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我化身天幕劇透歷史 !
甦軾愕然,官家應該是心懷天下的,或者說仁善賢明的,就像當今官家一樣。
可這趙構怎麼和他的父兄像了個十成十?
這樣的官家,也值得他們效忠的嗎?
為什麼殺害陳東和歐陽澈,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為李綱說話,力主抗金,另一個就是“迎回二聖”了吧?
趙構能夠登上皇位,是因為徽欽二帝都被金人俘虜北上,大宋需要一個新的皇帝。
可一旦徽欽二帝能夠回來,趙構恐怕就要睡不著覺了。
一個連父母兄弟都不願意去救的人,願意把屁股底下的皇位讓出去嗎?
李世民不屑地說︰“說到底,還是怕徽欽二帝來搶皇位的。”
人皆有私心,不願意讓出皇位,這是正常的,可為了留住皇位,就能坐視山河遭人踐踏,國家備受侮辱了嗎?
實在不行,將徽欽二帝暗中解決,雖然很大可能會落人口實,但人死了也就一了百了了。
除了皇位,大概還有趙構自己膽怯的緣故吧?
趙匡胤唉聲嘆息︰“他不去打金人,金人難道就不會打過來了嗎?”
趙構這麼大一個靶子豎在這里,金人難道不垂涎?
強敵當前卻只顧著內斗,大宋何時能夠北上?
嬴政不悅地說︰“蠢貨,金人是不會放過他的。”
本來趙宋要亡了,這時候康王又把這面大旗扯了出來,金人怎麼可能坐視不管。
可笑的是,趙構連面對金人的勇氣都沒有。
【趙構準備巡幸江寧,在離開應天府後,由于戰亂不斷,趙構只能暫且停留在揚州,而留在東京的宗澤還沒有放棄抗金的打算,先後二十余次請求趙構返回東京,趙構均不予理睬。宗澤因此憂憤成疾,還不忘囑托諸將北上收復中原,臨終前沒有提及一句家事,只高呼三聲“過河”,含恨而終。】
趙匡胤自己也快含恨而終了︰“我趙家對不起李綱,對不起宗澤啊!”
國難當頭,臣民殫精竭慮,皇帝卻只想著逃跑,只想著議和,這皇帝還不如沒有呢!
年少的李綱向天幕行了一禮,為這位忠勇的同僚送行。
下輩子,遇上一個好皇帝吧。
李世民面露敬意︰“此人實乃忠耿之臣!”
趙構這麼荒唐,他還願意為大宋做事,沒捅死趙構,已經是一位忠臣了。
嬴政向來敬佩忠烈之人,說道︰“大宋有這樣的臣子,卻不知珍惜,真是可惡。”
大宋明明有人才,卻不珍惜,活該落到今天整個地步啊。
趙構本人快氣死了,先是不知哪個妖怪佔據了他的身體,他這個真正的趙構連話都說不出來,還要看著天幕對他進行公開處刑。
天幕這些話,不就是在說李綱和宗澤是聖人,而他是小人嗎?!
天幕說的輕松,你敢去和金人打架嗎?!
宗澤再如何也只是一個臣子,他趙構要是也被金人抓了,大宋才是真的完了!
趙構听到自己的聲音︰“宗澤勞苦功高,忠勇卓絕,忠簡二字,有些不配。”
秦檜眼皮子一跳,忠簡是宗澤死後的謚號,朝廷還給予了其他恩賞。
不過那時候他還沒從金國回來,對于這些也是听說,但他經過揣摩,也算了解這位官家,怎麼突然夸起宗澤了?
不等他想出什麼,官家便道︰“忠簡二字倒底太過簡薄,改為忠武,如何?”
大臣面面相覷,不知道皇帝葫蘆里賣的什麼藥。
行軍途中的岳飛見狀不由感慨,當年宗澤允許他戴罪立功,多次提拔他,這些恩情他都謹記于心,可惜官家被奸臣蒙蔽……
他搖了搖頭,繼續拍馬前行。
【趙構繼續向金人求和,金太宗並不接受求和,派兵渡河南下,代替宗澤守衛東京的杜充決開黃河,仍沒能組織金人。在攻克徐州後直,金人撲泗州。趙構所信任的汪伯彥和黃潛善不做出補救,反而隱瞞軍情,仍然建議趙構向金人求和。不久金人渡過淮河,攻破楚州,向揚州急襲而來,趙構大驚失色,發揮逃跑天賦跑到杭州,金人只好返回北方。】
趙匡胤大怒︰“這兩個奸賊!隱瞞軍情,是想眼看金人殺過來嗎?”
還是說隱瞞軍情,就可以當作這事沒發生過?
大敵當前,居然做出這樣的事情,實在可惡。
趙光義氣得跳腳︰“什麼叫逃跑天賦?別拿我和這孽障比!”
他是在戰場上逃跑了,但也比趙構這戰場都不敢上的軟骨頭強多了好吧?!
至少他不會坐視妻兒臣民受金人踐踏!
神宗怒發沖冠︰“沒事學什麼太宗皇帝?就不能學點好的?”
太祖皇帝擺在這里,不學太祖驍勇善戰,倒學太宗驢車漂移。
劉徹不懷好意地說︰“哦,我怎麼記得,先前那位宋太宗,也很擅長逃跑來著。”
趙光義駕駛驢車逃竄,把自己人都甩掉的事跡,他可還記著呢。
說實話,李世民看趙家皇帝逃跑都看膩了。
趙構就不能有點骨氣麼?
趙光義駕驢車逃跑,那是在戰場上,趙光義好歹還敢上戰場督戰,趙構卻只學趙光義逃跑。
嬴政冷哼︰“沒本事打仗,倒有本事逃跑。”
也不知光靠逃跑,趙構能躲到幾時?
難道金人一直追,你就一直跑,等著金人不追了麼?
趙構吶喊︰“什麼叫逃跑天賦?天幕你不要亂說。”
他可是皇帝,怎麼就這樣說他?!
可惜的是,他的聲音並沒有傳出去,他的身體連嘴都沒張。
那個佔據他身體的妖魔似乎鎮定得很,一言不發,靜靜注視著大臣們竊竊私語。
趙構心里發毛,這妖魔究竟是什麼人,為何要佔據他的身體?
他倒底想干什麼?!
【趙構擔心金人怪罪,再次向金人乞和,還錄用被他殺掉的傀儡皇帝張邦昌的親屬,希望金人能夠寬恕。令趙構頭疼的是,金人暫且退卻,南宋內部卻發生了巨變,苗傅、劉正彥等軍官發動兵變,指責趙構信任宦官奸臣,逼迫趙構遜位,傳位給三歲的小皇子。後來苗劉兵變平息,趙構重新當上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