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行!
“讓你見笑了,我們家沒有土地。打獵也要看運氣,所以做點小買賣。”
裴秋看著,吳嬸那驚訝的表情緩緩說道。
“啊!沒有,沒有。”
吳嬸看著,裴秋有些冷下來的臉。
心里一慌,突然明白自己臉上的表情,可能讓阿文娘誤會了,連忙解釋。
“我呀,是吃驚,是真的沒想到,你們家能做買賣。這買賣可不是,尋常人能做的呀,那可是要會識字術算的,得有本事的人才行。看看我們村,有哪家能做買賣的?不都是每天盯著土里的那點東西,靠老天爺賞飯吃…”
看見吳嬸連連解釋,臉上表情不是作假,裴秋緩了口氣。
士農工商,她可不想讓人瞧不起。
“哦!是我過于小心了些,吳嬸,喝茶。”
“哎,這茶可是金貴的, 我還是以前,坐席喝過一次,今天倒是有了口福。”
吳嬸看裴秋臉色緩和下來,高興的端起茶喝了一口,
“阿文娘,我呢,是真心佩服你。你會讀書識字,上山能打獵,又能做買賣。帶著三個娃,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的,看看這三個娃兒,長得多好。你的本事這麼大,好多爺們都不如你,你說你還有什麼不會的…”
“呵呵!哪有,做衣服我都不會。”
“嗨,這做衣服算什麼本事啊?你會這麼多東西,哪樣不是要苦著學來著,光苦學還沒有用,還要有這天分才行。你看這字兒吧,在我看來都差不多,可每個字兒都有他的彎彎繞繞,可不難學嘛…”
看著石頭,規規矩矩的坐在小板凳上听阿文讀書,吳嬸更是高興的滔滔不絕。
裴秋听著吳嬸的講話,時不時的附和一下。
算起來,自己今天才算是和吳嬸正式打交道,前兩次都是匆匆忙忙的,並沒有說多少話。
今天看來,吳嬸確實還是比較質樸。
看見他們家的吃食和衣服,眼楮里有羨慕,但並沒有嫉妒,這個鄰居還是值得交往。
她家的男人,自己沒有見過,但她家的兩個孩子,不是那種眼皮子淺的,家教還是不錯。
看這石頭,也是個機靈的,看著風風火火,比較頑皮,其實求知欲也高。
你看,听阿文讀書,听得認真得很,一副好學生的樣子,也不知道他有沒有听懂。
看來讀書人,在哪里都會讓人高看一眼…
裴秋喝著茶,思緒有些飄遠。
越文滿了七歲,現在性格也開朗了,身體也養得比較壯實了,該上學堂。
明兒個去鎮上問問,打听一下。
“阿文娘,叨擾你這麼久了,我帶石頭回去。這些青菜是給你們的,自家種的,別嫌棄啊。”
吳嬸說著,便把籃子里的菜取出來,放在地上。
“別忙,吳嬸,你家石頭平時在家干嘛。”
“能干嘛,這麼大了,也就挖挖野菜,撿撿柴火。要不就在村子里瘋玩,這不,在你家,看見阿文,還能規規矩矩的坐一下。”
“吳嬸,你也知道,現在我家每天要去賣吃食,用的柴火會多一些。石頭要得願意,可每天給我家送一擔柴,我每天給六文錢。可好。”
“啊!阿文娘。這,這不是佔你家便宜嗎?不行!我叫石頭給你家撿一些就是,不用錢。”
“吳嬸,我家做吃食生意,不是做一天兩天。我和村里的人也不熟,叫石頭弄我也放心…”
“阿文娘,我不識字,也不會講話,都不知道怎麼感謝你了…”
吳嬸帶著石頭,剛回到家,便見石頭爹也回來。
這段時間地里活少,石頭爹便會和村里的男人,一起出去找活干。
有活就幾天回來一次,沒活就天天回來。
好的時候一天能掙個三四十文,但更多的時候,是找不著活干,一文也沒有。
想想,她和女兒這段時間給阿文娘,做兩次衣服就掙了二百四十文。
石頭爹在外面找活干,下苦力,一天最多也才掙三四十文,平均一個月下來,能掙個三四百文就不錯了。
自己掙的這些錢,倒是輕松的很,哎!也是阿文娘照顧他們。
石頭爹看上去,比較忠厚老實,個子倒是高大。
听吳嬸講阿文娘,讓石頭給她家撿柴火,每天還給六文錢,也是嚇了一跳。
要知道一擔柴火,挑到鎮上去賣才賣六文錢,況且還不知道賣不賣得出去。
“孩他娘,這是真的?”
“咱不是真的,我啥時胡咧過?”
“我去砍吧,砍得多一些,給他們放在院子門口。”
“不行,爹你不能去,阿文娘可是叫我去的。”
“你這孩子,你能挑多少?一百斤?”
吳嬸啪的一聲,打在石頭的背上,對石頭吼道。
“我可以多跑幾次啊,那可是六文錢呢。”
“你倒是貪錢,你爹掙了錢,還不是給你們吃,給你們穿的。再說你爹走遠點去砍,柴又多又干,不更好。對了,春花,石頭,阿文家的事可不要在外面瞎嚷嚷。”
“不行,阿文娘找的是我,我可是答應了的。要不爹和我一起去?”
吳嬸和石頭爹,相互看了一眼,這傻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