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不科學大腦

第八章 怪相再起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孤寂奇點 本章︰第八章 怪相再起

    我的不科學大腦!

    忽略那些「政治家」們的空談,林行知找了一些技術交流的郵件看了看。

    就在這時,一個熟悉的id出現在林行知眼里。

    「在線匿名瀏覽器與加密算法的初想」——發件人‘ih’

    “有點意思,難怪小子失聯了這麼久。”林行知對這個在線匿名瀏覽器的提議頗感興趣。

    目前,在表層網絡頗有名氣的tor洋蔥瀏覽器,便是以保護個人隱私而聞名。

    然而,在他們這群自由的技術主義者眼里,tor已經與時代落伍。其采用若干條共享的加密連接模塊組成的——加密環路;意味著tor的技術只能起到終端路徑加密的效果。

    對于在線瀏覽,諸如郵件文本、視頻交流等並無任何保密措施。甚至能利用特殊的嗅探工具,找出數據的出口節點,深挖整條加密環路,直至追蹤到使用者的真實i地址。

    這時,一切隱私都將泄漏。

    更重要的是,因為大部分熱衷隱私保護的民眾都給予積極肯定的評價,再加上軍方背景賦予的權威性,使其匿名的噱頭愈發深入人心。

    而這些,只會給有隱私需求的民眾造成錯誤的認知。

    本該擁有的警惕心,蕩然無存。

    隨即,林行知點開了這份郵件,一段文字概梗和一個附加文件出現在顯示器上。

    這種文字配附加文件的形式,在加密郵件組中很是常見,附加文件的格式一般為文本,里面都是發件者的成果——程序的源代碼。

    在這兒,沒有人忌諱將自己的成果公之于眾,開源是這兒的核心論調。

    成熟的想法加上簡潔高效的代碼,可以獲得很多人的贊揚。

    同樣,如果你付出心血創造出來的只是無用的代碼,那將會被一群加密朋克們從最基本的專業性知識開始剖析,逐漸演變成人身攻擊,最後從自尊上徹底摧毀你。

    林行知在郵件組中很低調,大多只在公頻上進行技術交流,私下有交往的只有少數幾人,而ih便是其中一位。

    與ih的關系歷程,得從四年前的一個bbs論壇中說起。

    那時的bbs論壇,可謂是戰斗份子的天堂,經常爆發規模不一的沖突,少則十來人,多則數千人。

    其中有那麼一部分挑事者,以引戰為樂。為了擴大沖突的規模,精心設計一些圈套,讓本就思想上敵對的群體爆發‘口頭戰爭’。

    當時,林行知正借助互聯網這個大平台,學習書面式英語。可就因為語法上的一些邏輯問題,被ih抓住大肆嘲弄。

    林行知與其辯駁片刻,深知不敵,便退出了這場口舌之爭。

    轉而通過cve公開的一個漏洞,拿下了這個論壇的管理權,順藤摸瓜的弄到了ih使用的真實i。

    說來也可笑。

    cve,是一個公共漏洞信息發布平台,而林行知僅通過一個已經公開示警的漏洞,就輕而易舉的攻破了這家中型論壇。

    可見當時互聯網安全意識多麼低下。

    有了網站的管理權限與訪問者的i地址,林行知很輕松的進入了ih的電腦,並拿到了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在他的電腦里,林行知發現了數十個知名論壇的引戰賬號。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簡單了,ih作為各大論壇著名的嘴炮強者,根本不敢將自己現實中的地址泄露出去。

    林行知只是稍稍恫嚇,ih便張惶失措,最後提出了花錢消災的方案。

    就這樣,林行知得到了一張1500美元的國富銀行賬戶。

    過了一陣子,由于林行知並未泄露其的隱私,ih從最初的恐慌變成了對未知的崇拜,開始著手學習編程與網絡攻防方面的知識。

    林行知在外匯的誘惑下,順手幫他解決了一些學習過程中的疑問。

    ih便是在林行知的帶領下進入了深層網絡,並被加密朋克思想所感染,然後創建了ih這個全稱為deendenthero(獨立英雄)的中二昵稱。

    或許是曾經的經歷,ih對網絡匿名制度和加密算法情有獨鐘,在加密朋克思想的影響下,逐漸升起些許宏偉的理想。

    他想拯救表層網絡的‘受害者’,創建一個屬于所有人的匿名空間。

    ih的提議很受加密朋克們的追捧,他的郵件很快就引起了不少人的積極反饋。

    林行知倒是沒有在意,而是點開了郵件的附加文本。

    “真夠拼的。”林行知看著那差不多一萬多行的代碼,不禁有些佩服。

    加密朋克思想,到底具有何等的魅力?

    ih,不過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混蛋,曾以詆毀他人來取樂,可如今看來他似乎還具有一些英雄主義的特質。

    在林行知看來,所謂的《加密朋克宣言》,本質上是一個警示,現如今都快成為一場成功的營銷手段了。

    拋開這些題外話,ih的思路很簡單,他首先將目光瞄在了瀏覽器上,作為表層網絡的主要工具,瀏覽器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他打算將一些加密手段和tor共享加密環路相結合,打造一個不需要懂得一定加密技術,也可以使用的匿名工具。

    瀏覽了約莫十來分鐘,林行知便放棄了。

    ih的idea很不錯,算是一定程度上革新了tor這款匿名瀏覽器。

    然而,林行知並不看好這個idea。

    換個說法,這個idea很好,但面向的用戶群體有著很大的問題。

    tor匿名瀏覽器,本就因為其共享式的加密環路,導致網絡延遲高,用戶體驗差。現如今又打算給tor背上大量的加密算法,這將導致整個系統變得極為擁擠。

    對于習慣表層網絡的人群來說,在隱私問題與更好的交互體驗上,他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

    豐富的功能、簡易流暢的體驗,才是表層瀏覽器賴以生存的核心。

    所謂個人隱私,只是一個不太重要的噱頭。

    “必須先賦予表層瀏覽器完美的交互體驗,然後再采用個性化的加密方式優化軟件響應速率,這樣才能真正保護隱私。”林行知搖了搖頭,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就困難多了。

    hi的idea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甚至有一部分人直接表明願意跟ih一起完善這項革新計劃。

    不過,依舊有小部分人不看好ih的idea。

    他們的切入點與林行知不同,他們沒有意識到表層用戶的需求,而是將目光看向了表層網絡的壟斷者。

    君不見,微軟憑借ie10和20這種如同大學生課程設計,有著無數bug、兼容性差、安全漏洞多如牛毛的糟粕,也從網景公司中,搶到了大部分瀏覽器市場。

    加密朋克們,又如何從這些壟斷者手中搶奪市場?

    上述言論,也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

    但是,這些加密朋克們依舊沒有拒絕參加這個項目,他們似乎看到了結果,卻又並不在乎結果,他們在乎的是這個過程。

    正在屏幕前看著這一幕的林行知,突然愣住了,腦海中多出了許多紛亂的信息。

    僅僅片刻後,紛亂的信息開始變得有序起來。

    nativclient,多標簽獨立瀏覽功能;

    分布式網橋鏈路拓撲,提高用戶隱藏性功能;

    基于javascrit腳本語言的瀏覽器擴展框架;

    “這是什麼情況?”林行知愣神著。

    然而,林行知根本沒有功夫去思考這一奇怪的現象,中午那被忽視的饑餓感又一次從腹中傳來。

    “不會是又餓了吧?”林行知莫名的有些害怕,這是對未知的恐慌。

    不過,強大的心理調節能力很快就讓林行知平靜下來,正念冥想那種注意力分離的感覺自然而然的出現,內心的恐慌感再次減弱了幾分。

    打開備好的零食,林行知沒有細嚼慢咽,而是抓著一把薯片,就著牛奶快速服下。

    與此同時,林行知很自然地回想起出院時的經歷。

    低血糖,

    大腦中莫名出現的信息,

    如果說出院時的事情還可能是巧合,可這一次的情況已經無法解釋,包含的信息過于繁雜。

    “現代腦科學並不認為大腦是身體傳感器被動的信息解碼者,而是充滿活力的現實塑造者。這一點似乎能證明的兩次大腦紛雜信息的合理性。

    “正常生理條件下腦組織的主要功能物質是葡萄糖。難道是因為大腦為了自主創造信息而運轉過載,從而消耗了大量的葡萄糖,這才導致了饑餓性低血糖?

    “不過,現在身邊沒有工具可以檢查代謝通量,無法佐證低血糖與大腦有著直接關系。

    “不對,現在還無法確定大腦中信息的合理性。”

    想到這兒,林行知又仔仔細細的回想了腦海中那些技術的可行性。

    “這些關于瀏覽器的代碼並不具有太大的技術深度,而是一些新型的交互模式邏輯。我缺少的是一個好的idea,如果有產品經理給出這種需求,也是能正常編寫出來。”林行知沉思了一會,當機立斷轉移了思路。

    如果將林行知的專長量化對比,在計算機編程方面可能達到了一個很高的等級;但生物學方面,林行知的知識儲備只相當于普通大學生。

    畢竟,前者更容易實踐,只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成本。

    為了避免自我因素對推理過程造成偏差,林行知準備檢索關于中藥與嗅覺受體方面的論文。

    良久

    翻閱了很多影響因子很高的論文,林行知只找到了幾篇關于甘辛味中藥與嗅覺受體or7d4結合的猜想。

    至于後續確認相關離子通道和靶蛋白的實驗,根本無處可尋。

    “腦海中的信息沒法做出解釋難道只是大腦自主對接收信息做出的預言性判斷不對,相關離子通道和靶蛋白的實驗未得到實驗證明,不排除是無效信息的可能”林行知平淡已久的情緒,再一次感受到焦慮與恐慌。

    然而,就在林行知有意識保持理智時,焦慮與恐慌的情緒瞬間瓦解,直接歸于平靜。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的不科學大腦》,方便以後閱讀我的不科學大腦第八章 怪相再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的不科學大腦第八章 怪相再起並對我的不科學大腦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