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

第十二章 十二年級下第二十章 已畢業,老師們分享對兒子的看見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境由心轉88zp 本章︰第十二章 十二年級下第二十章 已畢業,老師們分享對兒子的看見

    【2025年4月28日專訪泥塑老師jj】

    jj老師和老媽約的地方正好是孩子們的自塑像的展示大廳,我們一起看了孩子們的泥塑。

    我們能夠看到孩子們做的自己有寫實的,有藝術化的,也有很特別的。

    寫實的,有很像的,一眼就能看出是哪個孩子;有主要寫實,再加點抽象的頭里出來很多不同的思考的;有抽象化的,藝術化的;還有一半是人,一半是骨骼的……

    對于兒子的自塑像,其實老媽覺得不是那麼像,眼楮鼻子什麼的,頭發還是比較像的。而最大的感受是孩子的眼楮是朝上的,但塑像的眼楮是向下耷拉著,好像抑郁的樣子。

    jj老師帶著老媽看,說了兒子的狀況,說他在細節上如果老師不推動,是很難做出細節來的。比如自塑像的眉毛這個部分,就是jj老師告訴他要做出來,他才做出來的。而且,jj老師說這四年的狀況基本上都是這樣。我們去到了泥塑教室,看到了孩子們四年中尚留下來的作品。

    指著一個四條腿的動物,jj老師說這是兒子九年級剛來上泥塑課的作品。老師說完要求,他“�E喳喳”很快,一個形似的作品立刻出現了,但是可以看到細節上很粗糙,沒有去打磨,而且孩子不願意去打磨。

    包括就是這次自塑像的作品,之前jj老師帶著所有孩子都做了好幾版的塑像。比如臉頰的部分,非得jj老師把泥塑工作分解成幾個步驟,每個步驟給出清晰的要求,比如這次就是要把臉頰的部分堆出來,像兒子這樣的孩子才會把這些細節做出來。

    所以說,兒子就是這種能很快把握整體感,但是不願意在細節上下功夫的孩子。

    如果要推動他,就需要老師很有意識地去推動才行,需要工作的細分,需要清晰的要求。

    然後,jj老師分享了這次自塑像的項目中兒子和老師的沖突。就是在課堂上,jj老師已經告訴孩子們怎麼做,也詢問過孩子,也說知道怎麼做,有一次三個孩子聊天,于是jj老師就問他們為什麼不做,他們說他們不會做。老師說,不是已經告訴你們怎麼做了呢?這時三個孩子,包括兒子,另一男同學,另一女同學。那兩個孩子都不說什麼了,兒子直接指出,說老師,你呆在yy同學那里指導他的時間太多了,這太不公平了!

    其實兒子在前一節課上就提出過這個問題,但是當時jj老師沒有意識到,就滑過去了,而且當時兒子好像輕描淡寫地講的,好像也沒有對他有什麼影響。

    但這一次說的時候,忘了中間發生了什麼,可能是jj老師也有了情緒,兒子也有了情緒,後來兒子的眼淚就出來。當兒子的眼淚出來的時候,jj老師看到這個孩子的眼淚,她突然意識到,她原來對這個孩子說的話,都只是道理,都只是紙上談兵,根本沒有看到這個孩子真正的需要。

    于是jj老師就央求這三個孩子課後留下來,並且告訴他們︰對不起,可能我做錯了,但我需要你們的幫助,告訴我錯在哪里。後來三個孩子和jj老師聊了聊,jj老師表示說,好,看我下節課的表現。

    到了後面,jj老師就有意識地每一次下課,都在不同的孩子那里逗留多一點時間,盡量滿足每個孩子的需求,還說最後一節課的最後的逗留時間,也留在了兒子那里。

    jj老師說,兒子很認真,很追求公平,但最開始,jj老師覺得自己並沒有完全照顧到兒子的這個需求,但慢慢地也滿足了他。當有同學耍賴沒有做值日的情況被兒子告訴jj老師後,老師就請他下節課提醒他,結果下節課兒子就真的很認真地提醒jj老師,于是jj老師就對那個孩子說︰今天你需要一個人做值日,因為上次你逃掉了。

    ~~~~~~~~~

    從jj老師的反饋,老媽看到了兒子以下的特質,一些是在家里也能看到的,一些是在學校這個環境中才會體現出來的︰

    做事情很快,三下兩下能出個大致的形,但是比較粗獷,細節上不講究,除非有成人耐心地,慢慢地去推動他,並且給予他清晰的要求,是能夠協助他在細節上突破的。

    需要看到這個孩子的真正的情感需求,看到了滿足了就很容易溝通了,否則會沖突,會起很大的情緒。他主要的情緒就是會難過,會掉眼淚,同時會憤怒。成人只有真正地接納孩子的這些情緒,才能重新開啟溝通的大門。

    非常講究公平,自己也很認真,對于別人不認真對待的事情,會和老師溝通。

    敢于表達自己,對權威並不懼怕。

    面談後,老媽看到了海靈格的《看見》一詩,就分享給jj老師了,太應景了。其中,有幾句是這樣的——

    當你只注意到一個人的行為時,

    你沒有看見他。

    當你關注到一個人行為背後的意圖時,

    你開始看見他;

    當你關心一個人意圖背後的需要和感受時,

    你真正看見他了。

    透過你的心看見另一顆心,

    這是一個生命看見另一個生命,

    也就是生命與生命相遇了,

    愛就發生了。

    愛會開始在心之間流動,

    喜悅而動人。

    這就是吸引的幸福……

    所以,無論是jj老師,還是老媽,只要是想跟這個孩子工作的話,都需要關心他的意圖背後的需要和感受;甚至無論是誰,只要和他人相處時,都需要關心對方的意圖背後的需要和感受,這樣溝通才能夠順暢地進行,我們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對方的原意。

    好吧,到處都是學習,這一次,讓我們練習看見,練習與人真正地溝通。

    【2025年5月29日專訪英語老師dan】

    我們是一邊散步一邊聊,聊的很散,有這個孩子,也有個人成長,老媽就記錄下與兒子相關的。

    dan老師說,這個孩子只要確定了他的目的,他一定會想法完成。所以你只要放手就好,不用擔心。

    雖然孩子說他英語不好,其實長難句都講過,他都會,就是詞匯會成為他的障礙。

    孩子需要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去做的方式,只要假以時日,每天都做,他一定進步很快。

    dan老師還問了兒子將來的打算。

    她覺得孩子先是準備雅思,然後上預科,然後上本科,這樣一步一步遞進的方式很適合這個孩子。她認為這個孩子就需要一步一步的成就來增強他的信心。

    她還覺得這個孩子就只是需要支持、鼓勵就好。

    談到孩子個體,dan老師說孩子很溫暖,很細致,有很強的感受力。

    dan老師還說,這個孩子在笑容背後藏著他的真實的感受,但他通常不會表露,只會用微笑示人。還有這個孩子很要面子。

    dan老師還說,這個孩子根本不用照顧他吃喝,他自己搞得定。如果她是她媽媽,她就會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讓他很有面子,和他一起玩一起瘋。

    老媽啞然失笑,因為兒子表現出對吃很有要求,對老媽做吃的很有要求,並且老媽恰恰就不是那很會打扮的,不是那種會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人,恰恰是那種土土的,很踏實的人。

    好吧,只能接受這樣的命運了!

    ~~~~~~~~~

    從dan老師的反饋,老媽堅定了讓孩子走準備雅思,上預科,再上本科的英國留學之路。

    也了解了兒子是及其要面子的人,所以要把自己浲N戀悶 列 br />
    還有就是,兒子吃喝不成問題,不用擔心;兒子學習也不成問題,也不用擔心。

    【2025年6月17日專訪個體導師c】

    c老師,是從面試的時候就認識的老師。面試後,兒子喜歡這個老師,又是他最喜歡的體育科目的老師。除了第一學期是學校指定的導師,後面凡是自己選擇的,就非c老師不可。

    而且,在球場上,他們也必然是對手,c老師絕不會讓著兒子,而兒子也必然拼命去戰勝c老師那一隊。所以,他們的關系“亦師亦友”,老媽以為。

    c老師說到,孩子很敏感,很緊張,喜歡運動,這是兒子剛來時就能夠看到的特質。並且兒子的喜歡運動,不僅是幾乎所有的運動都願意進行,並且對運動有些偏執的熱情,表現在一有空就去運動場,以及當大課間被某老師佔領,他被剝奪了運動的時間,他是必然要提出來爭取運動時間的。

    孩子還有一個特點是,對成人會有本能的防御,一副“沒事不要找我”的姿態,而且講話速度超快。

    當c老師看到這個孩子的上述特點,發現他面對成人很有壓力時,于是就盡量讓孩子放松。c老師是很謹慎的,尤其在前兩年,因為能看到孩子的防御機制很容易被激發,于是一般不隨便問,而是找到一些特別的契機就是兒子運動的時候)就和他一起打球。那時候,只要看到兒子去打球了,c老師也去打球了。而打球的時候,也分情況︰有時候什麼也不能說,就打球就好;有時候隨便說一句。而兒子對于打球沒有任何問題,但是老師一旦談到某事情,兒子就不自主地緊張起來,後來c老師就說,沒啥事,隨便問問。老媽加的自己的理解︰就是這樣,慢慢地,c老師逐步得到了兒子的信任。)即使這樣,兒子的回應也是能短則短,兩三句而已,並且到後頭總會加上一句“你放心吧”。听起來知道老師是為他好,是他哥們兒,所以告訴哥們兒放心,自己很好。)

    當時談到兒子對成人的防御時,老媽還沒有想到是什麼原因,感覺盡管父母做得不是很好,對孩子沒有很多理解,但是還不至于是這樣子吧。可就是寫到這里的時候,老媽突然意識到,可能是與前一個主班老師有關,從一年級到八年級的陪伴,那位老師有很多的從上而下的道德說教,可能常常和孩子談話,讓他覺得恐懼和不知所措,所以才會造成今天的樣子吧。好吧,兒子呀,你選擇了多麼不容易的一條成長之路呢,不僅有不會處理情緒的父母,不理解你的父母,還找了一個比父母還會道德說教的小學主班老師。好在你選擇了你的高中,你現在的老師,又協助你松綁。很感謝高中的老師們!)

    c老師還是說到,兒子清晰地知道成人你想要什麼,其實這也就是他能夠敏感地感受到他人,這也是他的天賦。這在後面還會詳細地說到。

    當我們談到這個孩子容易沉浸在他的運動之中,他非常享受對抗和競爭,但是會陷入進去,緊接著談到了兒子與低年級某男孩的沖突。沖突的升級,就是從孩子說很難听的垃圾話開始的。c老師估計兒子是受到了nba比賽一些偶像的影響。這些話其實當孩子說出來的時候,自己也不知道,他自己就是無意識地去說,而且他還很克制沒有采用老師以為他要暴力回擊的方式,而是不去踫對方,並且告訴老師說,看,我沒有踫他,是他動手在先的。

    說起這一段的時候,老媽突然感覺兒子的這種表現真的很像nba賽場上當運動員踫到沖撞時習慣性地舉起手向裁判示意,我沒有犯規,是他犯規了。所以可見,兒子受到比賽的影響還挺多的。)

    而且在沖突中,看起來兒子是情緒失控的,但是c老師看到他的情緒是有控制的,即使噴垃圾話,也是在情緒的控制之下的。

    而這里,老媽的感受就是,兒子儼然已經把情緒當成了他的一個工具在使,並不是陷入其中,而是站得更高,用它做武器,為自己所用。天哪,這孩子還有這個才能?)

    然後,說到兒子是完全把自己瘋狂地投入到運動之中的,但是他容易緊張,一旦緊張,他的動作就會變形。這一點老媽有同感,因為在小學高年級,有一次他們投籃比賽,本來兒子照往常發揮完全可以投進很多的,但是當他一緊張,擔心自己,結果動作就變形了,總也投不進去。)

    接著就說到兒子的腿受傷,反而讓兒子有了更多的體驗。因為腳受傷,他就不可能跑很快。比如他投籃,由于一個腳不能使勁兒,就單腳投籃,他突然發現單腳反而讓他的命中率變高;再有他去打飛盤,他無法像之前那麼拼命,他根本跑不快,于是反而讓他體會到了其他能夠協助他運動的一些方式方法。看來受傷是件好事,看來真的沒有什麼事情完全是壞事呢,老媽越來越相信凡事都是雙刃劍。)

    所以這個孩子的身體姿態,尤其是跑步,整個人就是非常的用力,整個身體的肌肉都很緊張,而這恰恰阻擋了他運動水平的提高。因為最好的方式是在緊張和松弛之間的平衡,要學會在其中切換。而兒子容易在兩個極端,于是c老師也曾經和他聊過這個問題。

    然後說到兒子,對于熱愛運動的同伴有天然的親近感,即使水平不高也沒有關系。但是,當隊友不夠努力,他就會有情緒。這一部分,當他越來越長大,他對隊友的接納度就越來越高了。

    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兒子開始對輸贏的極其在乎,以及到後來心胸開闊了。可能這個變化發生在他做了隊長之後,甚至有了女友之後,都促進了這個孩子的成熟。

    而這個孩子,做任何事都需要有意義感。就像此次做的畢業項目,當提到“中國足球”時,就有了更多的責任感。

    然後,接著說敏感的部分,這個孩子對于周圍的人都想要照顧到,他對周遭的敏感會比其他孩子更甚,雖然當前時代都讓孩子們比之前的時代更敏感,但兒子屬于更加敏感的。所以,他對環境本能的開放和敏感,會讓他接受到環境的壓力,所以會讓他很辛苦。這里,c老師還專門說到“敏感”是孩子的天賦。而孩子自己也會有意無意地與別人拉開環境,他更多時候喜歡一個人獨自。

    這里,老媽感覺到對這個孩子的敏感有了認識,之前沒有想到過,但是又感覺到確實是這樣的,並且心里有點微微的心疼,因為他敏感,接受環境所有的一切,又想大家都好,而又不可能都好,所以他會很辛苦,這只能靠他自己去面對和穿越了。)

    接著,老媽談到從前青春期到高中,兒子都不願意父母出現在他的身邊,總是讓我們離得遠遠的,說這個孩子很要面子。c老師給了我們另一個角度和視角,也許這個孩子認為“你們代表的是我啊”,于是把對自己的高標準,自己達不到的標準放在了家長身上。是不是他還分不清爸爸媽媽和他的界限呢?這是一個新的角度,感謝老師提出來,也許以後可以再觀察。)

    如果是這樣的話,c老師提到,什麼時候,孩子看到鏡子里的自己不會有壓力的時候,而父母也不再是鏡子的時候,這個孩子就更加強大了。

    當老媽談到這次的畢業項目,感覺父母沒有做什麼,因為孩子也沒有讓父母做什麼的機會。c老師提到,其實父母只要在那里就好,也許其他的什麼都不用做。最後談到允許兒子去廈門看球,就是對他的支持了,其實他自己都很有想法的。

    然後,我們又深入講到這次的畢業項目,就是從“我想做什麼”到“我能做什麼”的過程,孩子在過程中越來越清晰他想要表達什麼,他能表達什麼。這一次就是最真實的表達,也是c老師願意看到的。即使那個ppt不是很完善,還有很多修改,但孩子說他覺得可以了,老師就同意,因為這就是他的狀態的真實的體現。

    其實,最開始,老爸擔心項目太大,把他的意見發給了老媽,也發給了c老師。而c老師從他對爸爸焦慮的理解,從孩子的需要出發給了老媽很好的建議,最後還是沒有打擾到孩子,讓他自己去經歷了這個從龐大的目標到最後聚焦到自己的項目到底能夠發揮怎樣的作用這一過程。老媽不得不說,這個經歷簡直太值得了!)在項目中,就是從“中國足球怎麼辦?”到“作為球迷,你能做什麼”的轉變。

    這里,c老師還談到了在項目前期重點放在思路上,給出的反饋和建議都是比較謹慎的,放開來讓孩子探索;而真正對于ppt的建議,如何演講的建議都是在後面才說的,其實就是演講前一周,才從細節上對兒子提出修改建議,比如ppt如何制作,某些頁面如何制作,像采訪球迷的那一頁,就建議他把所有采訪的照片鋪滿整個頁面;還對兒子演講時的語速做了要求,沒有很多,只是要求他慢一點;另外就是讓他分清楚,哪些內容是簡單講一句帶過就好,哪些是需要詳細講的;還提到,不是ppt上放的都是字,照著念,而是通過語言說出來,反而ppt上的字不多……

    最後,兒子自己又去找很多老師來听他試講,給他提意見,終于最後呈現得非常好的結果。

    其實老媽听到老師談到的整個過程覺得挺感動的,老師真的是很有經驗,並且給予了兒子很多的空間去探索整個過程,才讓這個畢業項目達到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和經歷,相信兒子收獲頗多,而且最後必然極大地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

    ~~~~~~~~~

    回顧了整個過程,我從老師那里真的又多看到了兒子更多的面向,感謝他的個體導師給了孩子這麼多的支持和幫助!感謝老師耐心和細心的陪伴!感謝老師恰如其分的引導和支持!孩子的成長過程有您的參與,簡直是孩子的福氣!非常感恩!

    【2025年6月17日專訪文史老師ss】

    說到兒子的變化,提到的是行動和目標的匹配度越來越高了,知和行的差距縮小了。

    還提到,在畢業項目過程中,專門讓ss老師給他的靜態展示提意見,ss老師提了,結果孩子改變得比ss老師提出來的還要好。並且老師說,並不是所有的意見都采納了,采納了一部分,但是重點是有回應。事後還讓老師去看一看,改得怎麼樣。

    ss老師稱之為“向上社交”,她說這個孩子的這部分特別好,不是每個孩子能夠達到這樣的好習慣的,還問是不是過去家庭里有要求。老媽想了想,覺得沒有啥。

    所以ss老師說這孩子將來必定有很多人幫助他的。

    還說,孩子比原來靠譜了很多,知道自己要什麼了。

    另外,這個孩子情感很充沛,而且很細膩,他用情很深,估計和他女友的分手,他需要幾年才能真正地走出來。他像個小太陽,溫暖。還有,他希望大家都好,就是不想讓別人不舒服。

    還有就是ss老師注意到的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當選擇高考時,他確實在學習,但是感覺非常緊,並且在a課堂上做b作業,在b課堂上做c作業,而作業好像也沒做,所以到處亂做,什麼也沒有學到;而當這學期選擇出國方向時,他一下放松了很多,于是有經歷對世界充滿著好奇。所以這個孩子一旦有壓力,就會變形,就會應付。只有放松下來,一些他擁有的品質才能得以展現和釋放。

    尤其談到文史課,ss老師還說以為這小子對語文沒有興趣,但是上了一些課之後,發現這孩子是能夠感受到的,而且寫的詩歌,全班同學鼓掌呢!

    其他的關于孩子的就沒有什麼了,是關于高中課程的。

    ~~~~~~~~~

    其實這次和ss面談比較失望的,因為過往ss老師有很多看見分享給老媽,所以老媽想從她那里看到更多對孩子的看見,結果呢,很明顯她關注的不多,也許是現在低年級的孩子太多了,她已經不太能夠關注到兒子吧,不過還是很感謝這位老師!

    還有一個細節很有意思,上面的c老師和老媽溝通起來很順暢,一共4.5小時,當然不單單是談論兒子,還有小部分是談到個人成長;這里的ss老師,也不僅僅談兒子,還談了老媽感興趣的高中的課程如何支持孩子的問題,以及班級里上次的講座風波中看到孩子的反應是怎樣的,也只談了1小時。而c老師選擇的地方是老師辦公室外面的圍起來的一塊半開放的區域,他說辦公室太冷;而ss老師來時,老媽建議就在同一個地方,而ss老師非要在里面,雖然沒有開空調,但是顯然空間局促了很多。而且一個發現是ss老師戴了一副比原來的眼鏡框大的多的眼鏡,而且框的顏色也深了很多。不知道為什麼,老媽覺得能感受到也許這位老師比原來更加地緊縮了一些,只是猜測,不判斷。)

    <】

    <老師說到兒子在成長過程中,有些好的品質仍然一直保持。

    當老媽問到是哪些品質時,老師說他的笑容,他的親和力。

    然後講了一些,主要是講到了孩子有真正熱愛的東西,能夠感染到別人。

    還說到剛開始他對孩子也有“偏見”,覺得運動好不像英語好那麼吸引人,但是他逐漸發現孩子不單單喜歡運動,而且會去思考運動本身,以及背後的東西。

    而“熱愛”便是孩子的財富,“熱愛”+“行動力”將是這個孩子最大的優勢。

    <老師說了幾個“看見”︰

    一個是在這次畢業項目與很多人溝通的初始,兒子也很恐懼,怕被別人拒絕,但後來慢慢地,他就發現沒有什麼,隨著他對很多人的采訪他終于能夠克服這方面的恐懼了。最難的是開始,本來他也不知道和別人怎麼溝通的,後來被時間給逼的,因為他不開口,別人明天就走了,于是就硬著頭皮上,結果卻打開了自己主動溝通的大門。

    另一個是溝通過程中,兒子也發現,只要真誠待人,也能收獲真誠,所以他感受到了“將心比心”。

    還有就是其實不光是兒子,還有很多孩子,都是在十年級左右會有社交困難或者是障礙。九年級剛來,還不知道怎麼回事,還客氣著;十年級都已經知道怎麼回事了,也就撕開了;十一年級能達到一個和諧;十二年級因為孩子們共同的內容都要做畢業項目,一起排練畢業戲劇,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一起做),再加上知道在一起的時間不多,比較珍惜,于是就進入了空前的融合。

    還說到這個孩子溫暖、善良、沒有心計。

    最後談到最開始覺得這個孩子沒有思考力,或者說他的思考力有他獨特的方式。而後又談到他的思考容易和他的情感混合在一起,甚至他的情感會極大地影響他的思考力,所以他很難把一個東西條理化,常常思路跳來跳去,邏輯性不夠,思路不清晰,思考的聚焦力和思考的顆粒度老師解釋說是分層思考不夠)都不夠,也說到是冷靜的思考不夠,老師建議之後專門做一些這樣的練習。在畢業項目演講中,就是改了很多遍稿子,最後依靠稿子才能有條理地表達出來。

    老媽倒是听了,感受到這個孩子的整體把握性不錯,不容易陷入細節,技術上雖不精,但只要練習起來就能練出來的,倒是前者更為可貴。老媽覺得兒子真棒!)

    <老師面談也是比較失望的,因為之前面談過幾次,看到x老師對孩子還是有些觀察的,但是從這次面談,可以看到只有很少的部分,而且也不深入內心。這也是很正常的,有個別特別棒的老師就很好了!

    還有就是感覺到老師一開始也和傳統家長一樣,比較看重學術類課程,但後來恰恰是兒子的畢業項目改變了他的想法,所以當老媽說到孩子是通過運動展現他的特點時,老師也有共鳴。

    另外,當老媽分享自己隨著孩子的成長時,明顯感受到老師不感興趣。

    整個面談的感受就是︰老師那里沒有太多的看見。

    【2025年6月26日專訪老師】

    老師是孩子的高中很重要的幾門課的老師,老媽當年當老師時,老師是指導老師呢!好不容易今天約上了老師。一上來,老師就說到看到老媽的變化,說得是極其的準確,他雖然和老媽沒有接觸太多,但是他卻準確地感知到了變化。想來,老師也是在家長群里的,最近發生的事情老媽發聲比較多,估計老師能一窺一二的。

    直接切入正題,關于這個孩子的部分︰

    從橫向說——他是一個意志主導型的孩子,就是善于用身體學習,用行動學習的人,也可以說是大地性的孩子,他是從身體先做,再上升到頭腦在中國文化中稱為誠則明,反過來是明則誠,就是從大腦到身體。)

    他非常容易被接納,簡單、溫暖、熱愛交流和善于交際,無論是同班,還是同校,都很喜歡這個孩子。

    從縱向說——他從四年前,到兩年前,到現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人文這條線來看,四年前他完全無感,到現在學習《浮士德》,他竟然是金句頻出。《浮士德》是關于人看見自己的,其他孩子還在概念上打轉,這個孩子他卻不陷入概念,直接get到本質。他告訴老師說,我開始覺得你講的課有意思了,因為我知道你再說什麼了。好吧,四年的最後一年終于知道老師在講什麼了。

    戲劇上的變化,之前完全是應付,雖然這不是他的強項,但是現在老師告訴他怎麼演,他能很快get到老師的意思了,說明他的他人自我覺有改變,因為戲劇就是要放下自我成為他人。所以說,這個孩子的思想開竅了。

    而且這個孩子的自我和身體結合得相當緊密。他的自我關照身體,在運動中充分體現,他的身體就非常協調和自如。所以,如果說身邊的人要做些什麼的話,那就是讓他的自我放飛,關照到他的心和靈,就不用管他的身體了,因為他是身心合一的孩子,身體一定會按照自我行動。

    情緒上的變化也是非常大的,從情緒不會控制,到情緒現在能瞬間轉化。而且也能看到他即使是自己弱項的方面,他也不會自卑。當然這是這個環境對他弱勢部分的接納,是環境的寬松,以後還要繼續這種接納。

    給到家長的建議,就是信任孩子,等待他,接受他。

    對于孩子的未來,就是建議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通過一次只做一件事,通過化整為零,通過時間幫助他緩解壓力,相信他會更加自如。

    最後,我們講了講與年輕人工作的方法︰在戰略上清晰、有原則;在戰術上要遷就他們。這就是一貫的“溫柔而堅定”。

    ~~~~~~~~~

    與老師的會談,讓老媽感受到老師確實能從很多理論上看到孩子,但是在細致的部分,卻有些和其他老師不一致的地方,比如他說到“如果是個對周圍敏感的孩子”,而其他老師說這個孩子就是有敏感的天賦。所以剛好,互補,于是就讓老媽對這個孩子,這個人有了更多的看見!

    【總結】

    老媽找了一些老師,對這個人有了更多的看見。

    就像這兩天老媽總結的,“體驗”和“看見”便是我們全部的人生。

    當然指的是自己體驗生活,專注地投入生活中去,然後看見自己。

    那麼對于他人,便只有看見了,看見他人,便是最好的方式。

    這一段該結束了,是個暫時的落筆,生活在繼續,體驗在繼續,看見必然也在繼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方便以後閱讀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第十二章 十二年級下第二十章 已畢業,老師們分享對兒子的看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第十二章 十二年級下第二十章 已畢業,老師們分享對兒子的看見並對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