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one.io,最快更新四合院︰在下法力無邊 !
“這不是何大清當年也寄來了不少錢,咱們就算是把這個錢還給她花了,我也落個心安不是,一開始的時候,我晚上都是睡不著。”一大媽擔心道。
“你這個就是婦人之仁了,你現在給錢她上學,到時候怎麼說,她能信你對她能有對傻柱那麼好嗎?”易中海依舊是不願意道。
他听說何雨水一年上學的那些雜七雜八的加上生活費,怎麼著也要一百塊錢呢。
“那她要是非要去上學呢?”一大媽不甘心,問道。
“那就讓她去找何大清好了,我看她能不能找到。”易中海滿不在乎的說道。
“她一個小姑娘要是跑去保城那麼遠的地方出了點什麼事,這可怎麼辦?”一大媽擔心不已道。
“工作也給她安排了,是她自己不願意,非要跑到保城去,這能怪得了誰?”易中海說道。
“哎,我回頭跟雨水好好說說吧。”一大媽無奈道,
想來,雨水應該也不是那麼倔強的人。
這轉眼間就到了下午了。
賈東旭的手術也完成的很順利,只不過這一時半會的,賈東旭還沒有醒過來而已。
而昨晚筋疲力竭折騰了一晚上的何雨水倒是因為肚子餓醒了過來了。
何雨水躺著在自己房間里,腦子里朦朦朧朧的,感覺這些天發生的這一切,都好像是一場夢,但是身上的那些痕跡都清楚的告訴她,不是夢。
想到了周衛民那張五官俊朗的臉,以及告訴她的知識點,好像也不虧。
但是也改變不了他就是個流氓的事實。
何雨水不敢再想下去了,想到了自己還有正事要辦呢,趕忙起床梳洗了。
何雨水梳洗完了以後,就匆匆忙忙出去了,因為她要出去吃個東西,再去郵局去。
“雨水!”
何雨水正要出門口這里呢,就听到有人叫了自己。
“海棠,你怎麼來了?你怎麼不去上課去?”何雨水看著自己的同學于海棠,奇怪道。
于海棠就住著在隔壁的胡同里,和她是同班同學,在學校里也是眾星捧月的校花,和何雨水的交往算是一般般。
當然,現在于海棠也還不是後來的軋鋼廠播音員和廠花呢,只是個不懂世事的高中生。
“我跟我姐來你們院,你們院閻解成在追我姐呢。”于海棠一副很是不屑的語氣,說道。
她也是個心高氣傲的主兒,也是听說過閻家就閻埠貴一個人當小學老師掙錢的,所以這家的條件不怎麼樣,她家里也不答應,正好,她今天也感冒了,就請假,順便讓她出來盯著她姐。
“這麼回事那,那挺好,我現在先出去一下,你在這隨便逛逛,隨便看。”何雨水敷衍的點點頭說道。
“听說你家里出了事,你以後還來上課嗎?咱們可就差這麼一年就畢業了,要是就這麼不去上學了,豈不是浪費了。”于海棠帶著幾分惋惜的語氣說道。
她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她有父母頂著呢,根本不怕不能上學。
“我知道,我爸會給我寄錢的,我先去郵局去看看了。”何雨水說道。
“哎,雨水,這麼久不見了,你怎麼還長得更好看了,你這皮膚看著還更好了,你是涂了什麼東西?還是吃了什麼了?感覺你現在更光彩照人了。”于海棠注意到了何雨水長得更加好看,不由得說道。
“沒有吃什麼,也沒有涂抹什麼,可能是最近沒有什麼學習的壓力了吧,回聊。”何雨水說道,說著就急急忙忙出去了。
這個于海棠是見著誰都能聊上幾句,要是和于海棠這麼一直聊下去,自己事情還辦不辦。
“她怎麼跑起來有點奇怪,難道是腳崴了?”于海棠站著在身後,看著何雨水一路小跑的姿勢有些奇怪,不由得說道。
她已經確定了何雨水肯定是用了什麼好東西,把自己變得更好看了,回頭得去套套她的話,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自己這校花的位置,可不能讓何雨水給搶了,不然誰來給自己買早飯,午飯,請自己去看電影那些個。
何雨水去吃了一碗羊肉面,花了兩毛錢,就去郵局那邊去了。
“你好,同志,我是南鑼鼓巷那邊的,我想問一下有沒有一個叫何大清的人最近從保城給咱們這邊寄信過來?”何雨水來到了郵局,禮貌道。
“何大清?你和這個人是什麼關系?”郵局的一個女同志問道。
“他是我父親,現在跟我繼母去保城生活去了。”何雨水說道,總不能說自己親爹去搞姘頭去了吧,而且自己親爹和白寡婦也確實是打了結婚證,何雨水叫一聲繼母不過分。
“你有什麼可以證明你們之間的關系的東西?”工作人員道。
“這是我們家戶口本,還有,這是他之前給我們寄信來的地址,有沒有給何雨水和何雨柱信件?這兩三年以來,他都沒有給我們回過信,我很擔心他。”何雨水說道,說著把戶口本和何大清之間寄來的信,遞給工作人員了
這年頭有些東西不是你想查就能去問,你必須要有證明,你才能去查找。
何大清的戶口沒有從四九城遷走,所以還是和他們在一口戶口本上。
工作人員接過來看了一下,又听何雨水這麼說,說道︰“那我就幫你看一下吧。”
說著就去查找去了。
因為現在的系統還沒有後世那麼全面和發達,主要還是靠人力來勞動。
比如說寄信的存檔的這些,就都是手寫的,要一本本得去找。
不過他們這邊的郵局現在也就是負責這一條街道的,平時也沒有太多的什麼信件,這年頭寄信還是要花不少錢,比如說四九城到保城就要八毛錢了,地方越遠就越貴。
還是那句話,人力勞動導致的,主要是人工費佔了大頭了。
找起來也就是花了一個多小時了。
找了最近兩三年的記錄了,匯款記錄也找了出來了。
“這三年的時間以來,1959年,何大清給何雨柱寄了12封信,匯了200塊錢。”
“1960年,寄了7封信,匯款180元。”
“1961年,寄了3封信,匯款100元。”
何大清在保城的收入也不低,畢竟他也是譚家菜傳人,還是個有口碑的老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