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弱太子妃超凶的!
她也沒有真生曾凌頌的氣兒,不過是不想外祖父真听了大舅舅之言,令她今日此行白走一趟,言辭方故意凌厲了些,實非真不知大舅舅的一腔愛護之情。
“大舅舅便是此意!”曾凌頌的心情霎時峰回路轉,又是眉眼彎彎,“我家夭夭果真慧質蘭心,聰穎過人!”
兩句真心實意,孟十三成功把曾凌頌哄回來哄高興了,她不忘正事兒,繼轉向曾�l道“外祖父能說道說道了麼?”
直至戌時二刻,孟十三才听完曾�l與曾凌頌同她說道完去歲略陽水患的內中貓膩,其牽涉之廣,竟是連二皇子李珩都牽扯在內!
這也是去歲此事兒,宗帝最後輕輕放下的根本原因。
“當時還傳出太子殿下因此與陛下在御書房大吵了一架,御書房外眾內侍與金吾衛皆遠遠侍立,只聞雷霆轟隆,俱瑟瑟發抖、人人自危,就怕吵到末了,陛下不舍得處置太子殿下,逐將怒火撒向他們。”作為大魏監察道之一的都察院首官,曾�l自有消息渠道,大內雖不太好伸手,也不能伸手,卻也非固若金湯。
但凡有人之地,牆面難免留隙。
風,總會透出來。
何況,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陛下與殿下在御書房因略陽水患爭吵之事,此一為九五之尊,一為國之儲君,竟皆是未有遮掩隱瞞之意。
如若不然,且不說陛下,單就他們這位年少成才、睿智絕艷的太子殿下,便有的是手段讓風透不出宮里半寸。
自那時起,他便時常在想,外孫女在孟家,作為東宮外家的孟府,或許真不是壞事兒。
“便因如此,外祖父方未再堅持彈劾?”孟十三在今日之前,什麼可能她都有想過,其中便包括了宗帝與李壽分別對去歲略陽水患的態度,卻未想過因著此事兒,李壽竟還在御書房與宗帝大吵了一架。
由此可見,殿下亦甚不苟同陛下的最終處置。
卻迫于無奈,終是什麼也做不了。
不,明面上或許是什麼也做不了,暗底里想要做什麼,卻是可以的。
譬如說,從去歲劉乃至死後,殿下便可以開始鋪墊,埋下暗線,籌謀至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而端午龍舟翻船,此不吉之兆,無異于殿下所等的那陣東風!
外祖父定然是有所察覺,不然剛才也不會听她所問,便反問她為何有此問,怕不是外祖父也一直在等殿下有所作為。
“非是我不再堅持,而是已然由不得我堅持。”曾�l已近花甲之年,入仕之後一心撲在公道二字之上,他忠直不畏,卻也不缺審時度勢,方讓他在那些無形的撕殺之中,穩穩當當地升至正二品的左都御史。?
去歲陛下聖意,初時他便看得甚明,陛下是不願太子與二皇子手足相殘,然基于監察之職,他還是上了折子彈劾,後到陛下與殿下于御書房爭吵,他便也悟了過來,連太子殿下此正統儲君,也改變不了陛下輕輕放下的聖意,作為臣子,縱然賠上身家性命,那也絕對是聾子听戲,白費功夫罷。
故而他選擇了順從聖裁。
當下便撕了墨跡尚未全干的第七個明折。
曾凌頌在旁不發一言。
去歲之事,他還曾問過父親,為何不再上折子彈劾,後來經父親與他細細分析,他方知是他想得淺顯了,正如父親此刻與外甥女所言,那會兒已然由不得父親自己選彈不彈劾。
陛下能接連壓下父親的六個明折不表,也不管他人的明折暗折,連內閣都漸漸沒了聲響,非是內閣都成了啞巴,而是他們與父親一樣,慢慢品出了聖意的獨裁。
畢竟連太子殿下大鬧御書房,結果都沒能改變。
那麼他們這些作為臣子的,又能如何?
莫非還要血濺金鑾殿,逼陛下斬斷父子天性不成?
只怕真到那個時候,換來的也不是二皇子的伏首認罪,不是陛下的大義滅親,更不是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而是寒盡忠臣之心。
不可否認,陛下確為一代明君,然陛下終是人,只要是人,便會有弱點,想要在奪嫡之中,保全所有皇子,便是陛下一葉障目之處。
話到最後,關于去歲略陽水患一事兒,曾�l能說的都說了,曾凌頌能補充的也補充了,父子倆改而問起端午那日,孟十三與姜子瑤的恩怨。
“我與姜子瑤並無恩怨,不過是我打了她表叔兩鞭子,她氣不過,這才在端午那日找上孟家瑞棚,意圖也打我兩鞭子,為她表叔出氣兒罷。”孟十三客觀地說出事實。
“你教訓陸家那小惡霸,也是事出有因,全是他活該!不然陸家過後能半分動靜也無?姜濤那閨女怎麼也不動動腦子想一想!這般不辯是非、動輒傷人的小女娘,姜濤養而不教,簡直混賬!”曾�l提起此事兒,依舊氣憤非常,“待老夫尋個機會,定要狠狠參他一本!”
孟十三眨巴兩下眼楮,看向曾凌頌低聲問“真參了?”
“自從听到你被姜家小姐嚇病了,你外祖父便念叨著要參姜少卿一本,可惜尚未尋到機會。”曾凌頌同樣低聲地透露道,“姜少卿雖有父不教之過,但在公務上,卻還算盡職,也拎得清,想要抓到姜少卿的痛腳,不易。”
孟十三哦了聲,滿目了然,回過頭來對曾�l道“外祖父若想出氣兒,夭夭倒是有個法子。”
曾凌頌驚,剛說不易抓到姜濤的痛腳,轉眼法子便有了?
“什麼法子?”曾�l總念叨要參姜濤一本,實則也只是過過嘴癮,他自來最講究公道,非是那等只為一己私利,便胡來亂彈劾的昏官。
不過外孫女既是說了有法子讓他出氣兒,他也甚是好奇。
“不若尋個夜黑風高的好時機,您把姜少卿裝進麻袋里,拖至無人的胡同,于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之中,把姜少卿揍成豬腦袋。”孟十三一本正經地道出她的主意,“如此,既不必再費心費力抓痛腳,亦能大大出一口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