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我化身天幕劇透歷史 !
李斯會在他死之後做出矯詔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嬴政是萬萬沒想到的。
李斯是個聰明人,善于揣摩他的心意,懂進退,雖然得到皇帝很大程度的信任,但從沒有仗勢欺人的消息傳出,李斯的長子李由也是忠君愛國之人,這樣的人實在沒有背叛的理由。
扶甦是他的長子,嬴政一向對其寄予厚望,有意培養他治國理政,李斯不可能不知道他選中的儲君是誰。至于胡亥,因著他年紀小,嘴甜又有幾分小聰明,嬴政偏愛他幾分也算尋常,可這種偏愛無論如何都不能與對儲君的看重相比。
如果說是趙高脅迫,那是沒有可能的事情。趙高再怎麼權勢滔天,能與日後的大秦丞相相比嗎?就算李斯與趙高狼狽為奸擁立胡亥,在操作上也有很大的難度。
不說扶甦本人,蒙毅與嬴政幾乎形影不離,想要繞開蒙毅修改遺詔是不可能的。
除非,當時的蒙毅並不在他身邊!而嬴政作為皇帝已經失去了對朝廷中樞的掌控,李斯與趙高趁機矯詔,趁著所有人都沒有反應過來擁立胡亥上位,再以他的名義賜死事實上的太子。而趙高與蒙毅有舊怨,迫不及待對蒙毅展開了報復。
那蒙恬又是為什麼?
天幕說過他手握重兵,胡亥為什麼敢毫無顧忌地將之賜死,而蒙恬又真的領旨就死?是因為顧及長城外的匈奴麼……
嬴政思緒翻涌,刀子似的眼神在胡亥、李斯與趙高三人身上梭巡。
“始皇帝三十七年,嬴政開始了他第五次東巡,左丞相李斯陪同前往,右丞相馮去疾留守咸陽,小兒子胡亥也一同出游。\"
\"十一月,秦始皇一行到達雲夢,向著九疑山遙祭舜帝。然後乘船順長江而下,過丹陽,抵錢唐,到達浙江邊。因錢塘江潮波濤洶涌,便向西行駛一百二十里,從富陽與分水之間的狹窄處渡江。隨之始皇登上會稽山,祭祀禹帝,刻立巨石歌功頌德。歸途中經過吳地,從江乘縣渡過長江,沿海北上,抵達瑯邪、之罘。\"
“始皇看見大魚,用弓箭將魚射殺。接著又沿海西行,到了平原渡口後便病倒了。不巧的是,他的御駕停留在了沙丘宮,趙武靈王的殞命之地。”
贏稷瞳孔驟然緊縮,嘴唇下意識地抿了起來。
趙武靈王便是在沙丘遭遇政變,被親兒子活生生地餓死!
“趙武靈王提倡胡服騎射,並在趙國北部與游牧民族交界地區訓練騎兵,改變了戰國時代的作戰方式。此後采取連結秦、楚、宋以牽制齊、魏、韓等國的策略,趁諸國混戰之際持續進攻中山國,將其徹底攻滅。”
“在此期間,巡行北疆,收服林胡、樓煩二族,開闢雲中、雁門、代郡三郡,在陰山下修築長城,拓地千里,使趙國成為與齊、秦並列的強國 。梁啟超稱其為自黃帝以後的‘中國第一雄主’。”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趙雍越過長子,將王位讓給次子趙何,由其主持國政,自己則專注于軍事,稱“主父”。但他傳位的行為,卻引發長子趙章一黨與趙何一派的矛盾。趙惠文王四年,沙丘之亂爆發,趙雍于動亂中被圍困長達三個多月,最終餓死行宮。”
扶甦臉色蒼白,下意識地看向跪著的胡亥。
胡亥的生母是一位胡姬,他繼承了來自雙親的優良基因,相貌很是優越,肌膚雪白,雙眼燦若星辰,是個金童一般可愛的孩子。
天幕提起沙丘之變,莫非是父皇也像那位趙武靈王一樣,被親生兒子陰謀殺害?!
李斯心中大亂,陛下對他有知遇之恩,他堅信自己不可能謀害陛下!
蒙恬和蒙毅兩兄弟的臉色十分難看。
嬴政目不轉楮地看著天幕,瞳孔黑沉沉的。
“始皇帝突然患病,此時蒙毅如同往常一樣守候在皇帝身邊,始皇帝便派蒙毅折返會稽禱告山川。蒙毅還未返回,秦始皇行至沙丘便已病死。”
蒙毅一言不發,緩緩下拜。
既是為皇帝的信任而謝恩,又是為自己的疏忽而請罪。
嬴政擺擺手,疲憊道︰“這事不怪你,是朕考慮不周。”
馮去疾長嘆道︰“陛下,怎會如此啊!”
始皇帝三十七年,陛下也才四十九歲啊,尋仙問道,竟然一點用處都沒有麼?
蒙恬眼眶通紅,威震匈奴的蒙大將軍,竟生生地落下淚來。
陛下對蒙家恩遇甚深,他卻只能看著陛下死去而毫無辦法。
何其可悲!
“皇帝在都城外病逝,丞相唯恐各位皇子及天下發生什麼變故,于是就秘不發喪,一切事物仍如始皇帝活著的時候一樣,只有胡亥、趙高及受寵幸的宦官五六個人知道始皇帝已死。”
眾人腹誹︰就是胡亥和趙高知道才壞了事!
最鬧騰的劉徹和李世民都安靜下來,默默注視著始皇帝的身後之事。
贏稷咬牙說道︰“這個李斯安排得倒是妥當。”
皇帝在都城之外病逝,一旦泄密,極易引起天下大亂。可偏偏是李斯,在皇帝死後矯詔。
嬴政下意識地說道︰“扶甦呢,難道他不在朕身邊嗎?”
始皇帝病逝沉重的時候,命中車府令趙高寫詔書給長子扶甦說︰參加喪事處理,靈柩到咸陽後安葬。這封詔書無疑是指定長公子扶甦為新帝!那麼扶甦在哪里呢?”
所有人都在心里不約而同地問︰是啊,長公子在哪里呢?
“讓我們將時間撥回到始皇帝三十五年,焚書坑儒事件,始皇帝下令坑殺四百六十余位方士,扶甦上書勸諫︰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秦始皇大怒,于是將扶甦發配,讓他前往上郡監軍,那里駐扎的正是大將軍蒙恬的軍隊,協助蒙恬修築萬里長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
群臣無奈。
長公子,知道您頭鐵,可您也請稍微服一次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