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我化身天幕劇透歷史 !
    李世民飽含希望地說︰“李隆基應該會打仗吧?”
    長孫皇後沉默片刻,無情地打破了他的幻想︰“不好說啊。”
    很多皇帝其實都不擅長打仗,他們更擅長用人,如李世民這般文武雙全還會親自上陣的皇帝並不多,能達到他這般的成就的更是少之又少。
    若李隆基繼承了曾祖父的驍勇作風,那他說要親征,底下人怎麼都不該是“不信”這種反應才對。
    李世民想想還是算了,皇帝不會打仗沒事,將軍會打仗就行了,只要皇帝不拖後腿,什麼都好說……等等,李隆基好像已經拖了兩次後腿了。
    李治愁容滿面︰“他的太子呢?趕緊登基吧,讓李隆基做太上皇,別作妖了!”
    李隆基一日坐在皇帝的位上,他就一日不得安寧,總擔心李隆基哪天又要作妖。
    李隆基苦笑︰“若旁人連我說的話都不信,那我還是天子麼?”
    誰能想到,他半生雄心壯志、嘔心瀝血,臨了卻狠狠摔了一跤。
    圖什麼呢?他若是在盛世巔峰猝然駕崩,都比長壽卻晚節不保要體面得多。
    若他死在開元年間,想來也是不輸太宗皇帝的聖主明君。
    【畢竟李隆基什麼德行,大家也都看到了,指望皇帝御駕親征,還不如指望自己收拾東西跑路。而李隆基也沒有真的親征,而是在叛軍來臨之前逃離了長安,他帶著楊貴妃及楊家姐妹、諸王公主以及大臣近侍逃亡四川,禁軍護衛在側,而外界對此根本不知情。李隆基渡橋後,楊國忠想要把橋弄斷,防止追兵過橋,但李隆基擔心斷橋以後別人就沒法過橋了,便制止了楊國忠。他們一行人來到咸陽暫且安置,但當地官吏很多都嚇跑了,根本無法招待這些灰頭土臉的王孫貴族,還是老百姓為李隆基獻上飯食,這才免了饑餓之苦。】
    李世民一愣,臉色迅速地漲紅了,不敢置信地說︰“他跑了?他跑了?”
    他不是說要親征麼?往反方向親征麼?
    李世民知道,這或許是權宜之計,或許是保全力量,或許是李隆基已經沒有選擇的余地。
    但他很難接受大唐皇帝做出棄城而逃的行為,在他看來這是一場對整個天下的背叛。
    便是跑,也大大方方地跑,最好能效仿昭烈帝攜民渡江,但李隆基不該嘴上說親征,私底下卻帶著一幫子貴人跑路,這算什麼?!
    李治心灰意冷地說︰“枉我還嘲笑趙宋皇帝軟弱無骨,只知逃跑卻不知抵抗,沒想到我的親孫兒也做出這種事來。”
    最讓他難堪的是,李隆基是偷偷跑的,本身皇帝棄城而逃就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還要偷偷摸摸的,尤其是在說完親征的時候。
    李治臉上燒得慌,他很少因為一件事這麼尷尬。
    李隆基臉色慌亂︰“等等,我跑了?”
    他僵立在原地,半晌發出一聲冷笑,低低地說︰“我哪里有顏面責怪他人不信我,日後的那個我哪里配得上讓世人相信呢?”
    他無法再把責任推到楊國忠身上了,因為他發現,原來自己也是個卑劣的人。
    【老百姓是淳樸的,他們不懂政治,不懂朝堂上的風雲變幻,也不懂所謂的天下霸業。在他們眼里,李隆基一直是從前的那個聖明天子,是讓他們免受饑餓苦寒的仁慈君父。對他們來說,君父餓肚子,他們就要給君父獻上他們能拿出來的最好的飯食,雖然比不上宮廷御膳,但填飽肚子還是可以的。若換作我是李隆基,當我接過百姓獻上的可能並不是很精致甚至簡陋的飯菜,我一定會羞愧萬分,恨不能以死謝罪,因為我知道我辜負了這些純樸的百姓,我不是個稱職的皇帝。李隆基怎麼想的我也不知道,但面對百姓誠摯的心意,我想他也會有所觸動的。】
    李世民心疼不已,為大唐,也為百姓。
    他難過地說︰“我李家對不起大唐,也對不起這些百姓啊!”
    他閉上眼,仿佛能想到百姓們是如何地尊敬他們的天子,那時百姓在想什麼呢?他們知道,其實他們敬愛的皇帝,恰恰是這場動亂的源頭之一麼?
    李世民越想,就越發憎恨李隆基︰當你看到百姓敬慕的眼神,接過百姓竭盡所能獻上的飯食,你在想什麼呢?
    你難道不覺得羞愧麼?安祿山、楊國忠辜負你,可百姓未曾辜負你,你享受夠了,為什麼遭罪的還是百姓?你明明也曾是聖主,為什麼不能有始有終?
    李隆基臉色刷地慘白,他嘴唇不住地發抖,半晌竟落下兩行淚來。
    高力士大驚︰“聖人,您這是……”
    李隆基打斷了他的話︰“什麼聖人,我哪里是什麼聖人呢?分明是國賊才對!”
    他感覺胸口仿佛有一把尖刀在不住地翻攪,攪得他心都快碎了。
    高力士跪下,大哭道︰“聖人何必妄自菲薄?聖人功業,天下何人不知,國賊二字從何而來?”
    李隆基淒涼地說︰“禍國殃民,難道不算國賊麼?”
    高力士默然良久,方才說道︰“可聖人現在還是聖人,不是麼?”
    嬴政淡淡地說︰“若他能及時醒悟,亦未為不可。”
    李隆基至少還活著,他還有機會去重整山河,不像他,明明還有很多未完成的事,卻這麼突兀地死去。
    【當李隆基忙著逃亡的時候,一場嘩變也在悄悄地醞釀。在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看來,安祿山之所以謀反,都是因為楊國忠禍亂朝政,他想要除掉楊國忠,而這個想法正中太子李亨的下懷,他意識到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一個可以讓他除掉眼前障礙的機會,便與陳玄禮謀劃了一場兵變。陳玄禮趁機煽動士兵,說現在的處境都是楊國忠造成的,恰好有幾十名吐蕃使者向楊國忠索要食物,士兵們壓抑已久的情緒猝然爆發,大喊楊國忠要謀反,最後楊國忠被眾人殺死,尸體也被肢解,長子楊暄以及楊家的三位國夫人也被憤怒的將士們殺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