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要死的,仙也一樣。既然都是死,不做點什麼再死,說不過去,不是嗎?”
王三聳了聳肩,張志和張了張嘴,接著撓頭,思索“厲害,厲害,你果然適合修道。”
“道一直都在眾生的眼前,眾生都可以修道。
我心中的大同,只是我認為合適的道路,有多少人願意追隨,都是大家的決斷。
好的道,沒人會拒絕。
你認為修道應該自己管自己,但我認為,修道應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我這人不挑,好用,符合目標,能促進道途的添磚加瓦,就用。
現在,蒼生多思慮,明廷強盛,百姓恐懼。
那麼,天命之言,能促百姓不恐懼,能讓他們看到我的道和明廷的道有何區別,讓他們處在自身利益去尋道,順天應人,則我事可成。
至于因果……修道之人在意甚麼因果?那不是佛家才在意的?你都只修今生,只為了肉體成聖,你還管因果作甚?
難道成仙了,還斬不了這因果了?”
張志和呆呆看著王三,最後皺眉,思索,片刻才嘆息“難怪你的面相變了……”
“相由心生。”王三補了一句,“修道修的是自己的道,過分在意別人的道途,只會著相。
別人的道,應該是給自己的舔磚鋪路的,是讓你更好踩著過去的。
不是一定要一直沿著走的。”
“厲害!厲害!”張志和感慨,“既然你們兄弟倆都打算留我,那麼我有一個要求。將來你若登基,道門密藏,我來寫。”
“我審核通過,就能發。”王三說。
“好。”張志和深呼吸,“你果然奔著九五之位去的。”
“稱帝非我願,奈何這是此間風險最小,速度最快的一條路。”王三撇撇嘴。
張志和則是盯著他好一陣“果然,你太適合修道了,真的一點都不在意其中影響。”
王二看王三沒說話,輕咳一聲,說“對了,王號,三子你應該還沒定下來。道士,你說說,定什麼好?”
張志和看著王三“三爺以為呢?”
王三沉吟片刻說“想了幾個,周、秦、梁、順。”
“順……”張志和直接听到了最後一個,笑道,“果然有人給你提過劉伯溫說的讖語。
不過,你既然姓王,為何不考慮新?
難道你覺得王莽不夠看?須知,王莽那個時候,與你現在還是蠻像的。”
“那為什麼不能是新順?”王三白了他一眼,“既然我都不同以往了,那就新順唄。”
“也成,但順為三刀斷首,王字比皇字少個白頭,三刀斷白頭,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但我軍號曰大同。”王三看著張志和,“大同出于禮記,巧的是,禮運最後一大段,都是講順之名。
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謂大順。
大順者,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積焉而不苑,並行而不繆,細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間。連而不相及也,動而不相害也,此順之至也。
故明于順,然後能守危也。故禮之不同也,不豐也,不殺也,所以持情而合危也。
故聖王所以順,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
用水火金木,飲食必時。合男女,頒爵位,必當年德。
用民必順。故無水旱昆蟲之災,民無凶饑妖孽之疾。
故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
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𤥃@ 炅 詮 櫻 漵嗄袷拗 煙ュ 鑰篩┐ 病 br />
則是無故,先王能修禮以達義,體信以達順,故此順之實也。”
王三念完了禮運的後半篇,盯著張志和道“不論元明,國號皆出易經。
本來我也想從易經選,比如大成,比如其他。
但後來,我想了一下,還是選擇從大同之基而出。
禮記•禮運的後半篇,全是關于順的稱呼。
這里的大順,曰順乎倫常天道。
甚至,就連老子的道德經內也有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這里的大順,曰自然。
我所行之道曰大同,致大同便是行大順。
所以,所謂的三刀斷白頭,又如何?我本就斷過一次。這個號,除了我,誰壓得住?”
王三平靜的定下自己的王號乃至未來的國號。
張志和卻掐著指,片刻之後,臉色微微僵硬“沒錯,你確實能壓得住。那麼,王號呢?我一並幫你算了好了。”
“新順王。”王三挑眉,一點都不以為然。
“嘶,你是真不怕死。”張志和自然能听出王三的這話里的意思。
整個中華歷史上,新朝王莽的地位,是絕對突出的。
但至少是個王姓大一統政權,雖然短暫,但至少牛逼過。
現在王三要把“新”這個國號的因果也擔在身上,大同出而新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好大的因果。
張志和顫抖著手算了一陣,最後冷汗都下來了“你可知,這一路,你得造多少孽?”
“兩千萬人是我的底線。”王三想了一下說,“打完天下,剩個一億兩三千萬,就能最快速度恢復國家實力與狀態,然後進入擴張期。”
“瘋子!”張志和啐了一口在地上,是血沫。
片刻後他才緩了神說“罷了,你要擔這兩道因果,都隨你吧。只希望你能扛得住。”
“死了也沒事,至少我來過。”王三頓了一下,想了想繼續道,“我不來,也會有人來,這是必然的。至于因果,我不信,也懶得信。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成。”
張志和剛想說話,王二又問道“那個,三子定的號,能保多少年。”
張志和聞言看向王二,看他一臉期待,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說“王字正好就是三刀斷白首,得筆正好是八段。
而合白字,也是分為八段。
一白首,六十年,一段就是十五年。
因此,稱皇帝,便是十六段,合二百四十年。
順字曰須把曲水引直,即三順而直。
那便是有三曲,意為立國有三災。
也就是說,以“王( ng)順”而制天下,想要保住國運,需要解決三個災。
雖然不知道三個災是什麼,但每個災解決,或許能多得一白首即一甲子國祚。
也就是說,若是能解決三災,再添三甲子,全國祚可得四百二十年。
當然,能否全解決,那就看後世子孫了。
但只要但凡解決一個,那就是三百年。”
“兩三百年……”王二頓了頓,終于算是滿意的松了一口氣,“這就好。”
王三並沒有說什麼,管他兩百年,三百年,他都無所謂。
迄今為止,他的每個舉措,都是為了活下來。
他可不想淪為養料。
還是那句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有能力,他就往下做,沒能力,那就盡可能穩定局勢。
不然明末清初人頭滾滾,華夏陷入停滯的災難,會讓他每每想起,都很難喘息。
明知前路何如,自己卻無能為力,那真的是到死也沒把原諒自己。
喜歡穿越明末我從陝西鬧革命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明末我從陝西鬧革命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