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朝做帝王!
擦!
又是一批文官的頭顱被斬下!
而且這大都是一些翰林詹事府的清流官員。
這些大都被歷代皇帝視為可以作為道德標桿,可以作為太子良師甚至是皇帝良師的優秀文才。
但在朱厚照眼里,這些滿口道德文章、實則頑固守舊的理學清流之人,除了為維護儒家禮法不惜踫的頭破血流外,在撈錢和破壞國家上也不比真正的奸臣好多少。
而且都是一批空談,沒有實干的人。
殺了倒也沒什麼損失。
甚至還能少一批將來禍害地方的鄉紳,少一批不納稅不服役的特權階級。
算經濟賬的話,于國家是有利無害。
因為朱厚照殺他們並無覺得不妥。
此時,整個刑場上已經開始蔓延開一灘灘的血水。
著囚衣的文官們看著這一幕,早已沒了膽,也真正感到了對死亡的恐懼,知道了何為帝王一怒。
此時,毛就哭了起來。
“陛下!求饒老臣一命吧,臣寧肯被貶偏遠之地啊,嗚嗚!老臣怕死!真的怕死啊!”
“姓毛的,你哭什麼!若不是你,我侯廷訓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你現在是罪有應得,竟然想跟皇帝陛下耍心眼,皇帝陛下是誰,皇帝陛下是天子!豈是你戲弄的?!哈哈哈!有你一起陪我下九泉,我知足了!”
侯廷訓這時候大罵了起來。
毛紀沒有理會侯廷訓,只依舊喃喃念著“饒命啊!饒命啊!陛下,只要您肯饒老臣一命,您想霸道治國,想征伐天下,臣也不攔您了,就算您焚書坑儒,臣也不攔你了,嗚嗚!臣知道錯了,臣不該置儒門于大明之上,臣不該只在乎士大夫的權益。”
這邊,潘希曾也很是後悔和痛苦“天啊,我積攢的數百萬家私啊!最重要的是,我沒想這樣啊,怎麼會這樣啊,掛印而去怎麼就不對了啊!怎麼就和任性扯上關系了啊,真正的明君不是該欣賞這樣有風骨的臣子嗎?”
而因潘希曾大鬧驛站導致被抓的吏部左侍郎何孟春則已經掙扎著恨不得要吃了潘希曾“姓潘的!你裝什麼高風亮節,如今害得老夫也被連累,老夫可沒有掛印而去。”
何孟春說著就喊了起來“陛下!臣冤枉啊,騷擾驛站、勒索驛站錢糧的事臣的家奴干的,臣不知情啊!求陛下饒臣死罪啊!”
但毛紀、侯廷訓、潘希曾、何孟春這幾人還是被押了過來。
當場被處斬。
而緊隨著,其他犯事文官也是如此。
擦!
擦!
擦!
一時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本來朱厚照只是殺掛印而去和騷擾驛站的官員。
但朱厚照沒想到到最後竟有大部分文官皆被處斬。
因為辭官的居然大都騷擾了驛站,都沒管自己有沒有被恩準馳驛還鄉的資格。
可見大明的文官們是真的跋扈慣了,也非法三公消費慣了,甚至把滋擾驛站當成了習慣。
完全把這當成了一座正常的事。
朱厚照對此是很慶幸的,現在殺一批,也算是避免這現象繼續惡化下,導致大明財政吃緊。
接下來的文官中,即便是一些硬骨頭,且抱定必死之心的,見到這場景都有些開始本能地懼怕起來。
豐熙已經有些後悔了,當他親眼看見砍頭刀劃破別人的脖子時,他本能地感到了害怕。
原來砍頭是這麼可怕的事。
“現在還有機會求饒嗎?”
豐熙看向一旁的馬理,然後哭了起來“我突然不想死了,我想向陛下求饒!我怕疼!”
馬理只發著抖沒有說話。
賈詠這時候則也哭了起來,而且還大聲吼了起來“陛下啊!給臣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吧!嗚嗚!臣還不想死啊!”
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這幾名辭官的發起者也被斬首。
……
“非朕嗜殺,而是他們太不懂事!下道詔書,告訴群臣,以後要守規矩辦事,要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要有為人臣子的本分!”
朱厚照說後就將手背在了後面,看著鼓樓下的夕陽,嘴角微揚。
這次滅掉俺答近三萬鐵騎後,俺答短期內是沒機會再寇掠大明,甚至入關威脅京畿了。
而且朱厚照已經通過錦衣衛知道俺答有意和貢。
由此,朱厚照更加篤定俺答短時間內不敢再和自己大明國內的士紳勾結在一起並入侵大明了。
也就是說,朱厚照現在外不再懼俺答,內有九千鐵騎、加上六千近衛軍新式軍隊駐扎京城,且他的大明剛剛打了一個大勝仗,也砸了一大筆錢,軍心大振,而他這位皇帝的威望也更加高。
所以,他現在可以完全不懼怕任何反動勢力,也敢在這個時候奪走文官的話語權,且對不听話的文官是想殺就殺,也敢去殺。
但朱厚照自己也沒說錯,他殺某個文官不是他真正的目的,他真正的目的是要文官們守規矩,把文官們的話語權奪回來。
因而,朱厚照並沒有因為砍掉一批文官的腦袋,甚至造成朝中京官尤其是翰林院、禮部、六科、都察院這些衙門空出一大批缺額而停止他繼續與文人士大夫爭奪話語權的步伐。
在處決這批文官的同時,朱厚照已經召見了張璁,商討了崇文寺和翰林院以後官方定義評價天下所有事件以及人物的具體標準和具體事件中的處理方式。
“陛下,臣听聞天下善寫誄文與辭賦者有許成名、崔桐、葉桂章、王三錫、余承勛五人,被稱為當世五大儒士,臣建言召其進京,令其負責為潮河所死難軍民以及沙家峪陣亡將士寫誄文和頌文,如此方能體現朝廷的重視,並讓後世人知道外虜與士紳之惡,以及近衛軍之勇。”
張璁自那日被豐熙等文官罵後,就干脆徹底走上了幫助皇帝對付那些跋扈文官的路,當然他自己也覺得朝廷的確應該掌控天下輿論,畢竟他作為一個四十多歲才當時官的人,知道朝廷如果不掌控天下輿論,會給朝廷統治天下造成多大的問題。
“準!”
朱厚照當時自然同意了張璁的建言,並立即下詔召見這五位儒士,且直接在崇文寺的新衙門見了這五位儒士。
這五名儒士倒是進了京,皆以為朝廷要重用他們,當他們知道朝廷只是讓他們寫文章紀念稱頌一批百姓與武夫時,而且還是要記錄士紳勾結俺答的罪孽,就都直接拒絕了。
朱厚照因此特地在這一天召見了這五人,且先問了許成名“你寫不寫?”
許成名回道“回陛下,臣之文章只記忠良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