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為這個不開眼的倒霉蛋兒默哀了三秒鐘,然後繼續瀏覽新聞。
下一篇帖子。
“美國佛羅里達州18歲的絲勒豪涅茨,在比特幣論壇上發帖,聲稱願意以一萬個比特幣來購買兩個披薩。”
“很快有一個英國用戶用25美金,為他購買了兩個披薩,並且成功的獲得了一萬個比特幣。”
這一股子古早的公知氣味,又讓張楊想到了《知音》,《青年文摘》里,那些根本不符合邏輯的神怪志異。
它們信誓旦旦的說著最離譜的謊言,它們說日本的馬桶水能喝,可問題是日本人為什麼要喝馬桶里的水呢?
難道有很多人喝過嗎?
那些喝過日本馬桶水的人,是有什麼想不開嗎,假如沒有很多人喝過,又怎麼知道到底能不能喝呢?
這根本就是一個狗屁不通的悖論。
張楊看著這篇帖子,輕輕嘆了口氣︰“這分明是一個,連白痴都不會相信的蹩腳故事。”
為什麼一個佛羅里達州18歲的少年,能挖到一萬個比特幣呢,又為什麼他18歲就懂得經濟學原理。
為什麼他懂得跟一個英國人合作,構建一個龐氏騙局呢。
“這拙劣的演技呀。”
可偏偏這個年月的人,就吃這一套!
而到底哪里出了問題呢。
張楊心中其實很清楚,因為人的意識其實是可以培養的,當人長期處于某一種人為制造的虛假意識形態里。
那麼潛移默化中,人的觀念就會被影響,對這些天真幼稚的深信不疑。
這個過程不需要太久。
十年,或許二十年,剛好是一代人。
一聲輕嘆。
張楊腦海無緣無故的浮現出德諾拉艾米莉次小姐,那張跟好萊塢著名影星黑寡婦,有七八分神似的俏臉。
她不是一個人。
“這荒謬而又無恥的世界呀。”
又是一聲輕嘆過後。
有人拿出鑰匙打開了門,薇薇媽提著大包小包的新鮮食材走了進來。
張楊趕忙站了起來,打了個招呼︰“媽,這麼早呀?”
薇薇媽答應了一聲︰“不早了,快中午了。”
張楊微微錯愕,看了看電腦上的時鐘。
還真是快中午了。
時間過的真快,如白駒過隙。
隨著薇薇媽換好了拖鞋,放下了自家種的青菜,現磨的豆腐,排骨,便急匆匆向著陽台走來。
抱起了大孫女。
已經退休的書記夫人,就像是尋常人家的奶奶那樣,眉開眼笑了起來︰“影兒真乖,真好看!”
感受著隔輩親的真實情感,張楊笑著說道︰“媽,我去做飯。”
薇薇媽立刻阻攔道︰“你忙你的,我來吧。”
薇薇媽放下孩子走進了廚房,還輕聲絮叨著︰“張楊啊,你一個大男人別總是往廚房里跑。”
“你也太慣著薇薇了,回頭我得說說她......”
張楊心中一陣溫暖,趕忙說道︰“媽,薇薇挺好的了。”
絮絮叨叨中。
廚房里很快傳來了炒菜的香氣。
下午。
張薇薇還在管理店鋪。
薇薇媽帶著影兒出去遛彎了。
張楊又變得悠閑了起來,索性從家中走了出來,從側門走進了臨海理工大學安靜的校園。
下午兩點多。
這里的學風明顯好多了,學生們都行色匆匆,閑聊的很少,甚至讓張楊這個閑人感受到了一絲緊迫。
邁開腿。
張楊直奔圖書館。
到底是理工類大學,圖書館里很擠,很安靜,忙忙碌碌的學生們正在低著頭,學習很專業的知識。
這樣的氣氛,讓張楊心中踏實了下來。
看著這些廢寢忘食的學生,心中就是一種莫名的踏實。
輕輕邁開了腳步。
從空蕩蕩的書架邊走過。
最後。
張楊停留在了文史社科類的書架旁邊,猶豫著,糾結著......
最終還是取下了一本《南明史》。
這本書張楊一直不敢看,也不想看。
可最終還是打算咬著牙看一看。
手捧著這部《南明史》,張楊抬頭看向了窗外,便好似看到了東林黨,復社,那群江南世家帶來的夢魘。
這夢魘揮之不去。
就像是難以擺脫的幽靈,糾纏著這片古老的土地,又像生命力頑強的癌細胞,稍微不留神癥狀便會迅速惡化。
片刻後。
角落里。
張楊和一個正在查閱資料的眼鏡男生擠在一起。
翻開書。
那不堪入目的南明社會便映入了眼簾,這是一個被人刻意淡化,又被人刻意雪藏的一個時代。
而關于這片土地上最大的秘密,就在南明這個時代里藏著。
確切的說是從大明嘉靖年間,世界大航海時代開啟之後,直到南明這段時間里藏著。
這就要說起大明武宗皇帝了。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啟,新大陸的發現,雄心壯志的大明武宗朱厚照,難以忍受官紳集團的腐朽和貪婪。
所以朱厚照甩開了官紳集團。
他決定單干。
這位大明武宗,馬上天子干的著實不錯,他很有魄力的把六部,內閣,天下官紳一腳踢開。
然後他西苑里,重新建立了一套獨立的體系。
一套帝國式的軍事財政體系。
于是大明一度中興,武宗開始了南征北討。
可就在武宗朱厚照平定了寧王之亂後,卻在回京的途中,忽然就莫名其妙的落水死了。
甚至還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昏君。
而大明的歷史,華夏的歷史以及世界歷史,便在這一刻發生了一次180度的大轉彎。
武宗駕崩,帝國崩解。
群魔亂舞。
而後嘉靖皇帝繼位,晉商,江南,東南沿海大姓,各路門閥,財閥,世家紛紛走上了前台。
他們開始奪權。
在經歷了嘉靖朝漫長的黨爭,以及混亂之後。
這時有一位大明隆慶皇帝登基了。
這個歷史上默默無聞的傀儡天子,他只當了六年皇帝,就在這隆慶朝的短短六年時間里,曾經發生過很多駭人听聞的大事。
這些大事改變了大明的走向,也改變了整個世界的走向。
可這些大事,都被人從歷史書上抹去了。
張楊點了點頭,眼楮眯了起來。
在北方。
這位隆慶帝同意了晉商內閣高拱,總督王崇古的提議,和北方韃靼人議和了,史稱“隆慶和議”。
大明和韃靼人議和。
開邊。
在長城沿線開放了八個通商口岸。
晉商大發橫財,起了野心。
在南方。
隆慶帝下旨取消了海禁。
浙商,東南大姓富可敵國,也起了野心。(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