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我化身天幕劇透歷史 !
【董卓被聯軍擊敗,挾持漢獻帝遷都長安,關東聯軍屯兵在酸棗,不敢直面董卓的涼州精銳部隊,曹操卻認為時機正好,董卓挾持天子遷都,焚燒洛陽宮殿,天下無不震動,這正是決戰的好時機,曹操獨自進軍,卻被董卓大將徐榮擊敗,曹操雖敗,卻給了徐榮一個錯誤的認知,酸棗不易攻下,遂撤軍。曹操本想與關東聯軍圍困董卓,可惜關東聯軍本就心懷鬼胎,都想自己干自己的,經過一番摩擦,聯軍解散。金子在哪里都能發光,曹操次年大敗黃巾軍的分支黑山軍,袁紹將其舉薦為東郡太守。】
劉秀一臉悲憤︰“我的洛陽宮!!”
該死的董卓,還我洛陽宮來!
劉邦說道︰“這曹操的膽魄不似常人,是個難纏的對手。”
劉徹麻木地說︰“漢獻帝,獻帝……這獻是個什麼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劉協明擺著就是一個傀儡,董卓死了,他手里沒兵沒權的,誰听他的?早晚還要成為下一個董卓的吉祥物。
曹操笑道︰“那幫子人嘴上說討伐董卓,肚子里裝的卻不知是什麼,哪里能指望那些人成就大業?”
徐榮那次也真是挺幸運的,雖然敗給徐榮,卻解了酸棗的危機。
劉協面無表情,在東漢末年,他這個皇帝居然只是一個背景板。
背景板已經很不錯了,他兄長劉辯可是直接被董卓毒死了,曹操再如何,還沒毒死他呢。
說白了,時機未到,而他還有利用價值的。
可自己一旦失去利用價值,曹操或者曹丕會把自己怎麼樣呢?
眼看他是不能復興漢室了,起碼要保住小命吧?
劉協想到自己的未來就彷徨不已。
【初平三年,曹操任兗州牧,大破青州黃巾軍,將投降的士兵組成青州軍,助袁紹擊敗劉備、陶謙等人。曹操征徐州時,東郡守備陳宮密謀叛亂,迎立呂布為兗州牧,曹操失去兗州。興平二年,曹操擊敗呂布,徹底平定兗州,漢獻帝正式任曹操為兗州牧。建安元年,曹操因功受封建德將軍,八月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他建議獻帝遷都許縣,九月進封大將軍、武平侯。十一月升任司空,將朝政大權收入囊中,獻帝只是一個傀儡而已。】
劉協苦笑,他不就是一個傀儡?!
曹操表面上一副好臣子的模樣,若真是好臣子,怎麼會把權力攬到自己手里,他這個做皇帝的卻只能對曹操言听計從?
他雖然沒什麼權力,但也不甘心做他人的工具,暗中傳遞衣帶詔給董承,讓他誅殺曹操,事情敗露後,曹操毫不留情地殺掉董承,就連他的女兒,當時懷有皇嗣的董貴人都未能幸免。
劉協拋棄作為皇帝的尊嚴,多次請求曹操饒過董貴人,那是他的妃嬪,也是皇嗣的母親啊!
曹操沒有理睬,還是將她處死了。
劉協默默流淚,如果他不是皇帝,恐怕早就命喪曹操之手了吧?
伏皇後見狀,握住他的手,同樣驚懼不已。
曹操漫不經心地說︰“這說的哪里話,我對陛下還是很忠心的,只是國有逆賊,我少不得辛苦一番。”
荀𨘥@謊圓環 牡濫愫貌灰 場 br />
劉徹怒道︰“這姓曹的也配做我大漢的大將軍!”
衛青輕聲勸慰幾句,劉徹看著自家溫柔體貼的未來大將軍,更生氣了。
要是所有大將軍都能像仲卿一樣忠心就好了,可哪有那麼多溫柔的大將軍!
【此後,曹操擊敗張繡、袁術、呂布,控制徐州,征討河內郡,曹操的勢力範圍愈發擴張。接下來,曹操將在官渡迎擊他最大的敵人——袁紹。袁紹是當時實力最為強盛的一位軍閥,他出身望族,家族四世三公,麾下數十萬兵馬,糧草充足。曹操盯上袁紹,而袁紹也盯上了曹操,二者不可能和平共處,早晚都有一戰。建安五年,袁紹派大將顏良向白馬進軍,曹操渡河進攻袁軍,吸引敵軍注意,卻突然調轉馬頭攻白馬,斬殺顏良、文丑,解白馬之圍,曹操這才撤退,繼續駐守官渡。】
劉邦臉色鐵青,一個曹操,一個袁紹,不知道的還以為天下是你們家的呢!
你倆斗得不可開交,皇帝卻被撇在一邊當傀儡。
前者出身官宦之家,父親的官雖然是買的,但也是大漢的太尉,後者更了不得,四世三公,這些人都有了自己的心思。
除去這二人,不知還有多少大大小小的逆賊在各地盤踞。
劉徹暗罵,干脆讓這倆人狗咬狗,兩敗俱傷算了。
可要是沒個靠譜的皇帝,大漢還是遲早要完。
求求了,誰都可以,哪怕是梁王後人呢,來個劉秀般的劉家子孫吧!
曹操評價道︰“袁紹整個人,有志向卻無智慧,面上威風內里膽怯,還容易忌妒,沒有足夠的威望。”
【曹操與袁紹相持兩個月,並沒有取得有效的戰果,糧草也即將耗盡,曹操正無計可施時,一個叫許攸的謀士為他帶來了轉機。許攸是袁紹手下的謀士,兩軍交戰時,他建議袁紹分兵攻許都,但袁紹一定要先抓住曹操,沒有听從許攸的建議,恰好許攸的家人因犯罪被抓捕,他一怒之下就轉投曹操。事實證明,曹操比袁紹要听話得多,他見許攸來了非常高興,直呼“大事可成”,許攸也沒讓曹操失望,他告訴對方,袁紹在鳥巢藏了糧草,守備卻不嚴,可以派兵奇襲。】
曹操听到許攸這個名字,不由地一愣,心情有些復雜。
許攸自恃有功,對他這個主公頗為輕慢,他雖然重視人才,但不代表可以容忍這種行為。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許攸最終命喪黃泉。
漢朝皇帝們已經破罐子破摔,只看著這倆人狗咬狗。
劉邦笑道︰“有時候手下人的勸說還是很重要的。”
劉詢道︰“這曹操倒是運氣好,出了這麼一樁事,得了個好計策。”
只有劉徹仍然耿耿于懷,為什麼不再來個劉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