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茫然地說︰“中興之主……莫非後世人口中的中興之主與我理解的不是一個意思?”
中興之主是什麼意思,通俗一點講,就是讓一個王朝在低谷中重新強盛起來的皇帝,譬如漢昭帝和漢宣帝。
武帝是個眼光長遠的皇帝,但與他同時代的百姓,日子並不怎麼好過,他死的時候,大漢的情況也並不明朗。
好在劉徹的繼承人水平都很靠譜,昭帝沒什麼大作為,但勝在穩重听話,宣帝則是名副其實的明君,這樣的叫中興之主。
如同朱佑樘這般留給兒子一個破爛江山的皇帝,似乎談不上中興之主吧?
朱棣臉色很難看︰“朱厚照這個皇帝如何,我不清楚,但朱佑樘這樣的……也算中興之主?”
無論朱厚照是不是真的愛玩,朱佑樘都算不上明君吧?
朱元璋怒道︰“他這樣的都算是中興之主,其他皇帝難不成都是廢物?!”
朱見深似笑非笑地說︰“中興之主……王朝衰落時才有中興之主,太子是中興,那我是什麼?”
若這中興是真的也就罷了,只要朱佑樘比他強,他也不是不能擔一下惡名——可朱佑樘分明並不怎麼樣,憑什麼他能得好名聲,自己這個當爹的反而要被人詬病?!
就憑他脾氣好,就憑他和大臣關系好麼?!
【在比較傳統的認知中,朱厚照通常被視為熊孩子的典範,坑爹坑媽,但還是有不少人為他說過公道話的,與其說是坑爹,不如說是被爹坑。朱佑樘在傳統史官口中的評價都很不錯,為什麼呢?因為他很仁慈,就像宋仁宗趙禎,可能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政績,但是是仁君,這就已經能說明,這個皇帝其實沒什麼除仁慈以外的優點。從朱佑樘去世以後,整個朝廷的運轉,我們就已經能看出當時的大明是個什麼鬼樣子了,據《明武宗實錄卷一》中記載︰“乙巳工部奏大行皇帝喪儀所需一應物料本部錢糧不敷”。】
【這里是朱佑樘剛去世,朝廷在為皇帝舉辦喪儀,然後工部表示錢糧不夠了,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如果朱佑樘本人是個史書蓋章的庸碌之君也就算了,偏偏他是文官極力鼓吹的所謂明君、中興之主,還把他在位的時間稱之為弘治中興——皇帝辦葬禮的錢都不夠,你這中興的水分有點多啊!什麼樣的中興,才能讓朱佑樘剛死,就連葬禮的錢也拿不出來呢?皇帝喪儀可不比其他活動,工部不可能撒謊。】
劉徹冷笑道︰“可不是麼?若大臣一味鼓吹皇帝仁慈,而不談功績,就說明這個皇帝只有仁慈一個優點。”
文景二帝勵精圖治,孝武皇帝開疆拓土,這叫明君雄主,某某皇帝與大臣關系好叫什麼,那就見仁見智了。
朱元璋發出了靈魂質問︰“中興之主連自己喪儀的錢都拿不出來——?!”
雖說朱佑樘已經死了,但既然是中興,朝廷怎麼可能拿不出錢來?除非壓根兒沒有中興,這是史書的謊言。
朱祁鈺沉重道︰“若是朱厚照想修一個行宮,工部說沒錢,倒有可能是有意為之,可這是皇帝的喪儀啊……”
皇帝的喪儀,哪怕是真的沒錢,也得硬擠出一筆錢來,大臣直接說沒錢……只能說明大明的財政確實很困難。
朱見深不悅地說︰“太子做了多少年的皇帝,竟然一點兒家業都沒積攢下來?”
【還不止喪禮的事情,朱佑樘剛死,明軍就吃了一場大敗仗,史書還稱這場敗仗是土木堡之變以來最慘痛的教訓,而朱厚照還要在這個時候登基,可想而知他是什麼心情。還有大臣推辭賞賜,這真的不是我瞎編,《明武宗實錄卷二》記載的清清楚楚,朱厚照在給大臣們賞賜的時候,大學士劉健、李東陽和謝遷三人是這麼說的︰“竊思帑藏告竭,減省賞賜乃不得已,而臣等獨受厚賞,心實不安,請辭免”。大明官員是出了名的錢少事多,大臣們連白給的賞賜都不要,還說國庫的錢沒了,這得是困難到了什麼地方啊?】
【幾位大臣還表示︰“臣等昔在先朝,國用充裕,此等正賞,固不敢辭。今府庫空虛,加以強寇在邊,軍需方急,若不痛加撙節,目前已不能給,後來何以繼之”?哦,原來朱見深在位的時候,國庫很是充盈,怎麼輪到明君朱佑樘做皇帝,就變成了府庫空虛?不僅是空虛,連仗都要打不起了,朱厚照連大婚都缺錢!明明朱佑樘是被史書多番稱贊的明君,怎麼反倒淪落到這個田地?】
朱元璋臉都黑了︰“他若是中興之主,那朱允嬍蔽きj跏爛 浚 br />
朱佑樘可能不算是如朱祁鎮一般的昏君,但如此作為,如此功績,也擔不起明君之名。
朱棣笑容森然︰“朱佑樘尊重大臣,便可以在史書中變成中興之主,那我若是對大臣不好,恐怕要落個暴君之名吧?”
大臣可以左右一個皇帝的風評,給予其與真相不符的評價,那史書還有什麼可信的地方?
朱見深氣不打一處來,厲聲道︰“讓太子來見我!我倒要問問他,聖賢書都讀到哪里去了!”
他原本也不指望朱佑樘能做秦皇漢武,他自己也做不到,但也不至于這麼敗家吧?!
【朱佑樘究竟是明君還是庸君,朱厚照究竟是有為之君還是庸碌之主?在很多人的一貫認知中,朱厚照都不是什麼好皇帝,他做出的荒唐事不少,什麼荒淫無度,驕奢淫逸,光知道玩耍不知道干活……總之就沒什麼好詞。人們對朱佑樘可謂是充滿了同情,童年不幸也就算了,獨生子還這麼拉垮,敗光家業。】
【朱厚照究竟是不是有為之君,其實我也不太了解,畢竟這個人身上的謎團太多了,但我可以肯定,朱佑樘絕對不是什麼明君,真相是永遠也無法掩飾的,《明武宗實錄》中對于朱厚照剛登基時的一系列記載,足以讓朱佑樘的好名聲不攻自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