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我化身天幕劇透歷史 !
李世民痛心疾首︰“李林甫有這般才能怎麼不用在正道上呢?”
若李林甫是忠直之臣,他才不會介意對方有沒有文化,只要好用就行了。
劉徹說道︰“李林甫的心機手段若是能為天子所用,也不失為一樁好事。”
如張九齡這般的忠直之臣固然不錯,但有時圓滑的大臣也能帶來不一樣的驚喜,比如替皇帝做一些自己不方便的髒事。
因為是髒事,所以不能隨便交給別人,因為他不放心,也不能讓衛霍去做,帝國雙壁不是這樣用的。
必須是交給一個下限足夠低,足夠狠的人,李林甫就比較契合,但控制不好容易反客為主,而且他的人品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但也只有足夠聖明的君王能夠使用,換一個腦子不清醒的,往往會演變成李隆基這樣的情況。
嬴政有些不舒服,他不太喜歡李林甫這種人,準確地說,他不喜歡這種被看透的感覺。
從來只有他看透別人,這個被看透的換成自己,他怎麼都接受不了。
他喜歡人才,但不喜歡會噬主的人才。
李隆基眯起眼說道︰“擅長揣摩別人的心思……很可惜,他不會有這個機會了。”
他喜歡被人討好、奉承,也不介意旁人揣摩他的喜好並加以討好,但他不能接受別人看透他,甚至反過來影響他。
【楊國忠、安祿山三人同為李隆基的寵臣,但他們的關系就有一些復雜了。安祿山畏懼李林甫,但對楊國忠就不怎麼看得上眼,楊國忠則對李林甫和安祿山都看不順眼。李林甫死後,楊國忠做了宰相,他發現安祿山這個人不是他能夠壓制的,便經常對李隆基說安祿山一定會謀反,李隆基派人去察看,結果派去的那人收了安祿山的賄賂,自然是大說安祿山的好話。楊國忠又讓李隆基召安祿山入朝,他認為安祿山一定不敢來,因為他心虛,沒想到安祿山真的來了,還哭訴楊國忠想要殺他,李隆基讓他做左僕射,將他放了回去。】
李世民冷笑道︰“蛇鼠一窩罷了,竟還自己鬧起來了。”
在他看來,這三人都不是什麼好東西,他們內部如何爭斗,他壓根兒不在乎——這不就是三個老鼠為了爭奪利益打起來了嗎?
他不僅不擔心,他還希望他們打得再激烈一點,兩敗俱傷才好。
李治若有所思︰“李林甫老謀深算,因此安祿山畏懼,而楊國忠顯然不如李林甫心機深沉……楊國忠說安祿山一定會謀反,是因為他察覺到了什麼,還是說這只是他的詆毀之言?”
楊國忠雖然是李隆基的寵臣,但安祿山也不遑多讓,楊國忠難道會沒有證據便陷害一位同樣深受寵愛的重臣麼?
李隆基笑容緩緩消失了,這究竟是楊國忠的一面之詞,還是確有其事?
經歷了武惠妃、李林甫的事,他已經無法遏制自己的疑心,而疑心一旦升起,就不能輕易消去。
朱元璋笑道︰“楊國忠雖然沒做過什麼正經事,但這話卻沒說錯。”
無論楊國忠是真的認為安祿山會謀反,還是出于排除異己的目的,都無法改變最後的結局——那就是安祿山真的反了。
朱棣面露感慨︰“若是李隆基真的信了楊國忠,歷史又會走向何方呢?”
他想象不出那樣的景象,安祿山的確是安史之亂的主導者,但安史之亂並非只因安祿山一人而起,同樣還有許多矛盾匯聚在一起。
【其實並不只有楊國忠認為安祿山一定會謀反,張九齡也說過這樣的話,如果說楊國忠說安祿山謀反是為了除掉對方,那張九齡就堪稱大預言家了。開元二十一年,安祿山征討奚、契丹,結果兵敗,張守 要按照軍令將其處死,結果李隆基赦免了安祿山。張九齡對此十分不贊同,上書說安祿山一定會謀反,希望李隆基能下手永絕後患,李隆基對此的回復是,不要因為你的臆測害了真正忠誠的好人。安祿山懂得討好李隆基,因此李隆基會覺得他是好人,但現在看來,這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因為安祿山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亂臣賊子。】
李世民面色陰沉至極︰“這麼說,安祿山真的反了?!”
他回想起李隆基往日對安祿山的寵信,不由咬牙切齒︰“果真是養虎為患!”
最讓他憤怒的是,李隆基其實有機會除掉這個禍患的,但他放棄了。
李治大怒︰“一派胡言,張九齡分明是一片忠心為國,倒是李隆基才是真的害了好人!”
李隆基讓張九齡別害了安祿山這個好人,但安祿山壓根兒不是好人,而且還是亂臣賊子,反倒是他自己,輕信安祿山,不知道要害死多少真正善良的人。
李隆基聞言,狂怒不已︰“安祿山竟敢——!”
他又悔又恨,他以為安祿山是個忠臣,誰知他竟敢造反!
明明楊國忠和張九齡都說他要造反,他也有機會除掉安祿山,偏偏被他自己錯失了!
他哀嘆道;“悔不听宰相之言。”
他說的宰相,自然不是楊國忠,而是張九齡,雖然張九齡現在還不是宰相。
張九齡焦急不已︰“安祿山真的反了?!”
安思順當場呆住,他緩緩看向堂弟︰“你、你……”
安祿山︰“……阿兄,我若說我也不知道為何,你信麼?”
安思順︰“……”
他露出一個猙獰的笑容︰“你說呢?”
【安祿山在李隆基面前一副乖順機靈的樣子,實際上他一直在利用職務之便儲藏兵器、戰馬等軍用物資,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掀起叛亂,而他也確實做到了。天寶十四年,李隆基再次召見安祿山回京,但這一次安祿山沒有去,說自己生病了,去不了。李隆基又將榮義郡主嫁給他的長子安慶宗,讓安祿山參加婚禮,安祿山依然以生病為由推辭了。同年十一月,安祿山于範陽郡起兵,聯合突厥等族十五萬士兵,以皇帝命他討伐楊國忠為借口,掀起了一場極為慘烈的動亂,戰火席卷了整個大唐,史稱“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