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後一張老臉當場變得慘白——這事她還是偷偷做的,不好讓人知道,否則會影響自己的名聲。
堂堂太後為老不尊,欺負先帝的原配,傳出去也不好听。
如今天幕把這件事掀開,算是讓她的臉都丟盡了。
朱見深為難不已,天幕怎麼提起來這件事?本來太後做得就不厚道,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了,大臣們還不知要如何抗議。
周太後此舉,不僅違背了先帝的意思,還把當日為錢皇後力爭的大臣都耍了一通。
萬貴妃嗤笑道︰“她裝好人裝得太久了,真以為自己是什麼好人了?真是沒想到,太後也做過這麼不講究的事情。”
周太後不喜歡她,她也不喜歡周太後,更不喜歡周太後踩著她得了好名聲。
朱元璋將這事代入到自己身上︰他的妹子一輩子沒生兒女,但跟著他吃了半輩子的苦,還渾身病痛。
結果等他死了以後,新帝生母仗著自己生了皇帝便欺負妹子,不讓她做皇太後,不讓她與自己合葬,還堵住二人墓穴之間的通道,讓他們在死後無法相見……
這種事只要想一想,便讓人上火,他第一次與朱祁鎮共情了。
朱祁鈺嘆道︰“可惜了,朱祁鎮僅有的一點微末良心……”
【明孝宗朱佑樘雖然沒有什麼淒慘可憐的童年,但在古往今來無數皇帝之中,也是極為特殊的那一個。他特殊在什麼地方呢?他作為皇帝,一生居然只有一個女人,沒有任何妃妾!眾所周知,封建王朝的皇帝們或為了美色,或為了子嗣,或為了種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往往會納許多妃子,即使是歷史上與妻子格外恩愛的皇帝也不例外。譬如李世民,長孫皇後在他心中無可替代,但他仍有除皇後以外的許多妃子。】
【譬如朱棣,縱使在徐皇後生前沒有冊立過妃嬪,在徐皇後死後也沒有另立他人為後,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並不是只有徐皇後一個女人。因懼內而出名的楊堅,他與獨孤伽羅恩愛非常,但仍然有宣華夫人、容華夫人這樣的名妃。還有李治,九五至尊的cp固然好磕,但前期的李治也有王皇後、蕭淑妃等妃嬪。要說這些皇帝渣吧,以現代人的觀念來看確實是的,有了妻子還與其他女子糾纏,自然是不貞的,但在古人看來,再正常不過,皇帝總是要有妃子的,歷朝歷代不都是如此麼?】
朱元璋驚訝地說︰“一生只有一個女人?是真的只有一個女人,還是只有一個皇後?”
倒不是他非要摳字眼,這其中的區別很大,如果說只有皇後,那麼他和李世民一生也只有一個皇後。
但如果只有一個女人,那就有些不可思議了——都是當皇帝的人了,怎麼可能只有一個女人?
朱見深吃了一驚︰“只有一個女人?他瘋了不成?!”
他寵愛萬貴妃,也曾盼望她生下大明的繼承人,但在萬貴妃無法生育後,他也不可能只圍著萬貴妃轉。
皇帝只有一個女人,說好听點是潔身自好,說難听點就是有絕後的風險,這是帝王萬萬不能接受的。
萬貴妃眉頭一挑,又吃驚又覺得可笑︰“沒想到太子倒是個情種!”
她說這話的時候,語氣有些微妙的不同,似乎不完全是嘲諷,還有些羨慕。
【對皇帝來說,妃子與他們的地位並不平等,說得難听點,她們對皇帝來說根本不算是同類,高高在上的貴人們往往不會將底下人當作活生生的人,自然也談不上愛與背叛。我並非是為皇帝們辯解什麼,只是想說,如果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待古代帝王將相,恐怕沒幾個能過關,倒也不必抓著他們的私生活不放,無論他們有幾個女人,只要治國理政,對百姓寬仁,那就沒有問題了。左擁右抱、佳麗三千的皇帝何其多,數都數不過來,而明孝宗朱佑樘卻以傳奇一般的私生活名留青史,為後世人所熟知。】
【他的一生中,除了原配皇後張氏,竟然沒有任何的妃子,也不曾與其他女人誕下過兒女,如此與眾不同的行事風格,讓不少人都津津樂道。這位在古代奉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讓不少人都頗為喜愛,也證明了皇帝並不一定需要用後宮平衡前朝勢力——起碼在明朝是這樣的,因為明朝中後期的妃子都沒有所謂的前朝勢力要平衡,情況比較特殊。】
李世民滿不在乎地說︰“誰會喜歡盯著皇帝的後宮?”
對大部分老百姓來說,皇帝有多少妃子,跟他們沒有半毛錢的關系,他們只要能吃飽穿暖,就是莫大的幸福了。
至于皇帝有多少女人……許多百姓都不一定認字,他們可能連妃子姓什麼都不知道。
劉徹饒有興味地說︰“一夫一妻制……大部分人都是一夫一妻制吧?”
他知道天幕說的是什麼意思,但一夫一妻制也符合當下無數人的家庭情況,畢竟妻子只有一位,小妾卻可以有不止一個。
朱元璋不關心朱佑樘是怎麼想的,他就關心一點︰“他與皇後生了多少個孩子?”
只要朱佑樘沒有絕後,幾個女人倒沒什麼要緊,又不是讓他只有一個女人。
【孝康敬皇後張氏,家住北直隸河間府,成化六年生人,家庭非常普通,其父張巒僅僅是個秀才,而且還屢試不第。這樣的出身,放在其他朝代比如唐朝就有些簡薄了,武則天一個國公之女尚且被大臣嫌棄出身不好,張氏這樣的出身若是在唐朝,壓根兒不會被大臣們放在眼里,但在明朝卻剛剛好。】
【畢竟明朝為了防止外戚專權,專挑出身不高的女子為後妃,大家都不是什麼達官貴人,也沒有什麼家世的鄙視鏈,皇帝放心,大臣也放心。成化二十三年,朝廷為太子朱佑樘挑選太子妃,十八歲的張氏被選中,父親張巒也被授為鴻臚寺卿。我覺得這個年紀就不錯,雖然在現代還是有些年輕了,但比起古代那些十五歲就嫁人的女子,已經好很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