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春秋

第1章 神秘的河圖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夢話聯翩 本章︰第1章 神秘的河圖

    qzone.io,最快更新爭春秋 !

    如果伏羲氏活到今天,看到後人將他描述成蛇身人臉的神靈形象,估計要懵掉。但這也不能怪大家,畢竟早在秦楚時期帛書里,大家都已經把他尊為神靈了。

    伏羲氏顯然也很喜歡這樣的尊號,畢竟蠻荒時代需要有人成精,才能號令天下。不過,他經常在無人處大聲吶喊︰我是人!我是一個真實的人啊!

    不信,看伏羲氏的個人簡歷︰

    伏羲氏

    本名︰風伏犧

    官方稱謂︰太昊伏羲氏

    父親︰燧人氏

    母親︰華胥氏

    出生︰舊石器時代中晚期

    生日︰農歷三月十八

    出生地︰成紀(今位于今甘肅省天水市)

    伏羲氏出生時,中國已經進入原始社會。當時的人們用粗糙的石制工具狩獵,然後生吃動物的肉,喝動物的血,同時還會吃生的植物根睫和嫩樹葉片。

    伏羲氏出生那天,正是明媚三月,百花齊放。如喜歡這個陽春三月一般,父親燧人氏也對這個降臨到自己家的孩子充滿喜愛。

    但他並沒有太多時間來管孩子,他要為妻子和孩子每天吃飽肚子絞盡腦汁。加上他的祖先發明了火的使用方法,周圍很多原始人都投奔他家,也就逐漸形成部落。身為這個部落的首領,他的家族還要負責大家在酷熱的時候避暑,在寒冷的時候烤火曬太陽。為了獵到足夠的食物,還要帶大家遷徙去往各地。

    在伏羲氏幾歲時,父親燧人氏帶領部落去往昆侖山,听說那里山高林密,有充足的食物。一路上,在領著大家吃飽喝足之後的碎片時間里,燧人氏才有空陪伴伏羲。

    如果說,養育兒女就是要開啟他們的思想的話,燧人氏絕對算是一個稱職的父親。每次點火取暖的時候,他就會和兒子講述五萬年前的祖先發明“鑽木取火”的方法,還會將自己發明的“燧石取火”展示給兒子看。

    那熊熊的火苗將伏羲的小臉映得通紅,燧人氏則在兒子的眼楮里看到一個遼闊的、無邊的世界。

    他要把更廣闊的世界展示給兒子,于是和妻子華胥氏帶領他去往昆侖山頂。在那里,他的祖先早在四萬年前就觀察天象。

    在天空正北方向,有一顆明亮得引人注目的星,小伏羲問爸爸媽媽︰“那是什麼星呀?”

    燧人氏回答︰“它在天穹的中宮,所以我們的祖先給它取名為天極星。”

    伏羲氏說︰“可是它在天的北面哩。”

    燧人氏回答︰“祖先們將北斗和極星稱為斗極,你看群星都是圍繞它們旋轉,好象天空的主宰,所以它雖然在北邊,但我們卻還是稱它為天極星。”

    燧人氏說得很明白,但小伏羲還是听不懂呀,他看向母親︰“媽,什麼是斗極?”

    “哎呀,給孩子講那麼復雜做什麼?”華胥氏說,“它在北邊,就叫它北極星好了!”

    你以為華胥氏教孩子就是這麼簡單粗暴,那你就錯了!華胥氏還教給伏羲一些即使現在很多人都不懂的道理。

    在昆侖山頂上,父母還教給伏羲天道、地道和人道。

    父母告訴小伏羲,從天象里能夠看到大自然的變化規律,還能觀察天氣時光,並從中看到一些征兆,這就是“天道”。

    父母告訴他大地上有山川、河流、樹林,還教他給山川命名,于是有了昆侖山、長白山,有了長江和黃河,並告訴他這是“地道”。

    父母又告訴伏羲,人和獸類是有區別的,人不能和長輩晚輩婚姻交配,並告訴他這是“人道”。

    伏羲長大後,從這三道中推算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天道觀。從此便埋下一顆名為“道教”的種子。

    後來的老子寫的《道德經》里面的“道”,都是緣此而起。

    燧人氏和華胥氏教導孩子,卻也沒有什麼野心。他們只是把這件事作為哄孩子開心的一種手段罷了。

    但伏羲非常聰明,在昆侖山頂的那一個個瞬間,父母的每一句話,他都記在心里。

    有一天,母親帶他去山上玩,只見母親不斷地在林中的樹上剝皮,他很奇怪。母親告訴他︰“剝下樹皮來搓麻繩。”

    “搓麻繩做什麼?”

    “在麻繩上打結計事呀。”母親說,“你看,今天我帶你來山上玩,我打一個結,把這件事情記下來。以後看到這個結,就能想起今天的事情。”

    母親告訴伏羲,這就是她的祖先發明出來的“結繩記事”。

    結繩淘汰得快,換下來的就扔在旁邊不用了。伏羲覺得很好玩,就把打上結的麻繩繞來繞去纏在一起。然後他發現這些打結的麻繩纏繞在一起後,還能兜住東西。于是把它們放進水里去捕魚,放到山里去捕野獸。

    伏羲把這一技術教給族人們,大家紛紛結網,于是提高了大家的勞動能力。隨著伏羲漸漸長大,大家都尊他為部落首領。

    燧人氏部落的歷史結束了,伏羲氏部落崛起!

    盡管人們已經學會打獵捕魚,但這時候的世界仍然是一片荒蕪。人們看到日月運轉,花開花落,卻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于是很多人去問伏羲︰“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呀?”

    伏羲和他們說︰“這是天道和地道。”

    但是人們根本就听不懂,伏羲說了也是白搭。當他用父母教給他的天象看到天氣要變化,比如要刮風下雨等,就趕緊叮囑人們要注意時,人們卻根本不听他那一套,只以為是神靈和上蒼在作祟。

    伏羲感到很茫然,要怎樣才能讓人們明白這些道理呢?

    他每天都在冥思苦想,終于在某一天,他想通了︰既然人們相信冥冥中有神靈,那就讓神靈來說話好了!

    于是再有人找他求解問題的時候,他就采一把蓍草在手里,(為什麼是蓍草,而不是其他的草,因為遠古時期,蓍草漫山遍野)數數目來定吉凶,並告訴眾人,這是神靈和上蒼的啟示或告誡。

    人們听後非常信服,經常找他來求問神靈的啟示。伏羲也很樂意給人們這樣做,因為這樣做,人們就會听他的話。

    這就是卜筮的由來。

    伏羲此時已經摸索出佔領人們思想的辦法,但他還不能很好的明白這個世界的規律。父母在昆侖山上講的那些經驗對他來說,還是非常懵懂和混沌的。

    他想要對這個世界有更清晰的認識。

    伏羲從昆侖山下來,率領族人沿著黃河一直走,走到山東濟寧的蔡河邊上。在這里,他們捕魚狩獵。

    有一天,伏羲正在河邊捕魚,看到一只像馬的動物在水面上游來游去,于是伏羲稱它為河馬。伏羲走近了細看,那馬背上有花紋,他覺得很有意思,便也不管那麼多,趕緊把那花紋用樹杈畫在沙灘上。

    看著那圖案,伏羲忽然靈光一閃;“我也可以把天象畫成圖來研究呀。”

    于是他畫出一張星宿圖來。他對照這張圖琢磨出天地萬物的變化規律是陰陽結合。

    這張圖就是後人稱為神秘的河圖。

    後來的太極、八卦、周易、風水等等中國傳統文化,追溯源頭的話,都是從伏羲畫的這張河圖緣起的。

    那時候,黃河沿岸無數個部落崛起,為了表示自己的部落比其他部落強大,首領們絞盡腦汁,選擇各種猛獸做部落的圖騰。

    伏羲看族人相信神靈,一般的猛獸肯定不能代表神靈的那種威力,也不能服眾。于是他想出一個點子來︰取各種猛獸威猛的部位組合在一起,造一個地上沒有的神獸。

    他取了蟒蛇的身子、鱷魚的頭、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紅鯉的鱗、巨蜥的腿、蒼鷹的爪、白鯊的尾和長須鯨的須組合在一起,畫出來一個世上絕無僅有的動物,並給它取名為龍。

    從此以後,伏羲氏族人的子子孫孫都以這個動物為圖騰。龍的傳人,也由此而來。

    伏羲氏和女媧氏結婚後,生了少典氏。

    少典氏卻並未如父親那般聰慧,因此沒有什麼成就。不過,他的能力都用在生兒子上面了。

    他的兒子便是大名鼎鼎的炎帝和黃帝……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爭春秋》,方便以後閱讀爭春秋第1章 神秘的河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爭春秋第1章 神秘的河圖並對爭春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