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興南唐

第73寨 連敗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竹里倌 本章︰第73寨 連敗

    qzone.io,最快更新再興南唐 !

    峽口寨一戰,宋軍偷襲變強攻,若非大將王明應對得當,作戰勇猛,峽口寨便斷然難以如此迅速拿下。

    只是峽口寨兵馬,水營逃了戰船十數艘、兵丁約千人出去,步營也逃了約兩千人,不過步營最後崩潰,一時卻是沒有戰力了。只是水營逃回池州,也是一個麻煩。

    王明還顧不上為這場大勝而欣喜,只是暗自為攻池州之事而頭疼,卻沒想到瞌睡便有人送來了枕頭。

    峽口寨步營廂都指揮使秦成棄陣而逃,出寨前搶了匹馬,便朝池州一路狂奔。峽口寨都部署彭高卓逃跑時,有宋軍追亡逐北,還得東躲西藏,因此逃到池州時,便已是天黑,城門緊鎖,喊門亦不應,便只能在城外呆上一夜。

    秦成回到池州,便往城中去尋自己舅舅,已故原池州刺史之子閻勇銳。秦成孤身一人逃回,面色驚惶,說話不能自圓其說,閻勇銳哪還不明白怎麼回事。

    “為今之計,只能投誠。”閻勇銳平素便極喜愛這個外甥,斷不舍得棄卒保車,當下便只能一發狠。

    閻勇銳現下雖已無官職在身,但有閻家在池州的門生故吏幫襯,加上閻家多年聯姻,在池州的影響力實不亞于刺史。當下便帶著秦成連夜去找池州剌史王濱。

    听得峽口寨丟失,水營步營均可能投降,甚至來詐池州,王濱就在閻勇銳的建議下封閉城門和水門,此時池州水師殘部剛剛來到水門附近。有營指揮建議去下游的銅陵,水營廂都指揮使鄭陽波猶豫了半天,最終還是決定呆在水門附近,等待天亮後再入城。

    待得大軍清理完畢峽口寨,重新布好防御,王明這才于凌晨時休息。躺下沒多久,感覺還是迷糊著,又被親衛喚醒。听到來人說及唐軍于碼頭敗退情形,以及城內現狀,王明便信了七分。

    當下便點起三千人,星夜往池州而去。

    天還蒙蒙亮,閻勇銳便從宅中出來,在數十護衛的簇擁下,前往刺史府與王濱會合,再來到池州城的水門處。秦成上前看了看,便向王濱道,“這些人俱已投降矣!否則昨夜就走了,竟要在城外呆到現在。”

    王濱就要命令發箭,閻勇銳便道︰“不如甕中捉鱉。”

    鄭陽波看到水門城頭上有人張望,隨即水門大開,害怕宋軍水師不知何時就會出現,忙不迭地率眾沖了進去。士卒示意停船靠岸,鄭陽波在船上擔驚受怕,也沒睡個好覺,這會也不疑有它,便率先上岸。不料,剛一岸,便有大堆士卒出現,把大家圍了個嚴實。

    這時,便听南門方向傳來喊殺聲,接著那喊殺聲迅速往城中心涌去。王濱愕然,不由地問道︰“出了何事?”

    左右面面相覷間,閻勇銳道︰“好讓大人知曉,這卻是宋軍大兵入城了。”

    王濱登時便立不住,身子一軟坐倒于地,俄爾想起什麼︰“閻大人,你竟勾結宋兵,你愧對陛下,愧對先祖……”

    閻勇銳冷哼一聲︰“大宋天兵,又豈是我等所能抗?刺史大人是隨我一起去迎宋國將軍,還是我帶著刺史大人的頭去見宋國將軍?”

    王濱看閻勇銳的護衛散于左右,直是躍躍欲試。當下長嘆一聲,心知大勢已去,終究是不想這樣便死了,便只好站了起來,隨閻勇銳去迎宋將王明。

    足有五千守兵的池州,就這樣一夜之間陷落。此時金陵尚還不知宋軍已然對唐開戰。

    李叢益也是不知道,由于他的干預,峽口寨給了宋軍一個不小的麻煩,差點讓宋軍首戰失利。但卻使得池州以比歷史上更不堪的形式,于峽口寨失守的次日,便在一場未流血的內亂中,向宋軍投降了。

    而歷史上,宋軍王明是在次月、即潤十月初五,也就是十天後才攻佔的池州。兩個位面上,宋軍在池州的損失,其實上大體相當。不過一個在池州城下受的損失,另一個的損失發生在峽口寨。

    幾日後,接到信報的李叢益,當真是氣得吐血。按李叢益原來的設想,有峽口寨戰事為緩沖,池州怎麼也能做好防御準備了。歷史上都能堅持十天,這個位面上要能把堅守期間翻個番,那李叢益的謀劃就能更從容。結果這會偷雞不成蝕把米。

    池州沒有為李叢益爭取到時間,池州以東的大城銅陵(屬池州)、蕪湖(屬太平州)、當涂(太平州府縣)便相繼失陷。

    銅陵還設有池州水師的另一營寨,駐有三千人的水營,以及計有大小二百余艘戰船,全部完好無損地送給了曹彬。看了戰報,李叢益也真想去把那鄭陽波掐死,你逃到池州進不了城,不去銅陵的另一個水寨非要在池州城下死等倒也罷了,你好歹派艘船去報個信啊!然後再把那池州刺史王濱給剮了,峽口寨既被破,一不思反攻,二不思預警,你安睡一晚,怎生睡得著?結果銅陵的池州水營營寨毫無防備,被宋軍郝守溶部于黎明時分偷襲,水手士卒連戰船都沒登上去就投降了,導致失了水營遮護的銅陵迅速投降。至此,池州軍(南唐番號為康化軍)已經整建制被宋軍消滅。

    等曹彬攻蕪湖,蕪湖已有防備,只是縣城沒有規模駐軍,宋軍擺開攻城態勢,以巨木撞破城門,數百守軍無以為繼,便降了,這倒沒話可說。只有當涂的守軍,總算是生生堅持了二十日,才勉強遏制住了宋軍勢如破竹的第一波攻勢。

    當涂軍堅守城池時,南唐朝庭便命金陵的健康軍(負責金陵城外防區的番號軍)自溧水往援當涂。閏十月中旬,健康軍二萬人與曹彬所部二萬人野戰于采石。雙方兵員數量旗鼓相當,但結果卻是唐軍全軍覆沒,軍都部署李宸戰死,副都部署楊收、兵馬都監孫震等千余人被俘,健康軍萬余潰兵散于鄉間。

    健康軍大敗,援軍一時斷絕,當涂軍士氣低落。為確保及時搭建采石浮橋,曹彬率部猛攻當涂,日夜不停,到閏十月下旬,當涂軍終于不支,宋軍破城後當涂軍都部署等戰死,太平州刺史等官員于衙署自焚,當涂遂降。

    樊若水和曹彬一同東來,到得銅陵時,樊若水又擔心采石附近水流湍急,若架橋失敗,恐傷士氣,便建議在上游石牌口處先試架浮橋。曹彬從善如流,便在石牌口截住由江陵駛來的上千艘黃黑龍船和竹筏。在樊若水的指導下,宋兵很快將浮橋試架成功。眾人無不歡欣鼓舞,樊若水笑著對曹彬說︰“此去采石,我軍定能大獲全勝!”曹彬也異常興奮,高聲應道︰“此乃順天應時之舉,何愁采石大江浪涌?我自一往必勝!”

    十一月上旬,宋軍護送浮橋至采石江面,此時南唐諸臣才明白宋軍竟是要在采石建浮橋。庭議時,徐弦笑道︰“千百年來,未聞有在長江之上建成浮橋者,且看宋軍笑話。”眾人亦笑,俱不以為意。

    不過,此時樊若水的信心十足。和州知府饒亮早已在長江北岸,以五萬余斤鐵,融煉後澆入岸邊巨石縫隙中以為浮橋基樁,而南岸自然是以自己在石崖上陰刻出來的石塔以為基樁。

    浮橋橫亙于采石江面,竟絲毫不差。樊若水早已備好鐵索,當下只用鐵索把黃黑龍船串起,再把鐵索一端系于江北鐵柱,一端系于崖壁石塔。再于黃黑龍船之上鋪竹筏。樊若水僅用三天時間,便已建成浮橋。

    此季節正逢長江枯水最重時,水流減緩,水位下降又使得部分黃黑龍船還須擱淺到江灘上,倒使得鐵索的承受的拉力大減。鄭德水此時便在數里外的一處山頂上,舉著單筒望遠鏡,觀察浮橋情形。鄭德水心下反復計算,但心中仍不免憂慮萬分,一想到若計不得售,便只能突襲浮橋,那這里的三十余名精銳戰士,屆時能活下來幾人,實是難說的很。想到這,便不由地看了身邊的師屬偵察營副營長許樂安一眼。許樂安雖非許美蘭之親哥,但猶勝親哥,若在此處出意外,鄭德水便毫不懷疑以後定會吃許美蘭的掛落。

    許樂安倒沒想鄭德水一下子會想這麼多,只是接過望遠鏡,也朝浮橋那邊看去。這望遠鏡正是這段時間,李叢益找人試制出來的新物什,原理很簡單,材料也有現成的水晶,但就是磨制不易。產量極低,這支隊伍也僅此一支望遠鏡而已。

    浮橋搭成,兩岸宋兵歡呼雀躍,聲動雲霄。遠處亦有金陵派出的探馬,此時也只是失魂落魄,又或是呆若木雞。

    曹彬即命北岸潘美渡江。潘美第一個走上浮橋,當真是如履平地。潘美過得江來,回首望去,但見宋軍步兵隊伍連綿不絕,陸續過橋,不由地豪氣干雲。正想和主帥曹彬說句大話,便听得不遠處傳來轟轟連響。

    眾人不明所以,循聲望去,無不駭然。

    只見南岸那系為浮橋基樁的崖壁,在浮橋鐵索的拉扯下,已然塌落,整個山崖巨石竟是全部崩塌。崖體崩塌、巨石傾頹,力量何止億萬斤,那石塔俱都斷折,十數根鐵索失了約束,便軟躺在了江灘上。隨即便在江水的帶動下,整個浮橋便傾斜著向下游滑去。

    有那麼一瞬間,江南江北的宋兵都如被人扼住了喉嚨口一艘,竟是鴉雀無聲。接著浮橋上有士卒站腳不穩,慘叫著跌落水中。數個士卒皆不會水,此時便在水中折騰,大叫救命。整個現場這時才反復活了過來。而樊若水仍然如同個木頭人一般,怔怔地望著崖壁方向,說不出一句話來。

    曹彬看了一眼樊若水,也沒有責怪什麼,只是連下命令︰“著郝守溶部派出小船,先救落水士卒,再收羅漂走的黃黑龍船和竹筏,備下次搭橋。再以大船渡潘美所部。”又命通知對岸的和州知府饒亮,再準備五萬斤鐵,欲在采石效對岸鐵柱事。

    再看樊若水仍如失魂落魄般,曹彬又命人扶樊若水去休息。不料,侍衛剛扶住樊若水,便見他哇的一聲,吐出一口鮮血來。便是曹彬也暗暗心驚,擔心樊若水受此打擊過重,當下便道︰“樊大人,勝敗乃兵家常事,還需保此有用之身,再建浮橋!”

    樊若水吐出一口血,倒似活了過來一般,道︰“將軍無需擔心,我先去崖壁現場看看情況,總結教訓,定要在此建成浮橋!”走了幾步,又回頭道︰“將軍,附近采石鐵場或有存鐵,再不濟則可將鐵場運營起來煉鐵,出5萬斤鐵,便就是一個月的事,比從江北運鐵要方便的多。”

    當世鐵為戰略物資,各州縣實無多少存鐵。包括此次攻佔唐之池州和采石,府庫存鐵不過數千斤而已。江北和州此前融鐵鑄樁,也是自汴梁運來。若再從汴梁運鐵,再運至南岸,沒有數月怕是不行。

    而在遠處山頂上的鄭德水則是長舒一口氣。“宋軍要想再弄數萬斤鐵來,豈是易事。我這位樊師兄,要再建起這浮橋,怕要到明年過年時節了!”又問,“采石鐵場那邊清理干淨了嗎?”

    許樂安笑想︰“鄭總,您這話問了幾次了。我部保證不讓宋軍找出一斤鐵來。便是礦場數千人,此時也應在水陽江上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再興南唐》,方便以後閱讀再興南唐第73寨 連敗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再興南唐第73寨 連敗並對再興南唐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