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

第四章 五周,國慶節,不喜歡洗碗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境由心轉88zp 本章︰第四章 五周,國慶節,不喜歡洗碗

    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

    2021107

    國慶假期即將結束,這些天,我努力每天做菜不重樣,兒子吃得還挺高興的。我特別學著做了他愛吃的生煎包,買的半成品,我再加工。雖然不如在店里吃新鮮的那麼好吃,但是兒子也挺喜歡的,到現在都吃了四回了。

    確實食物是很好吃的,可是油比較多,那麼碗和鍋就不好洗,于是要洗碗的時候矛盾就來了。

    前幾天,我看到的是兒子洗碗的時候都表示“這麼多呀”“這麼難洗呀”。而且不是馬上洗碗,而是拖到下頓飯之前才洗。為此,我也和他表示,希望他吃完飯就洗,不要拖延,但沒有說必須。

    今天,照例早上吃完生煎包,好吃。吃完後又表示不想洗碗,我說不行,現在就要洗。他倒是洗了,但是洗的時候草草了事。你可以想象那個樣子麼?把水龍頭隨便那麼一開,匆匆忙忙地洗各種東西,把水弄得到處都是,而且鍋蓋沒有洗干淨。(我以前常常看到他洗碗的時候是這個樣子,我會感覺到很惱火,但是現在好像也見怪不怪了,或者了解他就是這個樣子的,也沒有生氣。)我只是提醒他鍋蓋沒洗干淨。看到他洗碗洗鍋的樣子,雖然當時我沒有生氣,但是嘴巴就�@鋁艘恍 N宜擔  院貿緣模 途投啵 雌鵠淳禿藶櫸場N一垢叢釤ㄅ員叩拇勺┤隙際怯偷闋櫻 嫠咚齔齪貿緣模 褪腔崤 玫醬κ潛冉顯嗟模 頤薔鴕 帳啊br />
    兒子倒是重新把鍋蓋洗了一遍,我還有意夸他說“看,現在就比剛才干淨了。”

    然後,兒子氣呼呼地進入他的房間,把房門“砰”地一下關上了。

    我沒有生氣,但是還是決定要和他理論理論,吃東西要洗碗,吃得油多,洗得就麻煩,這是天經地義的,你還能有什麼可辯解的呢。

    于是過了一會兒,我敲門,“我可以進來嗎?”

    “不可以”,兒子斬釘截鐵地說。

    “那我就在外面說了!”

    “你說吧,就一句話,你總是沒完沒了說個不停。”

    我在斟酌,怎樣用一句話說清楚。

    插句題外話,如果看到這里,想想我的處境,是不是非常悲慘呀?要和兒子說句話,還被要求只能說一句,好難呀,這個當媽的怎麼這麼悲催。兒子是皇帝麼?我是下人麼?說句話都不能說了,當孩子的都翻了天哪如果這麼演繹下去,絕對是一個把孩子當小皇帝的溺愛和父母自作自受的片段。

    但如果,你一路跟過來,看過我和孩子之間相處的種種,你會理解,這只是一個臨時狀態,我之所以如此做,是希望能夠和兒子建立一個順暢的溝通渠道;而且我了解他正在情緒之中,正在生氣的狀態之中,所以我是有些小心翼翼。

    其實,我確實可以過會兒和他溝通,但是我還是決定要說一句話。

    我在想怎麼說,兒子後來問,“你咋不說?”

    我說,“我在想,你只給我一句話,我也不知道怎麼說清楚,正在想呢!”

    兒子說,“快說吧,我還要寫作業呢!寫到一半,再听你說,我就寫不下去了。”

    我說,“那你給我兩句話唄!”

    兒子說,“行,快說吧1”

    我說,“第一句話前面吃到美味的生煎包,但是後面洗碗時是埋怨和生氣,這個感覺很不好;第二句話美味和好吃,是需要付出勞動和代價的。”

    兒子听到第二句,就在門里面嘟嘟囔囔的,“就知道你要說這句,我早就知道了。”

    我說,“我還要說一句。”

    兒子說,“你兩句都說完了。你總是�N 陸埠枚啾橄嗤 幕啊!br />
    我說,“講很多遍,是因為你並沒有改變呀,你還是洗碗時總是埋怨。”

    然後我說,“還需要一句,否則我就沒辦法做下一頓飯了。”

    兒子說,“我碗都洗了,你沒有什麼原因不做下一頓飯。”(以前有過規則,不洗碗到下一頓沒飯吃。)

    我說,“是的,你是洗碗了。但是還要把事情說清楚,才能做下一頓飯。”

    兒子讓我說後一句。

    我說,“下回你吃飯之前,想一想如果等會兒洗碗又要埋怨和生氣的話,就不要吃了。”

    兒子帶著情緒地說,“我怎麼知道我會發火,誰吃飯前知道後面會發火呢?你這個沒有道理。”

    我還想解釋,但他已經听不進去了,埋怨著說“就知道你會說個沒完,還說就兩句話,又說那麼多,我不想听。”

    我表示為了要說清楚。

    他說,“可我現在一句話也不想听,你說也沒有用,等我想听了再說。”

    于是我搶著說了最後一句,“好吧,在我們沒有討論好這件事情之前,下一頓飯我就先不做了。”

    然後對話就結束了。我听到兒子在房間里說“每次都是那幾句,答應只說一句的,又說了一大堆。”我沒有回應他,就當沒听到。

    現在寫這一段的時候,我就在理清我的思路。我想弄明白孩子的點在哪里。

    吃東西要洗碗,吃得油多,洗得就麻煩,相信孩子也是知道的,也是理解的。

    他的點是在于媽媽很�@攏 顏飧齙覽斫擦撕芏啾槊矗空飧隹隙ㄕ季蟛糠幀br />
    還有,他就是不喜歡洗碗,就是洗碗時會埋怨,會指責,但是他比之前有進步的是以前不做,但是現在雖然埋怨著但還是做了。是在讓媽媽允許他的埋怨麼?

    我發現,我這次非要和他理論,是因為我有個期待,就是我想要建立一個新的約定,那就是你吃了好吃的之後,洗碗時請不要埋怨。

    這應該是我的需求,因為做好吃的東西是需要用心,費時費力的,孩子吃得高興,當然是我樂意看到的,但是如果吃完之後洗碗,他埋怨加上指責,我是很不舒服的,我下回就不願意再做了。

    所以,我覺得我能做的就是,和兒子溝通出來我的需求,告訴他我的感受和我的期待,看看他怎麼說;另外,也表示下回再少一些�@碌幕壩鎩br />
    好吧,就這麼辦,現在唯有等待一個時機來和他溝通,應該是吃飯前。

    過了兩個多小時,兒子的房門一直關著。我覺得差不多了,而且一會兒要做午飯了,于是我就主動找機會和他踫面,踫巧他也開門了。于是弄了點吃的東西,然後我就能和他聊上話了。吃完了,我說“你能不能來坐會兒,媽媽想聊一下。”

    兒子說“我不想聊”,但是沒有帶著之前的情緒。

    我說“聊一下嘛,一會兒我還要做飯呢!”

    “好吧”,他似乎還是有點兒不情願,但是願意坐下來了。

    “就聊五分鐘!”兒子突然說。

    我說“行”,我剛說“可以設鬧鐘”,兒子已經用手機設了鬧鐘,和我不謀而合。

    然後,兒子躺在床上,閉著眼楮听著,而我就坐在床邊上說。

    我說,兒子,你看哈,當你吃了好吃的,但在洗碗的時候有埋怨媽媽覺得很不舒服。媽媽知道你不愛洗碗,但是今天當我告訴你鍋蓋沒有洗干淨時,你就又洗了一遍,那就是挺好的。如果你確實有埋怨,可以到你房間里去說,結束後再過來洗。你有什麼好的辦法也行。所以,媽媽就是希望,不要听到埋怨的聲音。(話說回來,我自己現在看看都挺�@碌模 趺窗鴉八檔們宄 蚪嘁彩歉霰臼隆#br />
    然後兒子換了個姿勢,準備听下文。

    我說“沒了,就這些。”

    他說“沒了?”一臉意外的樣子。

    “沒了,但你要有回應呀。”

    “那就這樣吧!”兒子說。

    輪到我意外了,就這樣了?我已經做好準備,兒子會來個大辯論的呢。

    我不信,接著問“你的意思是你同意了。”

    兒子說,“嗯,差不多吧”微笑著。

    好吧,真的是結束了。

    然後,我笑著說“看看節約了多少分鐘?”

    兒子一看,還剩三分鐘。

    我說“可不可以下回我還有三分鐘的說話?”

    兒子說,“可以有一半,就是一分半鐘。”

    好吧,這個摳門的臭小子,還砍去一半。

    一分半也好的,有時一點點的時間也能派上大用場!

    回過頭來看這件事情,其實事情本身很清楚,很簡單,我當然是站在理正的這一方,但是需要充分考慮孩子的情緒,允許他可以不喜歡,看到他努力的地方,還有就是給予時間讓他慢慢沉澱,慢慢尋找到合適的應對。我再清晰地把幾點分析地更清楚一些

    需要的是理解,理解孩子當時所處的狀況和他的情緒。如果在情緒之中硬要做什麼,可能會激化沖突和矛盾。

    需要的是接納,每個人都是可以不喜歡家務的。家長自己喜歡不代表孩子也得喜歡,孩子需要做也不代表孩子就要喜歡做。

    需要的是看到孩子的努力,並及時地指出來,讓孩子看到家長看到了他的進步。

    需要的是耐心,現在解決不了,就等一等,再找合適的時機。

    需要的是尊重,我把孩子看成大人一樣,我要和他平等地溝通,不是強迫,不是必須,而是商量,而是討論,告訴他,媽媽的期待是什麼,你覺得你可以怎麼做。

    需要的是不埋怨,不指責,從自身的感受出發,這就是與人溝通的方法(這是用的是非暴力溝通里的方法,焦點在我的感受,而不是指責對方沒有做)。

    最後需要的是清晰的思考和必要時的堅定。這件事情我覺得有必要說,我就要找時機和他溝通,而不是感覺到困難就不溝通了,或者覺得也許下回他就知道了吧。對于需要引導年輕人的成年人來說,不說意味著允許和同意。

    這里我岔開一點,多說幾句。曾經在學校里看到高中生一些不合適的舉動,很多的老師們置若罔聞,視而不見,可是,不說意味著允許和同意。老師們都以為孩子們應該知道吧!模稜兩可,思緒混亂。以後就會看到,孩子們還會這麼做,因為沒有成人告訴他們這麼做是不合適的。孩子們也冤,因為沒有人告訴他們這樣是不合適的,直到以後到社會上被人指責。

    家長也是這樣的,該引導的,該指出的就要引導,就要溝通。當然啦,和這個年齡段孩子沖突太多了,家長都害怕了,可以理解!也許可以找出一些創造性的方法溝通,比如寫信啦,寫紙條啦,講故事啦等等,當然,如果能和孩子建立一個順暢的溝通渠道,能直接溝通是最好的。

    我覺得今天我的兒子的表現就是不想直接溝通,但是被我逼的,當然,我是有了和他之間良好關系的基礎,所以我還是可以推動這種溝通的。最後證明,這件事情上,還是成功的!

    最後再說點從這件事情引出來的,我說過,我在這件事情上是有理的。無論拿到哪里去說,我都是義正嚴詞的,沒有錯處。

    但是,和孩子溝通,就是不能“得理不饒人”

    其實,和其他人溝通,也是如此。

    突然回想起我之前就是個得理不饒人的人,只要我在理,就會逼著對方認錯,我先生是最大的受害者。我就不明白,我明明有理呀,你就不對呀,你不對你要認錯呀,你咋就不認錯。踫巧我先生也是火相的性格,知道這個性格特點的人就會知道,火相的人是打死不認錯的。你說,巧不巧,還不得干仗呀。之前有過很多這樣的沖突。

    和孩子之間發生的這些事情,沒想到把我多年的痼疾竟然也引發了出來,你說和孩子工作是多麼地奇妙,只要你願意去改變,你的心一定會越變越自由的。這也許就是我開始了老師的工作,就愛上它的原因了吧!

    感謝天下所有的孩子們,感謝也曾經是孩子們的所有人,因為孩子,世界就會改變!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方便以後閱讀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第四章 五周,國慶節,不喜歡洗碗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第四章 五周,國慶節,不喜歡洗碗並對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