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朝做帝王

第二十二章 此事當請聖裁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村釀 本章︰第二十二章 此事當請聖裁

    重生明朝做帝王!

    楊潭的話,朱厚照自然很不贊同,且因此皺了皺眉頭。

    好在隔著簾子,楊潭沒有看見朱厚照的表情,也就不知道皇帝陛下對他的話很不贊同。

    在朱厚照看來,夏言所說的確不是淺陋之間。

    因為俺答的確很可能成為大明隱患。

    朱厚照記得後世研究明朝歷史時就發現很多歷史資料文獻就已經證明這一點。

    俺答部不同于以往只以搶掠為主的蒙古部落,他是有自己的農業生產根據地的,即所謂的板倉,有壯大自己勢力的意圖。

    這與後面的建奴很像。

    而且俺答自己也的確很有野心,居然想到讓大量胡化漢人為其種地,而不是變成牧民。

    如果不是因為小冰河導致俺答控制的農業地區大量減產而導致國力下降,再加上大明還沒落寞到萬歷後期的地步,俺答就不是以武力要求嘉靖封貢,而是像滿清一樣有吞並天下之心了,甚至會成為努爾哈赤一樣的人。

    但以這個時代夏言這個明朝人的角度看,他是預料不到小冰河氣候會越來越嚴重的,但他能預料到俺答會成為巨患,能意識到有自己農業生產根據地的游牧勢力都不容小覷,這就足以說明夏言是很有遠見卓識的。

    作為這個時代的土著,夏言能看到這麼遠,是很難得的,他以後能當首輔也不是沒有原因。

    “陛下,臣認為收復河套只會勞民傷財,並無意義,何況北虜游獵不定,即便舉國之力收復河套,依然不能永久彌除虜患,北虜俺答部自會遷徙至他處,將來依舊會為禍我大明邊鎮,以臣看,虜只能擊退無法消滅,朝廷當調京師邊軍回原鎮,加強邊備,再設一總制文臣,總督各鎮軍務,以保無虞。”

    楊潭在這時候說道。

    朱厚照心想看來這楊潭和劉夔是一個意思,其目的都是要把自己留在京城的邊軍調走。

    不過,楊潭明顯要考慮的更全面性,不僅僅要把自己的軍隊調走,還要設一個總制文臣,統帥自己調走的軍隊,這不等于變相奪走自己的兵權嗎?

    當然在場的其他文臣和朱厚照一樣都猜到了楊潭的目的。

    劉夔很欽佩地看了楊潭一眼,暗想楊公到底是老臣啊,斗爭經驗就是豐富,考慮的也比自己全面,不但借著這個機會讓陛下把留在京城的邊軍調走,還借著這個機會把這些邊軍的指揮權重新交到文臣手里,而不是又讓皇帝陛下自立一個大將軍,親自統領這些兵馬,值得自己這個後輩學習。

    左都御史陳金也暗自頷首,心想到底是楊公啊,這個我是很贊成的。

    工部尚書李 則直接站出來,表態支持楊潭“陛下,臣認大司徒所言乃老成謀國之言,朝廷當重設一三邊總制,總督各鎮兵馬。”

    大學士毛紀皺了皺眉頭,看了楊潭一眼,暗自嘆了一口氣,他雖然承認楊潭這提議的確很好,但他知道皇帝陛下是不會答應的“什麼老成謀國,可謂是愚鈍之言,真當陛下也想不到你們打的什麼主意?!”

    不過,毛紀倒是沒有站出來明言駁斥楊潭的言論,因為他其實內心也希望真的如楊潭所說的一樣,陛下能把邊軍調回去,甚至設一個三邊總制,而且他也犯不著因為駁斥一個楊潭而得罪其他文官,沒看見很多六科廊言官和部堂高官都支持楊潭嗎。

    這時候,六科廊許多言官和刑部尚書等高官重臣的確都站了出來附和楊潭,同工部尚書李 一樣,支持楊潭。

    楊潭暗自得意地嘴角微揚了一下,他作為一名老臣,豈能不知道自己這樣說會惹怒後面的帝王?

    但楊潭自知自己是沒辦法,因為上次的辭官事件導致他和一眾留任的高級文官都失去了很多威信,導致他們底下的門生故吏對他們的推崇度都下降了許多。

    所以,楊潭才不得不借著這個廷議的機會,大膽的為整個文官集團爭取利益,而不能再當滑頭,那樣只會徹底失去名望。

    現在這些文官開始附和他明顯是對他的改觀大為好轉,這是有利于他鞏固自己的勢力的。

    至于這樣說會讓皇帝不滿意,楊潭也有考慮,但他相信皇帝陛下不會因為這件事而嚴懲他,畢竟他也沒弒君,只是就事論事而已,而且在他看來,如果皇帝陛下真要因為這事處理自己也說服不了整個文官集團,因為自己確實沒有罪,最多只是沒迎合帝意而已。

    而也正因為沒迎合帝意,才能讓許多文官繼續敬佩自己,才能在青史上留下剛正的好名聲。

    而想靠著皇帝支持進一步入閣的事,楊潭則沒再考慮,因為他知道他即便今天不這樣說,皇帝陛下也不會對他有好感,也不會讓他入閣,如今讓他留任,也不過是一時找不到可以代替自己的人而已,所以,他只想在禮部尚書任上能積攢一點名望就積攢一點,將來回鄉後也才不會被報復,畢竟天下其實還是整個文官集團的天下,自己楊家以後還想繼續過好日子,是不能讓整個文官集團對自己失望的。

    內閣首輔王瓊和他親信戶部尚書鄭崇仁皆是一言不發,包括名義上是屬于王瓊一黨的兵部尚書王守仁。

    王守仁只是在內心里暗自嘆了口氣,心道“外虜入侵,不思如何彌除虜患,卻只依舊只打著爭權逐利的主意,設三邊總制,統領各鎮雖是明智之舉,可此次入侵的俺答部騎兵不過幾千騎,而非大規模入侵,用得著這樣大做文章嗎,所做的不該是如剛才那給事中夏言所言,當想辦法滅掉俺答?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身為朝廷中樞重臣,不該想得更長遠些嗎?”

    王守仁想了後看向王瓊等“不知諸公可還有其他異議?”

    內閣首輔王瓊這一次苟了一把,他自思自己是內閣首輔兼吏部尚書,是文官之首,自然也希望陛下能把留在京城的邊軍調回邊鎮,且設一總制,加強文官對兵權的掌控,但他也知道自己現在不能隨便表態,畢竟他這內閣首輔位置是皇帝給的,很多不喜歡他甚至罵他奸臣的文官依舊在明里暗里巴不得他倒台呢,所以他還得考慮皇帝的意見。

    因而,王瓊笑著說了一句“此事當請聖裁!”

    戶部尚書鄭崇仁和大理寺正卿王 皆附和說道“此事當請聖裁!”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明朝做帝王》,方便以後閱讀重生明朝做帝王第二十二章 此事當請聖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明朝做帝王第二十二章 此事當請聖裁並對重生明朝做帝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