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石器時代

第十六章 播種備材預建房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射天虎 本章︰第十六章 播種備材預建房

    回到石器時代!

    三月份的時候,天氣逐漸變暖了。河水開始融化並且上漲,超過了冰凍時的河岸一米左右。河邊和大沼澤也充滿了生氣,草開始發芽,一些花也陸陸續續的開放。

    沼澤南邊的狹長地帶里也經常有群鳥關顧。一群狼把那里當成了家,每天夜里都會來馬場邊緣嚎叫。勞動組的也采集到了不少的野菜,就是暫時沒有發現適合種植的品種。

    石路改進了弓箭,用多年生的老竹子作為新的材料,使得威力大大超過了原先的木弓。現在民兵隊每人一把弓,一把更新的長矛。

    由于烏頭已經消耗的差不多,只留下一點打算種植的種子,所以狩獵時往往采取陷阱加弓箭的模式。一群人前堵後追,把獵物引到陷阱邊上,旁邊掛著網,獵物不是在陷阱里被困就是被網裹住而被射死。

    這樣的捕獵效率比起以前大大的提高,也使得族里逐漸有了剩余。由于河水解凍了,河里的魚顯得更多,這時候已經不用竹矛了,用的是網。

    由于食物的增多,石路決定每三天狩獵一次,而且周圍十里的叢林森林里很少見到食草的動物了,一些鹿群和山羊群等要到十里以外才發現蹤跡。除了兔子和野豬。

    三月中旬左右,河里基本融化了,到處可以看到從上游飄下來的浮冰,有幾次還毀了幾張網。梅河水量很大,不過河水在這附近並不太深,最深的地方用竹竿測也就十米附近,大部分地方只有兩米深。

    簡易陶器的制作依然在繼續,現在後勤組里都保存了三十多個備用的鍋和盆,以及近百個小的陶罐。薛找了兩個助手,和他一起帶孩子們玩泥巴以及拿著竹矛,弓箭訓練。

    其他勞動組和民兵隊則集中于清理華洞周圍三里以內的樹木雜草,砍倒的樹和竹子統統經過整理,按照石路的要求留下的材料以外統統作為柴火。一時間整個馬場堆滿了柴禾。石路打算把這周圍變得更安全些,也為未來建設做準備。

    巫也趁著春暖花開的時候隨著民兵隊活動,帶著助手采集了一大堆的藥材,有些他還得實驗以後才能確定療效。

    現在他也和石路學會了熬藥,並且采集了一些吳茱萸,蒲公英,車前草,木通等等熬了幾大鍋。族人們在長老們的權威下,每人喝了幾碗。

    這是石路要求的,按照大鍋藥的模式,為了預防疾病。

    就在雪融化的時候石路還趕著除了老弱和孕婦以外的族人下河里洗了一遍澡,每人身上都弄下了不少的泥,用細沙擦了以後,基本上以前涂著的顏料都被搓掉了。

    從此每隔兩三天他們都會被要求去洗一遍,本來石路是想每天一次的,不過春水很寒冷,長老們反對才作罷。

    隨著清理進行,石路也覺著應可以種豆麥了,于是就在洞口西北邊,馬場邊緣開闢了幾畝地。

    開荒的方法很原始,把里面的雜草樹木全砍了燒一把火,接著把洞里的草木灰統統灑在上面。完事之後加了些建設挖溝的時候留下的土,才開始播種。

    除了烏頭種了很小的一塊地以外,小麥只種了兩畝左右,豆則一畝不到畢竟找到的不多,而且能種這麼多還是因為石路在地里采取了打溝點種的方式。

    粟米也種了一畝。種好以後在地的四周又建了籬笆圍起來。一開始的時候還有鳥來尋食,後來石路特地囑咐薛每天讓幾個小孩去守著。

    老鼠偶爾也出現,只是暫時沒有什麼辦法,只好在地的周圍繞著籬笆挖了個溝,放上更多的荊棘。

    剛剛種好地以後,一個孕婦在白天生產了。按照石路和巫制定的計劃,先把孕婦安排到計劃好的地方,拿出預備了的獸皮等物,幾個熟練的婦女在桑和葉的帶領下燒水忙碌。

    一個下午的時間,終于母女平安生了一個女孩,父親並不確定。這是到來華谷的第一個新生命,母親是林氏族的,石路為了紀念就起名叫梅。

    對于孕婦物資上的需求,石路特地制定了一個標準,讓後勤組的為孕婦單獨做一些有營養的食物。因為石路也知道有些植物可能不利于哺乳,就和巫溝通了具體的藥物怎麼使用,今後巫還要負責制定個標準出來。

    在順利生產以後,巫也總結了相關的經驗,比如用燒紅的黑曜石石刀割斷肚臍,熱水用量多少等等。

    為了今後更好的傳授相關知識,他特地請石路在獸皮上刻畫了相關的記錄。

    找石路的原因是,暫時除了石路還是沒有人能順暢書寫,一是看不懂,二是不熟練,刻字太難。每一次理解獸皮的內容都需要石路講解。不過巫和桑已經能初步讀懂一些了。

    巫對于這次順利生產也十分重視,特地的舉行了一次祭祀。由于幾個小孩已經算是成人標準了,其實就十四歲,石路就建議為他們舉行個成人儀式,從此他們就會被分配到各個勞動的組里。

    石路依然很忙,每天第一件事就是要處理些物資上的小事,其次是這個月把每天兩餐改為每天三餐,後勤組的負責做飯。但是由于剛剛使用鍋不久,每次做飯的時候都由他來指導。

    雖說暫時也就是有些魚和肉,加上一些野菜,不過常常被後勤組弄得沒法吃。這時候石路也發現了沒有鍋蓋的問題,用土鍋泥做的話太厚,所以他就選擇了竹子——竹篾加上草睫編了幾個鍋蓋。好多事兒都得親自來,周圍人會的太少。

    每天忙碌中。石路又有了新的計劃,就是建房。石洞里生活有很多問題,首先是煙霧太重,其次是光線不好,再次是隨著春季到來,石灰岩的洞穴開始滲水了。

    這可是對健康的極大威脅,巫都幾次提出不如在外住帳篷。所以這時候石路召開了長老會議,長老們似乎沒有固定的房子的概念,也就以為和帳篷差不多。再說了誰也不會,就都听族長的了。

    經過規劃,石路打算從石洞口開始,石洞口建設一個大廳,作為平時召開長老會議,分配任務的地方,同時也是倉庫。

    大廳的北邊則建一個小一些的屋子,作為族長居住以及放置相關資料的地方。桑和葉也要和他住一起,因此規劃的時候就基本和大廳差不多大了。好在這年頭沒有國土局沒人干涉。

    緊挨著族長的屋子本來打算建巫要用的房子,後來巫說他想離華洞近一些,就在大廳右側首起,小溪邊上給他安排。接著順次的挨著族長和巫的房子往下建設幾間給族人們住。

    整個布局就成為大廳正中首起,往東方向建設兩排房屋,中間的空道作為祭祀以及活動的廣場,同時也算兼顧了采光。廁所則安排在南側的靠近溪水下游的地方。

    簡單的規劃完了以後,整個氏族就開始準備了。清理周圍的竹木則繼續進行,首先石路讓勞動組和民兵隊把竹葉和樹葉密集的枝條分類,統統整齊的按照根部尖部的順序整理好。

    整理好的枝條拿到馬場上曬,曬了一兩天基本不會再縮水。這時就用草繩捆起來放好,這是用來準備做屋頂的。

    接著是在洞口南側小溪的對面發現一個石丘,那是石灰石和其他石類混合的一個地方,石路估計能夠用些日子。而且那地方在未來石路的規劃以內,遲早要被挖平,所以老人們和一隊狩獵隊就在那負責采石頭。

    石路讓他們采取火燒然後澆水的方式,石頭裂開了用木頭撬開,

    建設房屋還得考慮粘合劑的問題,他吩咐族人在采石場邊上的土坎中挖了一個窯,準備燒石灰。石路對這很熟悉,掏空土坎頂部直接往下,又在底部掏出一個一人高的洞作為添燃料的入口。

    窯里面用的是石頭砌成的放置燒制物品的台子,縫隙用粘土填滿。在窯洞的四邊打了幾個孔作為煙囪,直接連到窯的底部。

    燒制的時候,只要填滿要燒制的材料以後用泥封住窯頂。這樣子,火苗從中間升起踫到窯的頂部就往四周竄,尋找煙囪,能夠使得內部充分受熱。

    石路讓薛暫時停止制作陶器,並且調給他幾個人負責燒石灰。用了三天以後,第一次燒石灰開始了。窯洞的質量不錯,一天後燒制取得了成功。

    等到做屋頂的材料準備完畢以後,勞動組的和狩獵隊的分成兩隊。一隊是去幫忙采集石料,經過老人們以及孩子打磨一下。

    當打磨成能夠用來作地基的石頭完成後,族人用幾根粗壯的木頭滾著把石料運到馬場。另一隊則在石路的帶領下挖掘地基以及制作泥磚。

    後勤組的就負責飲食以及分配工具。整體來說人手還是不夠,石路不時地還得帶人去狩獵采集。

    泥磚則是相對簡單一些,在馬場邊上先挖了一個坑,挖地基挖來的土放在里面。然後吧溪水用竹管引來,小一些的沒能在采石場幫忙的孩子們在里面踩來踩去。

    踩踏好了以後就把泥土放進用竹子編成的十幾模框里壓實了,拆掉框就成。

    所有的泥磚都放在馬場上,為了怕下雨,所以石路讓後勤組的抱來枯枝敗葉在泥磚周圍點起了幾堆火。從遠處看整個沼澤西邊一片煙霧。

    就這樣,憑著這點兒人手忙碌了一個多月,到了四月中旬的時候準備工作已經差不多完成。石頭勉強夠,不夠也就湊合了。泥磚和石灰基本夠用。一米五深的地基也挖好了。

    這期間石路都沒有出過馬場周圍,除了偶爾的看看小麥和黃豆生長情況,除除草以外都在為建設忙碌。

    巫也是忙得不可開交,建築的時候一些磕磕踫踫多,每天他都在為人治療傷口。幸好沒出啥大事兒,只有一個在采石頭的時候被砸傷,腿不能動卻幫著修理工具。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回到石器時代》,方便以後閱讀回到石器時代第十六章 播種備材預建房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回到石器時代第十六章 播種備材預建房並對回到石器時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