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粱繞梁三日

抱大腿的日子十四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噸噸多吃點 本章︰抱大腿的日子十四

    qzone.io,最快更新黃粱繞梁三日 !

    第二天水白的晨霧還沒散去時,玖玖出門用鮮紅的油墨在自家的竹籬笆上刷了兩條就進屋忙活了。走過路過的村民都好奇的來問李老頭,他們家牆外面刷的是什麼?怪好看的,好像是布告欄上的字,他們家布告些什麼啊?李老頭還沒來得及放下手中的旱煙搭話。正準備去學堂上學的兩雙胞胎口齒清晰的給他們念了出來。清脆的童聲念出來的語句朗朗上口,讓他們一听就知道是怎麼回事。

    也就厚著臉皮向前去問,東拉西扯的就是說不出一句,能不能給他們家也刷一牆?忙完的玖玖出門見此子,笑得很是開心,直接問他們需不需要給他們家的外牆也給刷兩句?材料錢他們家出,反正也不值幾個錢,還能讓村子更好看。

    來人們驚喜,雙眼澄亮的直問真的可以嗎?在他們的印象里,文房四寶可是很貴的,不然也不至于那麼多人因為讀書導致家貧了。現在李村長家說,他們家出油墨給刷牆!這需要多少墨呀?大概要不少的錢吧?玖玖打包票說沒問題。還拿出他們兩昨晚挑燈寫滿了標語的紙張,讓他們自己挑著來要。喜歡哪一句給刷哪一句。

    村里人一听來勁啦,看著玖玖和李元錢寫在紙上的標語。看著半天也看不懂是什麼意思。但並不妨礙他們覺得看著哪條順眼就要哪條。有些家里佔地面積大一些的,直接就請玖玖在他家三面的土牆上都給寫上!剛好一面牆一條。

    美滋滋的看著三面牆上端正的字體,覺得自己離文化人又近了一步,要不是大門兩邊已經有了對聯,他想連大門處都給寫上。

    玖玖還邊寫邊教他們讀,見他們疑惑不解的還帶解釋,不少人都听懂了,在聚眾聊天時說起自家的牆面都面帶驕傲,有些還能背如流一字不差的念出來讓大家羨慕。一番討論後,基本上都知道了別家的牆上刷的是什麼,都是個什麼意思。那幾天晚上,村里有很多人常常興奮到睡不著覺,白天張嘴閉嘴的都是叨這些標語,夜晚的夢囈中還蹦出兩句。他們也識字了,也知道這個字是什麼意思,真好。

    經過上一個世界的歷練,玖玖回去惡補了不少農用知識,特別是對于各種農業器具的結構,生活地方的風水地勢和糧食的進化進程什麼的,都看了不少,現在要看地脈,找水勢挖水井,那是一看一個準,就是挖得有點深,大概15米左右,比一般人家的深了一倍都不止,都成深水井了,現有鋤頭差點揮不動,太深了,不好進人,最後只能把口擴開,在頂部形成了一個直徑2m寬的圓,但也不負眾望,真的挖出水了!

    當凌冽的清泉浸透挖井人的腳底時,久違的冰涼井水沖擊著挖井人的感官,嘴唇都哆嗦起來,激動到不知道該說點什麼來表達自己現在的喜悅。

    良久,緩過來後,隨著胸前的郁氣大喊出去︰“有水了!”在井上勞作的人听此激動的圍在井邊,見井底淺淺的一層反光,恨不得自己跳下去,淺嘗幾口再上來,到時候別說運土了,叫他們夜晚下井開工也行!有了成功的例子後,村民們的積極性高了不少。但也不是哪里都能出水的,所以基本上一個村可能也就只有一口深井,有些甚至連一口都沒有。因為底下真的沒有水脈!不得已,他們只能舉村搬遷,毫不意外,保住了村里不少的人口,過了好一段安生的日子。

    此後,縣制記載,李元錢年年放糧救災的善舉,積極組織人手驅匪除患,是地方上的大善人。

    種種舉措,幫助縣令老爺解決了不少令他頭禿的問題,盡管他頭上也沒幾根毛了,但還是平定不了縣內的災禍,在李元錢沒冒出來之前,年年有旱情,他就年年都要申請開倉放糧。

    今年他可有面子了,哪怕是在災情最嚴重的今年,整個縣都沒有太大的暴動發生,不意外的受到了郡守的嘉獎,受邀參與他舉辦的家宴,算是古代版的年會。還說也就隨便吃點,但和往年可能又有點不太一樣,郡守可能會點他起來問問縣內的情況。

    縣令想了想,都年終工作終結了,他今年和往年一樣,沒什麼出彩的,更沒什麼好說的,但李元錢忙活的不一般啊!郡守也一定知道,這位就是幫他管理縣內安穩的大功臣,其功勞遮都遮不住。為什麼不做個順水人情?帶上李元錢呢,也算一種提攜。

    李元錢听到後只有一種想法——頭大,但也有些興奮,他想要做大做強,之後的年會就是一個很好的平台,但這種年會一般都少不了眾多的文人雅士參加,原主呢,只是個一心想要在科舉里考個好名次的酸秀才,無關科舉的科目他基本上都不看,覺得浪費時間,所以這些文人雅士的風趣他一概不懂!學堂里人送外號呆頭鵝。

    內里呢,是跨越了不知幾千年文化鴻溝的未來人,來個商賈跟他砍價,他還能游刃有余的應對,但怕就怕在人人都看他是個泥腿子出身,家產不夠在場的豐厚,不說嘲諷,禮貌疏離的冷落就是最大壁壘,相談一些什麼項目,他大概連旁听的資格都沒有。更別說跟誰攀談,擠進某個圈子內和一群人談笑風生了。

    想了想,帶上老同學,他涉及頗多,講話又風趣幽默,足以可以幫他應對這種場面,只要兩人在場上保持住讀書人的風骨——有限度的寬容和厚道,能令人在和他們交談時,覺得如沐春風,大概多多少少能挽回些印象吧?

    李元錢在宴會上看見了整個荊州最錢一批人和一些知名但難求見一面的文士,他們混在其中毫不起眼,甚至是最底層的存在。

    但是當他們跟著縣令上去,獻了一份有些寒酸的賀禮——萬名傘!顧名思義,就是普通的油紙傘上,寫滿了百姓們的祝福,不值幾個錢,只能說勝在心意。

    他們也跟著道完了不出格的新年祝福後,又回答了來年的工作計劃,郡守和其旁坐著的大公子對他們的態度仍舊不變,不但很是溫和的收下了他們拿來的傘,還鼓勵他們來年多多努力,爭取保留今年的成績。現在就只有他們縣還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暴亂,更還沒有人來郡守府鳴冤,城內登記的流民原籍地也不見他們縣的人,說明做得很好,希望以後能繼續發揚表率作用,揮手,就有人呈上一張手令!

    磕頭接賞後,穿青衣的師爺念郡守早就寫好的賞賜,上面一大半都寫著些場面話,只有最後一列最吸引人的目光,賞四百石四等谷糧!三人眼都放光,特別是縣令,這都頂他三年的收入了!雖說給的谷糧是最差的,但量大!這正是他們最需要的!今年開春要是情況還不好,他可能都要向上申請開倉放糧了,不然他估計李元錢也頂不住了,忙磕頭感謝。

    在此期間,李元錢偶爾吃喝,大部分時間都在找準機會,不時就偷偷觀察上首的兩人,畢竟他們可是整個州權利最大的兩人!關系到整個州之後在亂世的走向,也決定著李元錢之後的發展策略。

    大夏王朝地方最高級別的行政長官要數各州內的郡守,一般都由中央直接任命,算是空降的頭頭。刺史就由地方推薦,中\/央蓋章認定,為了限制他們的權利,一般都會配一位職位相當的郡守作為監督,兩者都作為一州的一把手,權利相當,都有舉報對方的權利。

    按照大夏開國以來的慣例,基本上都是鐵打的刺史,流水的郡守,有點政績的郡守都往中\/央走了。所以其實哪怕他們實際上隸屬中\/央,看著權利比刺史大很多,但很多都對地方上的事務插不上手,一般來到各州任職後,都是安安分分的听刺史話,刷完政績就走。

    這位荊州郡守不一般,他是從北境靠軍功打出來的武官,被放到荊州後,在這個位置上一直做到如今快要致仕的年紀,成為荊州內正真意義上的一把手,誰也不敢爭鋒。

    所以說荊州的走向,很多時候都是這位郡守在把控,話語權很大,但這也很容易讓一個地方往兩級發展,要麼極度繁榮,但領頭羊後繼無人就會導致快速的湮滅,要麼發展得極度貧瘠,沒有未來!一堆素位尸餐的人帶領整個州一起毀滅!

    李元錢就想看看,荊州在亂世內,在一言堂的影響下,能有怎樣得發展!

    而想要知道知道這些,今晚就是個機會,老話說的好,“觀其外知其內,觀眼知心,”看一個中年及以上的人的性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面相,觀其氣度,就能讓李元錢掂量一下之後在荊州的投資和該以怎樣的態度在縣令處處事。

    听說他跟縣老爺一個年紀,但看著可比縣老爺年輕多了。

    消瘦的背脊挺拔,梳理整齊的白發,全都扎好收進玉冠內,年紀看著也不過40來歲,大白臉,柳葉眼,頜下的胡子柔順有光澤,正被一只骨節分明的大手撫著。他下首最近坐著的是他最大的兒子,人稱大公子,儀表堂堂,劍眉星目,看起來該是很英氣的人,但不知道是他那雙杏眼的問題還是臉型問題,李元錢覺得他看誰都像在眉目傳情,加上他看起來也不過是20出頭,臉上膚色白皙溫潤,給人的感覺愈加,他一個男的看了,偶爾都覺得比芸娘還要好看。但看整體卻是溫文如玉,氣度很好的文人雅士。

    正值冬季,兩人都不像台下來赴宴的人一樣,不是身穿狐裘就是貂皮大衣,包裹得厚厚的,他們外面就一件加絨的繡金棉衣,身形看著算是在場中比較清瘦的,卻整晚背脊挺直,沒打過一個噴嚏。

    之後李元錢時不時就能收到大公子的請帖,他疑惑,那晚他好像也不出挑呀。反倒是王嘉維找到了幾個志同道合的文人,雖說各個年紀和他父輩相當,但也聊得很是融洽,交換了拜帖,看得李元錢很是眼饞,很想慫恿王嘉維拐他們來學堂內,給村學當坐堂老師,但也知道那叫痴心妄想。郡內有多少的富貴了幾十年的人家,眼巴巴的捧著大把的銀子,帶著小孩上門求學,人家看著不合眼緣,都只會拒之門外。

    抱著疑惑,李元錢還是去了。大公子的書房布置很是簡單敞亮,就像他現在給人的感覺一樣,牆上不見掛有任何字畫,桌椅全是用古典紅木——花梨木制成,木質較重,讓人一眼看過去就知道它貴,但感覺與郡守繼承人的身份不符,雖說不該用堪稱稀世珍寶,有“寸檀寸金”之稱的紫檀,但也不該和普通的富戶用的一樣,扶手、案桌上都沒有什麼繁雜的花紋雕飾,給人以低調的感覺,看來大公子是個實在人吶。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黃粱繞梁三日》,方便以後閱讀黃粱繞梁三日抱大腿的日子十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黃粱繞梁三日抱大腿的日子十四並對黃粱繞梁三日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