣由,但是自小也多少听過陰間法度的故事,所以練練叩首道“還請道長做主!”
“好。”九叔沒有絲毫猶豫從新拿起毛筆,其實陰間的狀紙跟陽世的狀紙並沒有什麼大的差別,唯一不同的就是陽間的訴狀直接投遞到衙門就可以了,但是陰間的訴狀就不是誰都能投遞的。
茅山派的三茅真君歸屬東岳大帝,協理陰間事務所以茅山一脈才能在陰間擁有一定的特權。
刷刷點點寫完事情的前因後果,最後從懷中拿出一枚印章按在後面,接著對著法案躬身道“弟子林九,望祖師借力,投遞訴狀。”說完之後吩咐文才和秋生兩人拿出火盆和金橋銀橋。
將陰狀在燭火中點燃,而後又將金銀二橋焚化。
而後就是冥鈔陰紙,羅勇秋生去庫房搬運,三兩趟便搬來一大堆,文才面容悲切大把大把的在火盆中焚化,就像死了老婆一樣。
這年頭不管陰土還是陽間,終歸是有票就好辦事。(瘋狂暗示)
自此刻開始冥幣要一刻不停的焚燒,打點一路上的牛鬼蛇神直到陰間接到訴狀,前來帶王玲兒過堂方可停歇。
好在,義莊這里別的東西可能不多,香紙蠟燭之類喪葬用品卻是不缺。
文才大把大把的燒著,秋生和羅勇一趟趟的搬運。看的九叔心中一直嘀咕幾次想開口讓幾人速度可以放緩些,但是看了看眼前依舊跪在地上的王玲兒終究沒有出聲,扭過頭看向別處,眼不見心不疼。
約莫半個鐘頭的時間兩個黑影自遠處,一步三丈若隱若現的邁步到義莊門口,兩人一黑一白,皆頭戴高帽一者上書正在捉你,另一個一身純白臉上笑容和善,但是一條長舌卻一尺有余墜在胸口。
黑袍之人正向上前卻被白袍人伸手攔住,抬手在門上拍了幾下。
鬼神駕臨自有神威相隨,院內幾人都有一種不可名狀的恐懼之感油然而生,其中王玲兒的表現最為明顯,如同直面天敵一般,連跪姿都保持不住,癱軟在地上渾身抖如篩糠。
九叔定了定神,來到門口躬身道“茅山弟子恭請七爺八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