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鬼剃頭
他都睡了一覺了,這隨從也還沒有來,他只好動了動他那只受傷的腳繼續閉上眼楮睡覺。
不過他知道這隨從一定會出現,這麼多年他到哪里這人就會到哪里,除非這人出遠門了。
就在這萬籟俱寂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已經貼著熟睡中毫無知覺的萬斂行坐了下來。
不過萬斂行還是醒了。
“來啦。”他是嗓音還帶著剛剛醒來時的沙啞。
隨從把一個蟈蟈罐子往萬斂行的身上一扔,“你的寶貝給你拿來了。”
萬斂行正了正已經睡的歪扭的身子,人也精神了不少,他打開蟈蟈罐子看了一眼,還真是那只蟈蟈,他從地上撿起一根草棍逗弄了兩下蟈蟈,“怎麼不叫了呢?”
隨從說︰“跟著我一路就沒听它叫過一聲,沒死吧?”
萬斂行說︰“歡實著呢。”
這時萬斂行用鼻子嗅了嗅說︰“帶了什麼這麼香?”大牢的那口飯,他是一口也吃不下,白日就靠兩個棗餅撐了一天,就等著隨從給他送飯呢。
隨從說︰“燒雞。”
“老管家怎麼可能給我帶燒雞呢,他不應該給我帶點管飽的點心餅子,再來一點肉干嗎?”
隨從說︰“都被你說中了,他給你帶的東西沒有幾樣是正用的,還非說你愛吃,你看都在這里呢。”
“那這燒雞是從哪里來的。”此時萬斂行把蟈蟈罐子放在了一邊,伸手扯下一個雞腿吃上了。
隨從說︰“你吃這燒雞的味道怎麼樣?”
萬斂行說︰“不錯呀,挺好吃的。”
隨從嘿嘿嘿一樂︰“御膳房的,給,這酒也是皇上喝的御酒。”
萬斂行喝了一口酒說︰“這吃點東西還至于你去一趟御膳房嗎?”
隨從說︰“我去都去了,還能空著手回來嗎,那好東西還能都給那忘恩負義的人吃嗎,給他都吃瞎了。”
“灼陽公主怎麼樣了?”
“還那副死樣子,要死不死的,要死了就趁早,我們好救你出來,在這里受他的這份罪呢。”
萬斂行說︰“那皇上怎麼樣了?”
隨從說︰“一副愁眉苦臉的死樣子,不分青紅皂白,我看他一次煩一次,心情不順就禍及他人,傻逼昏君,這次出去你就不要再伺候他那個孫子了。”
萬斂行笑了笑,他這些年謹小慎微如履薄冰,到最後無緣無故地被關在了這里,他這心里能不淒涼嗎,他在真心嘆息了一聲,“小心他治你個大不敬。”
隨從說︰“別惹我,惹我我站在他面前指著他鼻子罵,想治我的罪,我讓他連我影子都有找不到。”
萬斂行說︰“行了,別逞能了。”
隨從說︰“我殺他都是分分鐘的事情,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第一個殺的就是他。”
萬斂行說︰“你可要給我管住自己,別做過激的事情,我還不至于從這里走不出去。”
隨從說︰“那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一個昏君身上,再給他點時間,他再不放你我們可就動手了。”
萬斂行說︰“他還不算個昏君。”
隨從說︰“敢抓你的人,就是昏君。”
萬斂行看了看吃肉的隨從說︰“你今天來的這麼晚,你不會是進宮干了什麼吧。”
隨從喝了一口酒說︰“我什麼都沒干,就是看看灼陽那個女人死了沒。”
萬斂行說︰“你到底干什麼了?”
隨從見瞞不住,他也不裝了,“我把做陽公主的頭發給剃了。”
.
萬斂行愣了一下,笑了起來︰“變態。”
隨從說︰“這只是一個開始,我每晚都會去剃一個人的頭,直到他們把你放出來為止。”
萬斂行笑著說︰“神經病。”
隨從把酒遞給萬斂行說︰“喝酒。”
萬斂行壺口放在嘴邊,然後撲哧一聲又笑了起來。
“怎麼了?”
萬斂行說︰“這灼陽公主醒來以後發現自己的頭發沒了,不得想尋死呀。”
隨從又扯下一塊肉遞給了萬斂行︰“吃,管她呢,我不給他們點教訓,我咽不下這口氣。”
等萬斂行躺在地上準備睡覺的時候,他對隨從隨口說了一句︰“明晚不要去給人剃頭了。”
此事還沒有等到天亮,伺候灼陽公主的靈兒就發現她們公主的頭發沒了,她被嚇的坐在了地上,然後連滾帶爬地出去喊人。
“來人呀,不好了,公主出事了。”
很快這事就驚擾到了皇上,正在睡覺的皇上起身走了出來。
“灼陽怎麼了?”
老太監李公公說︰“皇上您還是自己去看看吧。”
“灼陽到底是怎麼了?”
老太監吭吃癟肚地說︰“皇上,灼陽公主被鬼剃頭了。”
“什麼?”
民間倒是有鬼剃頭這麼一說,但是宮里至今都沒有發生過此事,為何這樣的事情能出現在昏迷不醒的灼陽公主的身上呢?
此時正是深夜,皇上直接去灼陽公主的寢殿一看究竟。
靈兒正守著灼陽公主大哭。
皇上走過去一看,一根頭發都沒有了,這可是邪門了。
來的御醫也看過了,灼陽公主的身體沒有出現什麼異樣,除了頭發沒了以外。
皇上無心在回自己的寢宮睡覺,就在灼陽公主的房間走來走去。
他問李公公說︰“這事情該如何是好。”
太監李公公說︰“皇上,這民間的鬼剃頭也沒見給剃的這麼干淨的呀,人家都是缺少一塊頭發,這……公主這一根頭發都沒給留呀,這事得罪了哪路神仙了呀。”
“李公公的意思是?”
“皇上,這一定是觸怒了神靈,此非吉兆呀。”
皇上這心里也知道這不是吉兆,他想知道怎麼辦。
“李公公,如何破解呢?”此時無人可問,皇上只能問身邊的李公公。
李公公說︰“請寺院里面的和尚和尼姑作法為灼陽公主祈福吧,保佑灼陽公主平平安安,早日醒來。”
皇上一听,也就只有這一個辦法了。
“李公公,派人去安排吧。”
李公公邁著小碎步就去給安排此事了。
天剛蒙蒙亮的時候,這些和尚和尼姑就來了。
太後也知道了此事,此事被大家都看作是不祥,大家為此都一臉愁容,又不可走漏半點風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