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錦鎏年!
看著各種船只離開了夜色下的港灣,張楊隨手拉上了百葉窗,將辦公室暫時與外界隔絕。
轉過身。
張楊忽然輕聲說道“瑤瑤你知道嘛?”
正在處理文件的趙樂瑤,輕聲應道“嗯?”
張楊忽然想到了什麼,便笑著說道“其實楊小姐的祖父其實是德國人,確切的說,是德國籍的印尼華人後裔,還有一點印度血統。”
趙樂瑤抬起頭,吃驚的問道“真的假的呀?”
張楊向著她微微一笑“如假包換,你以為長的差不多就是自己人了嘛?”
這時張楊又想到了一部很經典的電影。
《讓子彈飛》。
電影里說黃老爺只是某督軍的一條腿,李鳳當然也是某個財團的一條腿,那督軍到底有幾條腿呢。
鬼知道。
頓了頓。
張楊又忽然向著趙樂瑤,笑著說道“那你知道在英文里,其實是沒有道義這個詞的嘛?”
“什麼?”
在華爾街闖蕩多年的趙樂瑤,明亮的眼楮轉了轉,盡力想找到一個和道義對應的英文單詞。
可是她想了半天,卻終究還是張口結舌,因為英文里確實沒有道義這個單詞。
明眸一轉。
趙樂瑤低頭看了看手表,忽然嬌嗔起來“你能別在這里搗亂嘛,我才剛剛把賬目整理好,現在又被你搞亂了!”
“哦!”
張楊摸了摸鼻子,不再多說什麼。
而當夜幕落下,深夜來臨之時,百葉窗隔斷下的窗外,寧靜的港灣里變得空蕩蕩。
三天後。
一街之隔的李記集團。
面對著唾手可得的暴利,李鳳還是露出了狐狸尾巴,只花了三天就拿出來52億的資金。
接下來是開戶,簽字,蓋公章,轉賬……
十分簡便的一系列流程,終于讓李記集團現出了原形,這其實就是個打著集團公司旗號的當鋪。
隨著這筆巨資到賬,張楊和趙樂瑤兩個人手中,可以動用的資金從30億變成了82億。
拿到錢的這一刻,張楊抬頭看了看李鳳辦公桌上的日歷。
2008年7月4日。
晚上。
辦公室。
二十九歲的趙樂瑤,似乎找回了當年在華爾街打拼時的那種精神,吃住都在辦公室里的一個小套間。
資金到賬的同時,幾個大客戶聞風而至。
張楊躺在小套間的雙人床上,一邊給未婚妻張薇薇打電話,一邊听著外面的吵吵鬧鬧。
一個很現實的港島擺在了眼前。
趙族集團香港分公司的客戶都是什麼人呢,大部分都是省內的人,多半都是改開之後來香港謀生的老鄉。
都是鄉里鄉親的。
這個圈子在港島不算大,可也不算小卻,還算團結一心,而整個港島其實就是由這些大大小小的圈子組成。
掛著慈善機構名義的外國財團,內地的僑胞聯誼會,同鄉會遍地都是,真正把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這句話演繹到了極致。
可再團結的圈子,在這種血本無歸的結果面前,也免不了會分崩離析,所以來討債的人很多。
而這些人做夢也不會想到,坑了他們血汗錢的,其實是同樣身為老鄉的李鳳。
張楊和趙樂瑤兩個人,也不打算揭穿這件事。
隔著一道敞開的房門,無盡的爭吵中。
張楊掛上了電話,然後發出了一聲低喝“夠了!”
大步從小套間里走了出去,張楊一臉的不耐煩,向著趙樂瑤沉聲喝道“給他們兌付……全額兌付!”
趙樂瑤有些無奈。
而那幾個炒著要錢的本省大款,卻不由自主的看了看過來,幾道目光同時落到了張楊年輕的臉上。
良久。
幾位大款才試探著問道“這位是……”
“我是張楊。”
揮了揮手。
張楊表情更加不耐煩了“瑤瑤,叫財務室立刻把錢給他們,連本帶利一分都不要少!”
趙樂瑤默默的答應了一聲“嗯。”
隨著張楊拽著趙樂瑤,大步從辦公室里走了出去,留下一群人在風中凌亂。
竊竊私語聲響起。
“張楊是誰?”
“哦……好聲音的幕後老板吧。”
“就是他!”
似乎這人心惶惶中,隨著趙族集團忽然迎來一位強力外援,死寂的人心又開始變得躁動了起來。
又兩天後。
不少客戶選擇了贖回,就在趙族分公司全額兌付了20億之後,跑來贖回的人漸漸變少了。
一些人似乎嗅到了什麼非同尋常的氣味。
開始選擇觀望。
終于在緊急注入了82億資金之後。
可怕的贖回潮終于得到了遏制,在張楊的大手筆之下,趙族香港分公司穩住了陣腳。
又一個晚上。
酒店樓下的茶餐廳。
解決了眼前的麻煩之後,趙樂瑤氣色好了很多,開始跟張楊,鄭義幾個人說說笑笑。
幾個人一邊吃著東西,一邊看著窗外的街景,一邊商量著用手中的牌照,發行了一支三倍做空米國房地產次級債的基金。
“這支基金……”
張楊沉吟著,輕聲說道“就不要公開發行了,咱們還是私下募集,在同鄉會里推銷。”
趙樂瑤點點頭,贊同的說道“好,我听你的。”
可鄭義在一旁皺起了眉頭,懷疑問道“可趙族集團才剛剛經歷了這麼大的風波,這基金還能賣的出去麼?”
張楊微微一笑“能。”
一般來說魚的記憶不會超過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