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無奈地說︰“這個故事看似美滿,但有一個很緊要的問題——非要比爛嗎?”
他听了天幕的一些新鮮話,也能活學活用了,比爛這個詞他覺得很不錯。
長孫皇後道︰“是啊,難道一定要證明謝詔比高中元更合適,以此證明當初的選擇並沒有錯嗎?”
公主就是不喜歡禿子,又能怎樣?
朱元璋冷笑道︰“就算謝詔人品良好,可世上難道找不出比他更好的?”
要是皇帝主動選了一個禿頂駙馬也就算了,問題是皇帝被騙了,他最在乎的,從頭到尾都是皇帝被騙婚這一事實。
高中元不好看了,難道就能掩蓋謝詔明明禿頂卻能參選駙馬的事實嗎?
劉徹惋惜道︰“好好的公主,為何就不能得一個可心的駙馬?”
劉家的男子喜歡美人,劉家的女子也喜歡美人,若身邊沒有美人相伴,該是多麼寂寥啊。
他覺得衛青就不錯,長相過關,又有功勛,配他姐姐再合適不過了。
而明朝的公主就算不能嫁衛青這樣的人才,也該找一個賞心悅目的駙馬才對。
【永淳公主雖然被騙,但她不是最慘的,謝詔雖然是個禿頂,但他起碼沒有別的問題,永寧公主才算倒了大霉。永寧公主朱堯𠳖是明穆宗的第四女,也是嘉靖皇帝的孫女,萬歷皇帝的同母妹妹,親哥哥是皇帝,這個身份夠尊貴了,但仍然無法避免她在婚事上栽一個大跟頭。萬歷十年,萬歷皇帝將妹妹封為永寧長公主,並為其挑選駙馬,而公主的婚事一向由太監負責,這次挑選駙馬的是司禮監太監馮保,此人並非沒有可取之處,但他很貪財。】
【接了公主的婚事以後,就把公主給賣了,選中了一個名叫梁邦瑞的富家子弟,此人身家清白,也不禿頂,但他身上有一個比禿頂更姚明的缺點,他身患癆病。梁家打得什麼主意,可想而知,眼看自家兒子快死了,與其白白死去,不如他們花點錢買一個公主媳婦,整個梁家也可以靠著娶公主雞犬升天,于是他們出錢賄賂了馮保,在馮保的操縱下,萬歷皇帝和李太後對此一無所知,一個身患癆病,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死了的男子就此成為了年輕的永寧長公主的駙馬。】
朱元璋︰????
他忍無可忍,咆哮道︰“荒唐,一個太監,憑何全權決定公主的婚事?!太後和皇帝都死了嗎?!”
就算馮保收了錢,推薦了一個癆病患者,難道皇帝和太後就不加以調查,直接就同意了?
若非這是貨真價實的公主,他都要以為這是馮保在嫁女兒,親娘和親兄長都像死了一樣。
朱祁鈺道︰“這還不如禿頂呢!不對,除了禿頂和病人,就沒有別人可以做駙馬了嗎?”
大好男兒無數,就算貪財,也要有底線啊!
朱見深臉色鐵青,對左右道︰“若你們有人敢打公主婚事的主意,也別怪我不留情面了!”
劉徹道︰“不能嫁個好人,也不能改嫁,還不如不嫁。”
若他是永寧公主,寧願出家,反正都是要守活寡,有什麼區別?
【婚禮當日,梁邦瑞便因為身體露了餡,在婚禮現場,他不停地流鼻血,大家都驚呆了,這人都快死了,哪能與公主結婚?眼看事情敗露,在場的太監們竟然恬不知恥地說駙馬流鼻血是掛紅吉兆,這臉皮也是沒誰了。公主下嫁梁邦瑞不久,梁邦瑞便因病去世,永寧長公主也因此寡居,于萬歷二十二年病逝,享年僅僅二十八歲。永寧長公主正當妙齡,卻因為太監馮保的私心被毀掉了一生的幸福,以至于一生都不識情愛床幃之事,而這糟心的時代還不允許公主改嫁,永寧長公主只能寡居半生,最後早逝也不排除抑郁的原因。】
【此事後,馮保又受到了什麼懲罰呢?答案是什麼懲罰也沒有,馮保最後的倒台,與他欺騙了公主並沒有任何關系,只是因為萬歷皇帝容不下他了。多麼可笑,這就是尊貴的皇帝之女!堂堂公主,婚姻居然被太監掌控,淪為太監斂財的工具,這哪里是公主,分明是一件包裝了尊貴外衣的商品,甚至在事發後,沒有人受到懲罰,沒有人為此負責,只有永寧長公主吞下了苦果。】
朱元璋陰森森地說︰“所以呢,皇帝和太後死了嗎?為什麼沒有扒掉馮保的皮?”
在場諸人身上一涼,明白皇帝不是在說氣話,他是真的想要扒掉馮保的皮。
馬皇後也道︰“就算婚前不知駙馬身患惡疾,婚後也不知嗎?駙馬在喜堂上流鼻血,皇帝難道一無所知?”
那李太後八成就是萬歷皇帝和永寧長公主的生母,對此竟然不聞不問?是不關心還是沒有辦法?
嬴政皺眉道︰“可笑,難道公主的一生就這麼被坑害了麼?”
無論皇帝和太後是不能管還是不想管,都太可笑了。
若是有人騙婚騙到他頭上,他定要讓人後悔生下來。
劉徹突然覺得自己被騙婚也不是很離譜了,他好歹還要了那騙子的小命呢。
【李廣和馮保等人的行徑,算得上是騙婚了,可他們為什麼敢于騙婚呢?尋常人家騙婚尚且有處罰手段,為什麼他們敢于欺騙整個封建王朝最尊貴的家族——皇室呢?還不是因為皇帝給大家做了一個不好的榜樣,宦官作為整個王朝最靠近皇帝也是最了解皇帝的一個群體,他們是善于討好的,這是他們生存的訣竅。人人都知道可以在公主婚事上動手腳,拿公主來換錢,事後還沒有任何處罰,宦官難道會不知道嗎?】
【正因為知道可以這麼做,也不會受到處罰,所以他們才會這般猖狂。我很好奇,為什麼嘉靖皇帝和萬歷皇帝在明知公主的婚事出了問題,為什麼不為她們出頭呢?嘉靖皇帝好歹還悔婚了一次,可萬歷皇帝卻是從頭到尾都不曾參與過永寧長公主的婚事,或許是他當時的話語權不夠,也或許是禮法束縛,誰知道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