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one.io,最快更新簽到三年,我的學霸身份被曝光了 !
“張教授,看看這份資料。”
張青接過資料,「用于可控核聚變的常溫超導體材料猜想」,這是標題。
看著紙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公式、符號等,張青眼中滿是好奇。
“這……這……”
只是看了半頁a4紙,張青就懵逼了。
超導材料是可控核聚變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一是能增加線圈的磁場強度,二是增加巨變反應式的散熱。
現階段幾乎所有的核聚研究超導材料首先是金屬,其次是各種合金,如碳與金屬的復合材料等。
還有一些液體和固體,但液體和固體材料的導熱系數極差,除了特殊場合使用外,幾乎不會大量使用的。
而陳諾給的這個資料竟然是非金屬性的常溫超導體,這簡直顛覆了他的認知。
他抬頭看向陳諾想問什麼,但陳諾示意他繼續看下去。
張青耐住性子慢慢的翻看著,越看眉頭越皺,這些資料跳躍性很大,以至于他看起來都很吃力。
“這怎麼可能?”
看到最後一張a4紙上的數據,張青瞳孔緊縮,驚呼了出來。
紙上赫然寫著這種常溫超導材料的導熱系數為6800w/m•k,要知道在金屬材料中銀的導熱系數最好為429w/•k,陳諾的這個材料已經是銀的近16倍,純銅的17倍了。
最夸張的是這玩意竟然是常溫的,純銀和純銅想要達到上述的導熱系數,都得在100攝氏度的情況下才能達到,而這個只是室溫。
如果這個材料能做出來,第一,可控核聚變的裝置會小很多,常溫超導體不用再給材料建一個散熱的裝置,核聚變的冷卻工程會低上很多,裝置也會小上很多。
“陳教授,這……這真的能實現嗎?”
張青的聲音都有些顫抖了,這份材料若是真的,簡直會巔峰材料界的認知,同時會將準備的可控核聚變的裝置減小很多。
未來科技的可控核聚變剛啟動,陳諾這就送了一份大禮,算是可控核聚變的曙光了。
“理論上是可以的,你們材料實驗室先停下手上的所有工作,全力以赴的完成這個材料的研究,務必在第一時間內搞定。”
“明白!”
張青站了起來,回應的聲音鏗鏘有力,滿滿的興奮。
未來科技的可控核聚變,他們材料實驗室要拔的頭籌了。
張青剛走,蔡達義就來了,一起來的還有三位副組長,說是要匯報規劃。
半個小時後,蔡達義匯報完了規劃,陳諾暗自感嘆,果然專業的事情得專業的人來做,蔡達義的規劃很是詳細,細到拿著這份規劃就可以直接搞起來了。
“其他都可以,但這幾個地方你們注意一下,可以找周部長要一下相關資料調整一下;其次是裝置上用的線圈的超導材料,暫時先不用采購,等半個月一個月的再說。”
四人眼中有些疑惑和驚疑,但沒有多問為什麼。
一個下午,有四五波人來匯報工作,陳諾一一指導完後,辦公室終于清靜了下來。
倒了杯茶後,開始考慮接下來的工作。
幾分鐘後,紙上寫了1.關注超導材料進度,2.三大方程研究,3.參觀國內各大核能研究所。
三件事情在時間上沒有沖突,可以並行走,參觀各大研究所的路上可以搞搞三大方程了。
啟動以上定下的小目標可不是隨便說著玩的,是有依據的。
第一先搞制約等離子體種種難以捉摸行為的vlasov和maxwell基本方程,因為這個解開了,以現有的裝置不改變任何設備和材料的情況下都能提升能量增益。
第二解決制約三體運動的牛頓定律、制約流體運動的navier-stokes方程,壓縮等離子體,讓反應的等離子體達到理想離體,增加等離子體的密度,這是聚變的延續性。
最後則是制約大量分子運動的boltzmann方程,讓聚變的材料按照預定的計劃前進,而不是無規則的運動,既增加了磁場的消耗,又損傷托卡馬克的爐壁。
“明天上午八點從京都出發,先去核能研究所。”
“好的,我們這邊可以隨時出發!”
陳諾給周正峰打了個電話,得到準確的回復後,半躺在老板椅上,召喚出了系統面板,他要去購買vlasov和maxwell方程。
“名望值真心不夠花呀!”
十幾分鐘後,陳諾花了8800點名望值兌換了vlasov和maxwell方程的一塊碎片(1/4),將這幾日積累的名望值再次耗完。
“系統,有沒有辦法快速獲得名望值?”
陳諾嘗試的問了一句,果真如他所想一樣,系統懶得搭理他。
花了十幾分鐘的時間,接收了龐大的方程碎片信息後,陳諾閉著眼楮整理著碎片信息。
而此刻的外界因為未來科技核聚變項目組的絡。
網友們驚訝的有三點,一是上層對未來科技核聚變的態度,林副總和幾位大佬的到場和大力支持;二是蔡達義等人的加入,三是陳諾對項目的規劃。
“不愧是我看中的男人,真是虎呀,半年解決三大偏微分方程,老子真特麼的激動。”
“陳教授的這個小目標在我們看來是超級大的,但在陳教授眼中可能真的是小目標,我記得他曾經說過,他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沒有想到呀,陳教授竟然選擇走了這條路,以陳教授在數學上的造詣,這條被科研界放棄的道路似乎是最好的選擇了。”
“按照這個規劃,元旦豈不是就能用上可控核聚變的電了?這個冬天我終于可以24小時開空調了。”
“哎,沒想到蔡教授他們集體加入了未來科技核聚變項目組,有這群人曾經在iter工作過的經驗豐富的科研人員,我對未來科技充滿了信心。”
核研究方向的工作者看著啟動儀式,心里是五味雜陳的,充滿著矛盾,激動與嫉妒並存。
嫉妒的是上層的態度,這種支持力度太給力了,跟未來科技的項目相比,他們這些核研究院就是後媽養的,姥姥不疼舅舅不愛。
激動的是,有了上層的態度、未來科技的經費、蔡達義等人的加入以及陳諾的三大方程規劃,可控核聚變還真有可能完全實現。
國內議論,國外自然也是看到了這個視頻,大把看iter五方笑話的。
將夏國踢出iter,沒想到打臉來的如此之快。
而此刻的在iter總部的五方代表緊急匯聚到了一起。
事情似乎超出了他們的可控範圍,會議室內氣氛相當的沉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