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映雪想去書房叫鐘元德出來送送客人,沈清清笑著說剛在書房已經道過別,無需再打擾才作罷。
    帶著鐘家準備的百日宴回禮,一場賓至如歸的百日宴就此結束。
    回去的路上,宋大成的嘴邊的笑容就沒掉落過,想著想著就忍不住笑出聲。
    他從未想過自己這輩子居然能與開國將軍一家人把酒言歡,席間的話語讓他越發真切感受到臨行前宋豐業不能言說的那些話語。
    能娶到沈清清這麼個兒媳婦,是他們宋家幾輩子祖墳冒青煙修來的福氣。
    她的睿智、魄力和善良,無論嫁到誰家,都會被寵成寶。
    越想越開心,夜黑風高只听得見宋大成的笑聲,空曠的街道回蕩說不出的詭異,惹來張大妮的小聲訓斥。
    沈清清離去後,父子倆一邊交談、一邊籌劃,等鐘元德將書面匯報寫出來,鐘老爺子帶走時已經是好幾個小時後。
    看著疲憊的老爺子,鐘元德親自開車護送回去。
    春暖花開之際,結束了漫長的遷徙奔波,閑下來的沈清清總算想起一件一直被遺忘的大事︰麗雲麗文的學業。
    雖說她們在家也很自覺的每日自學,可五小只的存在和家里的瑣事難免讓她們有所分心,不可避免的對學業有所怠慢。
    沈清清始終認為人在什麼年紀就該做什麼事,青春十七八歲花骨朵的年紀就該自由的學習、體驗人生,至于家庭付出、農活、工作未來有漫長的人生可以經歷。
    沒有詢問麗雲麗文的意見,沈清清當天飯桌上就把這事跟宋大成、張大妮說了,得到二老一致點頭通過。
    由于人生地不熟也不確定燕市的高中,哪所學校各方面師資力量更好,眾人一時間都面露難色。
    最後還是宋大成攬下責任,表示他找黃老請教。
    這件事在別人看來很難,但擱黃老面前那就是手拿把掐,要知道他平反回來就是干老本行的。
    面對真誠請教且肉眼可見真的對外孫女學業上心的宋大成,黃老也不由更上心謹慎。
    取出紙筆將燕市目前還在開辦的眾多高中一一標注,隨後針對路途、學風、師資等各方面綜合分析標注,最後結合情況挑選出最優選的三所。
    既然是最優選,那麼想進入的難度必然不小,尤其中央和地方的教育程度、難度、偏重點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有房產戶籍只是最基礎要求,黃老的舉薦可以做敲門磚,但真正的要素是她們自身的地基是否扎實,能不能通過入門測試。
    宋大成對此毫不擔憂甚至慢條斯理的挺直腰板,滿臉驕傲的表示自家孩子學習用功絕對沒問題。
    謝過之後,帶著黃老寫的單子跑回去跟家人商量,一番討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和理由。
    沈清清看著三所高中後的優缺點提醒,想到按格局走向年底即將到來的高考,她內心里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排第一位的燕市一中。
    雖說燕市一中是三所中離家最遠的,而且采取全封閉寄宿制,但卻是百年學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