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太子︰召喚猛將,復我山河!

一百一十四、天下太平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青鋒劍客 本章︰一百一十四、天下太平

    qzone.io,最快更新明末太子︰召喚猛將,復我山河! !

    李自成殺了李岩後果斷拒絕了宋獻策的退兵建議,冷著臉道︰“距離滅亡朱明只差最後一步,看著北京近在咫尺,你們竟然要我退兵,究竟是何居心?”

    牛金星趁機慫恿道︰“陛下所言極是,勝敗乃是兵家常事,只要多爾袞的清軍進了山海關,明軍必定疲于招架,首尾難顧,到那時就是我們進入北京之時。”

    李自成吩咐親兵把李岩的尸體埋了,收劍歸鞘道︰“誰敢再提退兵,擾亂軍心,定斬不赦!”

    宋獻策不再說話,暗自搖頭在心底嘆息︰“唉……忠言逆耳,剛愎自用,必招禍端,滅明大業,怕是就此夭折。”

    到了夜晚,宋獻策趁著風雨交加,換了一身便裝,夾雜在逃兵行列中趁亂開溜,天亮後不知所蹤。

    次日晌午,十五萬明軍兵分三路殺到,浩浩蕩蕩的人流踩踏的大地震顫,黃沙滾滾,數不清的“明”大旗在風中獵獵招展。

    明軍先用火炮轟炸闖軍陣地,然後再展開沖鋒,漫山遍野的人頭猶如奔騰的洪水般不可阻擋。

    “將士們,隨我沖鋒!”

    “殺啊,活捉李自成!”

    羅成、霍去病、戚繼光、林沖、花榮、潘風、邢道榮、袁虎臣等人一個個身先士卒,好似沖進了羊群之中的猛虎,勢不可擋,引領著士氣高漲的明軍橫沖直撞,殺得闖軍人仰馬翻,尸橫遍野。

    李自成止不住敗勢,只能下令全軍放棄營寨朝居庸關方向撤退,明軍窮追不舍,一路掩殺了五十里路,咬著潰敗的闖軍直殺到居庸關腳下。

    正所謂兵敗如山倒,這場潰敗下來,闖軍至少陣亡了五萬左右,被俘虜了八萬,臨陣脫逃者四五萬人,到了居庸關腳下的時候已經只剩下十萬左右。

    李自成臉色蒼白,滿面灰塵,目光中充滿迷惘,高聲呼喚居庸關的守軍打開城門︰“城上的守軍快快開門,我乃大順皇帝李自成!”

    居庸關的城門“吱呀呀”打開,吊橋落下,迎接李自成進城。

    “兄弟們,隨我進關再做計較!”

    李自成好似驚弓之鳥一般當先進城,丞相牛金星策馬隨後,眾將士魚貫而入。

    “陛下,快走……”

    關城內突然閃出一個滿身血漬的闖將,只見他拖著一瘸一拐的腿從旮旯里沖了出來,搖晃著手里的大旗高喊,“我是袁宗弟將軍麾下校尉廖阿大,居庸關已經被吳三桂偷襲了……”

    廖阿大話音未落,城牆上亂箭齊發,瞬間就把他射成了馬蜂窩。

    “天亡我也!”

    李自成驚慌失色,急忙撥馬逃竄,“快撤,撤出居庸關!”

    城牆上的吳三桂越眾而出,撫須大笑道︰“居庸關已經于今日凌晨被我攻陷,李自成還不快快束手就擒?”

    “關閉城門!”

    吳三桂身邊的傳令兵扯著嗓子高聲下令,剛剛敞開城門的吳軍又急忙去關閉城門,打算將李自成與他身邊的闖軍將領一網打盡。

    “敢擋大順皇帝者死無葬身之地!”

    護衛在李自成身邊的宋萬敵大喝一聲,手中一百二十斤的熟銅棍橫掃出去,登時砸死了四五個吳軍,嚇得周圍明軍紛紛躲避。

    “你這闖將死到臨頭還敢負隅頑抗,看我取你性命!”

    在遠處掠陣的馬寶見狀大怒,揮舞手中鳳翅鎦金,飛驟胯下青鬃馬,就要上前與宋萬敵廝殺。

    吳三桂知道再糾纏下去十有八九要被李自成逃脫,這樁驚天大功勢必會落到別人頭上,既然抓不到活的,能留下死的也是無妨!

    “弓箭手何在?給我朝李自成集火!”

    吳三桂拔劍出鞘,歇斯底里大喝一聲,“射中一箭者賞黃金一兩!”

    話音落下,瞬間就有數不清的羽箭呼嘯著射向李自成,天羅地網,插翅難逃。

    李自成拼命揮劍格擋,怎奈箭矢如雨,還是被射的密密麻麻,慘叫著跌下馬來。

    盡管嘴里已經是血流如注,依舊聲嘶力竭的怒吼︰“大明未亡,我李自成死不甘心……”

    跟隨在李自成身邊的大順丞相牛金星手無縛雞之力,更是早就被射成了刺蝟,兩眼圓睜跌落馬下。

    “不好啦,闖王死了!”

    “闖王被明軍射死啦!”

    李自成身死的消息傳開後闖軍軍心崩潰,一部分人繳械投降,一部分人跟著袁宗弟、李過、賀錦等闖將落荒而逃,不知所蹤。

    隨後掩殺的明軍與吳三桂前後夾攻,直殺的闖軍毫無抵抗之力,逃的逃死的死降的降,戰斗僅僅持續了一個時辰便宣告結束。

    戚繼光、黃得功、高杰等將領也不知道從哪里神兵天降冒出來一支明軍攔住了李自成撤退的道路,詢問後方才得知是平西侯吳三桂的人馬于凌晨偷襲居庸關得手,方才成功切斷了李自成的退路。

    雖然詫異于吳三桂的兵馬為何出現在了北京城的西面,但所有人更震撼于李自成的死亡,這個攪的大明天翻地覆的一代梟雄終于授首,總算讓大明王朝的君臣松了一口氣。

    “諸位請看,這就是賊酋李自成的尸體!”

    吳三桂志得意滿,命令部下將李自成的尸體收殮裝進棺槨,準備運進北京城向朝廷邀功請賞。

    “果然是賊首李自成,平西侯此番立下奇功了!”

    戚繼光一臉坦然,黃得功、高杰則是心懷遺憾,只恨射殺李自成的人不是自己。

    霍去病問道︰“我听兵部的人說前幾日朝廷下了詔書讓平西侯率領本部將士向東返回山海關坐鎮,以防清兵偷襲,為何平西侯的人馬出現在了居庸關?”

    吳三桂早就想好了措辭,不慌不忙的答道︰“我軍那夜冒雨撤退,不料走錯道路,誤打誤撞來到了居庸關。我見關中守衛松懈,便率部偷襲,以求切斷李自成的退路。更沒有料到李自成兵敗如山倒,竟然主動進了居庸關,便將之射殺,以絕後患。”

    山海關在東邊,居庸關在西,就算走錯了路也不至于南轅北轍,但吳三桂立下此等奇功,也就沒人站出來質疑,只能羨慕命運對他的垂青。

    霍去病憂心忡忡的道︰“只怕多爾袞近日將會強攻山海關,平西侯的人馬沒有回去,只怕山海關危險了!”

    吳三桂拍著胸脯道︰“霍將軍只管放心,我軍撤退的時候兵分兩路,胡國柱率領五千人走的驛道,本侯率領主力抄的近路,方才在大雨中迷失了道路,但胡國柱的人馬此刻應該已經到了山海關,無需擔憂。”

    霍去病沒有再繼續跟吳三桂爭辯,而是在其他各路人馬慶功之際,于夜間悄悄率領麾下的一萬兩千騎兵連夜離開北京,順著驛道星夜馳援山海關而去。

    李自成的尸體被運進了北京城,然後送到了紫禁城承天門,供太子朱慈霃以及滿朝文武查看賊酋的尸身。

    “果然是李自成,這名賊酋終于死了。”

    朱慈霃確認棺槨中的死者就是李自成後感慨不已,當即命禮部修書飛報南京,向大明皇帝朱由檢稟報這個好消息。

    雖然都知道吳三桂的“迷路之說”不太可信,但他冒雨撤兵也是事實,在下著大雨的黑夜走錯路也不是不可能。

    更何況還有射殺李自成的驚天之功,朱慈霃也不好追究吳三桂的責任,便改封他為高郵侯,將他的家鄉江甦高郵冊封為他的食邑之地。

    吳三桂雖然沒有被授予國公,但畢竟有了封邑,成為了進京勤王的最大贏家,在受封之後心滿意足的率領麾下兵馬朝山海關返程。

    諸葛亮又向朱慈霃進言︰“朝廷應當趁著李自成死後叛軍群龍無首,頒布詔書赦免其他的闖軍將士,只要主動投降朝廷者便既往不咎,並將李自成下葬。”

    朱慈霃在早朝上力排眾議,按照諸葛亮的建議下葬李自成,頒布詔書招降各路闖軍殘部,只要主動放下武器投降,便不再追究反叛之罪。

    同時,朱慈霃又多次召見闖將劉芳亮,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終于讓劉芳亮決定投降明朝,並願意主動招降各路闖軍殘部。

    劉芳亮來到李自成的墳前吊唁完畢,匹馬離開北京前往各地游說闖軍殘部歸順朝廷,共同剿滅關外的滿清政權,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

    朝中不少大臣紛紛向朱慈霃進諫道︰“殿下不可放劉芳亮離開,他脫身後必然食言。”

    朱慈霃大笑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李自成都死了,本宮難道還怕一個小小的劉芳亮麼?”

    就在北京朝廷禮葬李自成的時候,多爾袞果然率領十萬清軍偷襲山海關,很快殺的明軍傷亡慘重,就算有胡國柱的五千援軍支援也是無濟于事。

    雙方鏖戰了一天一夜,守關主將薊州總兵韓輔國戰死城頭,明軍陣亡一萬五千余人。

    就在山海關眼見即將失守之際,突然有一支萬余人的精銳騎兵從清軍背後殺出,為首大將正是星夜馳援的霍去病。

    原來是霍去病途經遵化府的時候想到清軍連續兩次從這里進關直搗中原,何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于是霍去病果斷下令全軍改道北上直奔松亭關,花了一天的時間穿過松亭關,順著塞外的道路悄悄摸向山海關。

    霍去病一邊催促麾下騎兵全力疾行,一邊派出斥候刺探山海關的情況,得知清軍果然悄無聲息的兵臨山海關城下。

    “哈哈……這就叫做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將士們跟著我偷襲清軍的屁股!”

    這支騎兵花了兩天的時間抵達了山海關北方,趁著清軍猛攻山海關之際出其不意的殺了出來,以猛虎下山之勢沖向清軍的背部。

    清軍猝不及防,被殺得人仰馬翻,在明軍鐵騎幾個沖鋒之下陣亡了兩千余人,陣腳大亂,士氣大為受挫。

    多爾袞無可奈何,只能放棄了即將拿下的山海關,命悍將鰲拜、拖雷等人分兵圍堵這支孤軍深入的明軍,企圖將之一網打盡。

    但霍去病並不與清軍糾纏,見清軍主力殺了過來,立刻率部原路向西撤退,遠遠的用弓箭、火銃騷擾清軍。

    多爾袞勃然大怒,命令多鐸帶著鰲拜、拖雷率領兩萬騎兵窮追這支明軍,就算追到沙漠里,也要把他們全部殲滅。

    霍去病率部打打停停,一路騷擾謾罵,引誘清軍追了三百里路,直到留下三千伏兵的閻王谷,這才下令全軍列陣堵住出口。

    “伏兵何在?”

    看到清軍追進了山谷,霍去病腰間佩劍出鞘,高聲下令伏兵出擊。

    一剎那山谷里殺聲震天,山谷兩側滾石擂木滔滔而下,箭矢如雨,子彈如蝗,殺得清軍人仰馬翻,死傷不計其數。

    多鐸氣急敗壞的下令撤退,戰後清點人數,竟然在山谷里陣亡了三千余人,不由得急火攻心,氣得差點跌下馬來。

    因為受到霍去病騎兵的牽制,清軍對山海關的攻勢減弱了許多,明將胡國柱重整旗鼓,率領兩萬明軍負隅頑抗,借助山海關的險要死守關卡。

    多爾袞也知道再耽誤下去就失去了破關的機會,親自策馬督戰,兩軍再次鏖戰了兩天兩夜,俱都付出了不小的傷亡。

    就在山海關岌岌可危的時候,吳三桂麾下大將馬寶率領的五千先鋒部隊抵達關內,迅速投入防御,讓清軍最為猛烈地這次進攻鎩羽而歸,士氣大為受挫。

    次日,吳三桂率領的主力抵達山海關,使得防御力量大幅增強,多爾袞知道破關無望,只能遺憾的率領清兵撤退到寧遠一線。

    朱由檢接到李自成陣亡的消息後興奮地痛哭流涕,率領南京的文武大臣于太明祭奠明朝列祖列宗,並降詔大赦天下。

    左良玉率領十五人馬抵達北京附近後才知道闖軍已經潰敗,自己白跑了一趟,本打算撤兵回襄陽,卻接到了加封他為寧南侯的詔書,並要求他進京謝恩。

    左良玉本來對于是否進京心存疑慮,但因為前來頒布詔書的人是他的恩師侯恂,權衡再三,便跟著侯恂進了北京。

    朱慈霃親自設宴款待左良玉,除了冊封他為寧南侯之外,還加封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的頭餃,賜府邸一座,婢子三十人,侍衛三百人。

    這三百侍衛就把左良玉軟禁在了北京城里的私宅內,再也無法出門。

    成功軟禁了左良玉,朱慈霃命諸葛亮前往接掌這支兵馬,戚繼光、羅成、林沖、花榮、潘風、邢道榮作為部將隨同協助。

    諸葛亮進了左良玉大營後,軟硬兼施,靠著羅成、林沖等人的悍勇,成功奪權,又裁員五萬人,最後精簡成了一支十萬人的精銳部隊。

    經過劉芳亮的勸降,以及朝廷的大力招撫,在接下來的三個月之內,逃散往各處的闖軍紛紛歸順朝廷,累計招募到十五萬人,由戚繼光作為主將統率。

    七月初一,朱慈霃迎娶張星彩,並詔告天下,冊封她為太子妃。

    經過兩年的改革,在朱慈霃的帶領下大明朝廷革除弊端,振興軍事,成功的控制住了瘟疫,並向商人征稅,大幅改善了明朝的經濟。

    次年,朱由檢宣布退位擔任太上皇,朱慈霃于北京紫禁城皇極殿登基稱帝,改元乾順。

    朱慈霃登基後冊封張星彩為皇後、魏喬為貴妃、林黛玉為德嬪,並尊張嫣、周玉鳳為東西太後。

    隨著國內政局的逐漸穩定,趙雲從南京出發,率領十萬明軍溯江而上,前往湖北討伐張獻忠,與左夢庚麾下的明軍左右夾攻,鏖戰半年,大敗張獻忠。

    張獻忠在逃亡途中被部下梟首殺害,至此轟轟烈烈的明末農民起義宣布結束。

    經過兩年的安穩發展,明軍實力大幅增強,朱慈霃命諸葛亮率三十萬人為中軍,霍去病率二十萬人為右翼,戚繼光率二十萬人為左翼,總計七十萬大軍越過長城,討伐清朝……

    三年後,遼東平定,多爾袞身死,孝莊太後與順治皇帝被押解北京,滿清滅亡,天下太平。

    ps:成績不好,只能草草結束了,感謝諸位書友的支持,再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太子︰召喚猛將,復我山河!》,方便以後閱讀明末太子︰召喚猛將,復我山河!一百一十四、天下太平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太子︰召喚猛將,復我山河!一百一十四、天下太平並對明末太子︰召喚猛將,復我山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