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one.io,最快更新大唐︰開局擄走李世民 !
甦墨笑了笑,十分篤定地回答道︰“今年,還真能輪得著你老杜,陛下要準備改革了,我估摸著今年只留科舉,難道你不知道?”
杜如晦頓時頭皮發麻,這麼大的事兒,自己堂堂的吏部尚書怎麼不知道?
換句話說,今年如何進行選官,他也正頭疼著呢。
“甦老弟啊,你怎麼知道,這陛下想要改革選官制度,重設科舉呢?”
“你要知道,那科舉制可是隋煬帝時期,一手設立的。而這隋朝皇帝,昏庸無潰,最終還是被我大唐給推翻了。”
“我大唐,若還是沿襲一個滅亡了的國家定下來的制度,那不是在給自己掘墳墓嗎?”
“我老杜在看那個侯爵砍頭之時,還听聞咱陛下準備廢除那前朝所封的爵位制度,正準備重新改革呢。”
“畢竟這是大唐的江山,不是他前隋的天下!”
“甦老弟卻猜測,唐朝要用隋朝的科舉制度,依我看,是絕無可能的。”
杜如晦對甦墨的判斷,完全不相信,搖了搖頭。
魏征也在一旁附和道︰“老杜這話句句屬實。”
“唐朝自太上皇起,特別重視世家貴族之中選官,我看老杜,想從科舉這條線上入仕,絕對沒啥希望。”
甦墨見老杜這麼渴望當官,便覺得多和他講講,沒準兒回家以後,還能真去學習科舉考試內容。
他日要是當個大官,自己這鋼鐵生意,不就提前抱上了大腿?
那白花花的銀子嘛……
今天說什麼,也得給這老杜講清楚其中的緣由!
甦墨問了問他們二人,說道︰“可知咱唐朝初立之時,為何要偏重于世家貴族中,去選官呢?”
這?老杜和老魏對視了一下。
老杜回答道︰“當然是因為隋朝科舉制的選官制度不太好,所以咱大唐太上皇才決定兩條並行。”
甦墨嗤笑了一下,說道︰“兩種選官制度,怕是太上皇當年,不得已而為之的吧?”
老杜怔了一下。
當年,滿朝的文武都在稱贊,太上皇的英明決斷。可如今,甦墨卻說是被逼的?
問道︰“卻是為何?”
甦墨不慌不忙地給他分析道︰“這世家貴族,乃是世代流傳之家族。”
“從古至今,在歷史的長河中,王朝可能會有更替,可這世家貴族卻屹立不倒,始終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因為他們的勢力極為強大,我給你舉個簡單易懂的例子吧。”
“比如那隋朝末年,與咱大唐爭奪天下的王世充,大家可還記得?”
老杜和老魏點了點頭。
“這個王世充就是‘王氏’世家貴族的典型代表,一旦隋末天下大亂,對皇帝不滿,身邊便能聚集大批人馬。”
“當地的鄉里,王氏一族,幾乎對王世充惟命是從,馬首是瞻。”
“這還僅僅是一個‘王氏’,便能以世家大族的身份,隨時拉攏起一撥人馬,弄出造反來。”
“那世家大族之間,各自有各自的勢力,若是揭竿而起,後果可是不堪設想啊!”
說到此處,杜如晦不禁打了個寒戰。
自己雖對世家大族的勢力有個模糊的了解,可是被甦墨這麼一說,突然心存畏懼。
甦墨繼續說道︰“咱們大唐太上皇正是知曉了這一點,所以才想了個辦法。”
“在選官的時候,特意要從世家大族之中考慮。”
“目的就是為了安撫這些有勢力的人,不讓他們趁機作亂,不讓動搖大唐的根基。”
“所以說,太上皇對此看得是真真切切,擔心重蹈覆轍。”
魏征听了甦墨的分析,暗暗點頭,原來是這樣。
“太上皇當年若是覺得,這世家貴族的選官制極好,又怎麼會又引入了科舉制呢?”
“說明太上皇當年是想推行科舉制,但是受形勢所迫,只能讓少量的官員走科舉制。”
“大唐最初建立的時候,最講究的便是一個穩定。”
“那個時候,封賞完有功之臣做官,實際上給世家貴族留下來的官位名額,也就不多了。”
“悄悄地暗放了看似不起眼的科舉制,目的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制衡世家貴族。”
“只是這科舉制,作為最初興起的選官制度,根本沒被人所看好罷了。”
“想必天子當年也是想,隨著時間的推移,科舉制能夠逐步地取代世家貴族的選拔制。”
“畢竟,任何一項大的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方能取得效果。”
杜如晦心中不由得佩服這甦墨,給分析得頭頭是道。
“其實在咱當今陛下頒布《氏族志》,我就大概猜出一二來了!”
啊?
魏征頓時睜大了眼,不過轉念一想,難怪陛下那日對世家大族的排名格外的重視,還把好幾個大臣罵了一頓。
“陛下明著弄了個排名,背地里,想必還是為了逐步地削弱這世家貴族的權力吧?”
“因為這世家貴族就像一顆毒瘤一樣,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就一點一點長大。”
“直至到了隋末,突然像洪水一樣迸發,王世充、竇建德、李密,各地紛紛亂了起來。”
“雖然陛下南征北戰,平了叛亂,那其他的世家貴族依然存在,所以只能慢慢地打擊。”
“而今,科舉考試在即,對于陛下不正是個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