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惆悵地說︰“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啊……”
如果可以,他當然希望大明能夠萬世不倒,朱家子孫永遠高居于皇帝寶座,但問題是這是不可能的。
即使是恢弘如漢唐,也終有國破家亡的那一天,區別只在于持續的時間長短罷了。
多少王朝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大明憑什麼能夠永遠存在呢?
可即便如此,他也懷揣著一種隱秘的希望︰大明可以出一位光武帝劉秀。
但劉秀這樣的豪杰,又豈是那麼容易就會出現的?劉家人才多,可他們朱家……天幕提起朱家宗室,不是罵養豬就是罵不是東西,還劉秀呢!
徐皇後嘆道︰“既然都是死,為何不能有尊嚴地死呢?”
“朱由檢能以死殉國,已經成全了大明的臉面,否則像朱祁鎮一般,豈不是惹人嘲笑?”
朱棣苦笑道︰“也只能這麼想了。”
朱祁鈺出神地說︰“于卿,你說百年之後,後世人會如何評價大明呢?”
于謙沉默了,然後道︰“臣也不知道。”
他抬頭望天︰“可世人都會記得陛下。”
朱祁鈺道︰“也會記得于卿。”
他笑道︰“只要我的名聲在太上皇之上,我便知足了。”
【很多人說起明朝,可能都會想起一句話︰“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也確實是明朝真實的寫照。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以皇帝之身鎮守前線,此為天子守國門,明思宗朱由檢殉國,此為君王死社稷。朱由檢顯然不是一個完美的皇帝,但他起碼有骨氣和尊嚴。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一,朱由檢到皇極殿接受百官朝賀,到了以後卻發現大臣們都沒來,只有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在,這可是還沒亡國的時候呢!朱由檢下令鳴鐘,等了許久,也沒見到大臣們,他決定先去祭拜太廟,可是馬卻沒準備好,只能繼續等著。】
【這時文武百官才姍姍來遲,卻互相亂站,一片混亂,似乎也暗示著當時大明的處境︰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以皇太極為首的女真後金也就是清軍都對大明虎視眈眈。崇禎二年,皇太極甚至瀕臨北京城下,若不是袁崇煥奮力抗敵,北京城可能就要淪陷了,這樣一位大臣,卻死于自己人的手里,崇禎皇帝以謀反通敵的罪名將其處死,袁崇煥飽受唾罵,但清朝卻將袁崇煥的死定性為冤案,因為皇太極使用了反間計。】
朱元璋臉上的皮肉不住抽搐,想罵什麼,又咽了回去。
他罵得再難听,又有什麼用呢?袁崇煥已死,大明敗局已定,他再怎麼罵,也改變不了那時的局面。
可是、可是!這樣一位作戰有功的臣子,又是在緊要關頭,怎能自斷臂膀?!還是中了女真人的反間計!
還有當時的大明,沒亡國,與已經亡國,又有什麼區別呢?
朱棣道︰“既如此,談何保家衛國呢?”
朝臣人心渙散,大將被冤殺,這樣的大明,這樣的君臣,如何能拯救大明?
吾弟當為堯舜,終究只是一句空話。
崇禎二年,袁崇煥呆滯地望著天幕。
皇帝……以謀反通敵的罪名殺了他?他何時謀反通敵了?
崇禎皇帝也呆住了,這是什麼情況?
他渾身劇烈顫抖︰“快叫袁崇煥入宮!”
無論後來發生了什麼,他現在都要穩住這位大將。
【為國盡忠的朝臣死于敵方的離間和己方的昏聵,這樣的大明也確實是走到頭了。就在大明內部一片混亂的時候,西安的李自成稱帝,國號大順,隨後揮師直指北京,明朝內部開始討論南遷。左中允李明睿力勸南遷,朱由檢表示贊同,但他希望有重臣領頭,正月初九日,李自成向朱由檢下達戰書,約定于三月初十日進行決戰。《三垣筆記》記載,朱由檢召集內閣大臣,哭道︰“朕非亡國之君,事事乃亡國之象。祖宗櫛風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何面目見于地下?朕願督師,以決一戰,即身死沙場,亦所不顧,但死不瞑目。”】
【不少大臣都表示願意代替皇帝出征,最後由來自山西的大臣李建泰出征,朱由檢親自為其餞行,但還沒有到山西,太原便陷落于李自成之手,太原可是山西的省城啊!李自成頒布討明檄文,勸大明君臣趕緊投降,隨後發兵直指北京。事到如今,不得不商量出一個辦法︰死戰還是遷都?南遷,似乎已經成為朱由檢唯一的道路。】
朱元璋道︰“既然朱由檢以死殉國,想必是沒有南遷的,或是南遷之後遭逢大難。”
“既然家國淪喪至死,南遷說不得有些活路。”
馬皇後道︰“南遷固然能夠保全朝廷,可南遷之後再想北伐,恐怕難上加難。”
何況南遷之後,也不一定就能保全大明,若無明君良將,也只是苟延殘喘罷了。
朱棣沉吟道︰“若是我,南遷之後再思北伐,或許還有一戰之力。”
但朱由檢就不一定了,天幕對他的執政能力評價不高,就算南遷,恐怕也無力北伐。
且人心已經散了,想要北伐,無異于痴人說夢。
朱祁鈺搖了搖頭,說道︰“南遷,恐怕不可。”
歷史上能夠北伐成功的有幾人?真當人人都是太祖皇帝,從南打到北?
南遷,恐怕只能做一個割據小朝廷。
【李明睿上疏力勸南遷,兵科給事中光時亨反對,斥其南遷之論為“邪說”,都御史李邦華卻提議讓太子和諸王們先行南遷……對南遷一事,朝臣們始終不能達成一致,朱由檢干脆拒絕南遷,表示︰“國君死社稷,義之正也。朕志決矣!” 李建泰出征在外,仍不忘請求南遷,表示願意帶著太子先走。】
【朝臣們依然不能拿出結論,甚至有人說讓太子先走不就是模仿唐肅宗嗎?既然不能南遷,那就得拿出一個作戰計劃,該怎麼守,該怎麼打,用誰來打,方才還議論紛紛的朝臣們卻在這時同時陷入了沉默。朱由檢看到大臣們個個沉默不語,罵道︰“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為亡國之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