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行!
過了兩天,村長就帶人來找裴秋。
村長的效率很快,看來村長把茶錢,都給了出去。
不然,縣衙的人,不會來得這麼快,村長也是個實在人。
量土地的來了兩個人,一人著長袍,應該是書吏。
另一個,滿臉笑容的,不就是給越文,送喜報的另一位衙役嗎?
裴秋上前行禮,順便遞上荷包,說道“勞煩官爺這麼遠來,還請進來先喝茶,歇一會兒。”
書吏和衙役,接過荷包,下意識的捏了一下,連忙說“不用麻煩夫人了,這是我們應該干的,現在就去量,我們也好早點回去,早點收工。”
“差爺,山林和空地就在這里,我們要不先把,這里量了來。”村長樂呵呵的說道。
“行,听秦村長的,先在這里量。”
裴秋跟在,村長他們的後面,看他們丈量土地。
空地有二畝多,書吏大筆一揮,直接寫上兩畝。
小山坡測量下來,有三百零四畝,書史也直接寫上三百畝。
然後到了,村里的田地那邊,田地量下來剛好五十畝。
書吏拿出地契,標明畝數,寫名字時問,裴秋寫誰的名字。
“寫越文,山林和田地都寫越文。”
書吏當場,寫下了兩張地契,給了裴秋。
正準備,拿出算盤準備算賬。
裴秋已經,從荷包里拿出銀票,說道:“官爺,麻煩你數一下。一千五百零六兩,對否。”
書吏愣了下,接過銀票,趕緊扒拉算盤,不多不少,正好一千五百零六兩。
這∼這,書吏和衙役都有些驚呆了。
越童生的娘,是大家閨秀吧!
不,比大家閨秀還厲害,這術算,能這麼快的口算出來,是怎麼做到的?
書吏和衙役,上了馬車,都還是懵的。
年紀小小的童生,已經讓人驚訝。
根本不像村婦的,童生娘更是出手大方,端莊有禮,讓人不自覺的敬畏。
他們,真的是桃花村的人?
對于阿文娘,能很快數算,村長倒是沒啥反應。
因為早在,幾年前就見識了,小小的,阿文三兄妹收桃花的時候,那快速的反應,根本不用算盤,只是口算。
當時,自己和村里人的反應,也和今天的兩位差爺一樣,張大了嘴,傻愣愣的,在旁邊觀看了半天。
有了,第一次看到的沖擊。後面幾年,阿文家再收桃花,也就沒那麼驚訝了,有些習以為常。
但是,今天讓自己驚訝的是。
阿文娘直接,把地契上的名字全都寫成越文。
兩位差爺,可能不知道越文家的情況,但自己和村里人都是知道的。
阿文娘,可不是他們的親娘。
阿文爹帶著,三個孩子來桃花村的時候,可是連病都舍不得看。
郎中都說了,那病是拖的呢,不然,不會早早去了。
阿文爹有錢,怎麼可能不看病嗎?
三個孩子,也是又瘦又小,可憐的很,哪像現在這樣。
所以,這些錢都是阿文娘的。
這阿文娘啦!可真是個菩薩心腸,阿文三兄妹也是個有福氣的。
哎!今天又是注定,村長感嘆的一天。
裴秋告別村長後,回到了家,算了算手里剩下的銀子。
肥皂第一年在,曹二叔的大力推廣下,賣得很好。
但一年過後,曹二叔就生病了,他家的買賣,就交給了他唯一的兒子。
從那以後,肥皂的數量就急劇下降,一開始,還以為是他家做出了配方,所以才會如此。
可自己,幾經打听和調查。
才發現,原來是曹二叔的兒子,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料。
曹二叔打下的家業,他連守城都做不到。
家業是越收越緊,他家現在也多是靠,這肥皂來取利潤。
肥皂這幾年,也是三個月才來拿一次貨,而且不多,也就幾百塊兒。
所以,肥皂和香皂除了第一年掙得多以外,後面幾年也就平淡了。
這幾年,越文他們讀書花銷大,今天買了田地後,手里還剩下五千多兩銀子。
呵呵呵!還有這麼多錢,也算是富人了哈。
“阿娘,我們回來了。”
“大姐,我們回來了。”
裴秋應了一聲,連忙打開院子門,讓騾車進來。
“阿娘,你看,姑姑給我買的小鈴鐺。”
冬兒,從車廂跳下來,晃著腦袋。小鈴鐺,在她頭上叮叮當當的響著,甚是好听。
“冬兒帶著,這小鈴鐺甚是好看。”
“是吧!我也覺得好好看。”
“阿娘,這是先生,給我找的書,你看。”
越文從書包里,拿出一本書遞給裴秋,裴秋接過來一看,竟然是《孫子兵法》。
不禁有些好笑,季先生可真是煞費苦心,什麼種類的書都給越文尋來,還真把越文當神童了。
“這書很好,明天把書錢給先生帶去。”
“好的,阿娘。”
“阿娘,關先生也給我找書了呢,你看。”越武也拿出一本書給裴秋。
季先生和關先生,像是在較勁兒一樣。
各自,給自己的學生開小課,找各類書籍,生怕自己的學生不如別人。
愛護之心之甚,如果自己不是,文兒和武兒的阿娘,是別的家長,恐怕是有些傷心的。
還好,文兒和武兒的心性甚好。
在外面,也是不驕不躁,謙虛謹慎。才不顯得,那麼招人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