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我化身天幕劇透歷史 !
【這一年,郭子興病逝,小明王韓林兒任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妻弟張天佑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名義上,朱元璋是要低于郭天敘與張天佑的,但朱元璋戰功赫、深得民心,麾下士卒多是由他親自招募,不願受制于人,但礙于局勢只能暫且忍耐】
朱元璋想起來就覺得糟心,張天佑和郭天敘的才能遠遠不如他,士兵是他招募的,最得人心的也是他,小明王偏偏讓他屈居人下。
對過去的他來說,吃飽喝足就已經是很不錯的事情了,也沒心思去爭什麼,但那時朱元璋已經有自己的事業,他是雄心勃勃想要開創一番偉業的,誰知韓林兒來這麼一出,把他惡心的夠嗆。
但沒辦法,韓宋勢力強勁,又打著宋朝後裔的旗號,朱元璋肯定不能硬踫硬,權衡之下只得忍了。
李世民深有同感︰“朕懂這種感覺!”
【這位小明王究竟是何方神聖呢?他是之前那位韓山童的兒子,韓山童被捕遇害,劉福通便迎立他的兒子韓林兒為小明王,國號宋,年號龍鳳。紅巾軍在起義之初,就認為只有推翻元朝統治,恢復漢人江山,才能使天下太平,韓山童便打出宋徽宗八世孫的名號,劉福通也自稱是南宋名將劉光世的後代。當時韓宋勢力正強,為了借其威勢,朱元璋只能暫且忍耐,在軍中以龍鳳紀年。】
正在尋歡作樂的宋徽宗噗地一聲,嘴里的酒全噴了出來。
他滿頭問號︰“朕的第八世孫?”
趙匡胤臉本來就黑,現在更黑了,要是有個後世子孫出現在他面前,他一定上去拳打腳踢,再大罵一通︰你們是干什麼吃的!每次天幕提起趙宋,準沒有什麼好事,先前是什麼史書,什麼狸貓換太子,現在倒好,直接亡國了!
漢人江山要是亡在趙家手里,他都無顏面對天下!
南宋的有志之士紛紛大哭︰“難道大宋還是亡了?!”
朱元璋笑出聲來︰“宋徽宗的第八世孫,宋徽宗的種有一個骨頭硬的麼?!”
宋徽宗骨頭軟,宋欽宗也不遑多讓,宋高宗也算是一脈相承。
【朱元璋在和州駐扎幾個月,糧食供應開始不足,朱元璋率部攻克盛產稻米的太平,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至正十六年,趁張士誠進攻江南元軍,朱元璋攻下集慶,改為應天府,被升為樞密院同僉,不久又升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至正十七年,朱元璋佔據江左,被封為吳國公。】
【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率部攻滅陳漢,鄱陽湖水戰持續三十六天,火攻陳軍,陳友諒被亂箭射死。至正二十三年,韓宋百官推舉朱元璋為吳王,建百官司屬。陳友諒死後,朱元璋的目標就變成了江南的張士誠。張士誠靠鹽業起家,至正十四年在高郵稱王,建國號為周,後建都平江。】
朱元璋美滋滋地看著自己的豐功往事,心中很是暢快。
誰能想到,當年給地主放牛的朱重八能成就如此一番功業呢?又有誰能想到,當年沿街乞討的落魄僧人會是未來的大明皇帝?!
命運真是不可捉摸的東西,若是元朝一片太平,不亂搞民族歧視,百姓安居樂業,他此生恐怕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元朝老百姓,家里有錢讀書的話說不定還能做個官什麼的。
馬皇後看他尾巴都要翹起來,無奈地笑了笑,轉頭看到朱棣魂不守舍地坐在下面,忙吩咐人給燕王送碟子他愛吃的糕點。
糕點不算什麼,重要的是給他些許安慰。
朱棣見宮人送來糕點,下意識地看向馬皇後,在接觸到她一如既往慈愛的眼神後鼻子一抽,很想像兒時那樣撲到娘親懷里大哭一場,可此時偏不能哭。
朱棣一邊吃著糕點,一邊抹著眼淚。
爹要是把我殺了,娘會不會傷心,我媳婦又該怎麼辦啊……正抹著眼淚,耳邊想起一道溫和熟悉的聲音︰“四弟,別哭了。”
他扭頭一看,朱標正溫和地看著他,感受到大哥包容的情感,朱棣更委屈了。
大哥,弟弟真沒想過跟你搶皇位,弟弟冤枉啊!朱標本著友愛兄弟的想法來安慰一下弟弟,誰知弟弟哭得這麼狼狽,他第一反應不是心疼,而是嫌棄。
任誰看到一個青年人哭得涕淚橫流,都不會覺得多舒服。
【至正二十七年九月初八,朱元璋率軍攻入平江城,張士誠巷戰失敗後被俘,自縊而死。有趣的是,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率部包圍平江,張士誠還沒死,韓林兒就先一步上了西天。《明史》記載朱元璋派人接韓林兒去應天府,結果路上韓林兒乘坐的船翻入江中,一般默認是朱元璋讓人把船底鑿了,韓林兒就翻河里淹死了。】
朱元璋輕咳兩聲︰“意外,都是意外。”
他怎麼可能謀害小明王呢?坐船出個意外多正常啊,以後這船可不能偷工減料,不然韓林兒就是下場。
至于韓林兒坐的船真的是偷工減料還是被人鑿沉了,這就見仁見智了。
【韓林兒死了,朱元璋自然不再用龍鳳紀年,他的羽翼也早已豐滿,不再需要借助韓宋的勢力,他將第二年改年號為吳,就在這一年,方國珍投降,朱元璋就此統一江南。吳元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二十五萬北進中原,宋朝詞人辛棄疾做夢都想要參加的北伐開始了。】
趙匡胤︰“什麼叫宋朝人做夢都想要參加的北伐?”
難道我不行?!
大臣看著官家不停哆嗦的身體咳嗽兩聲,提醒道︰“官家,生氣傷身。”
辛棄疾︰所以大宋一直沒實現北伐是麼?
【北伐途中,朱元璋發布的《諭中原檄》有這樣一句話︰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在五百二十七年後,有一位叫孫中山的人也喊出了相同的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國,目的是為了結束腐朽的清王朝,建立全新的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