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one.io,最快更新婉書華 !
而我當時就在旁邊。
不得不說,他的口才確實不錯,如若他對面站的是一個正常人,或許早就覺得他這一番話特別有道理了。
然而,我和武則天都不屬于這個正常人的範疇。
裴炎話還沒說完,我就啪地直接跪在了旁邊。
而裴炎,確實也沒能將他的話說完。
他其實這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他的言語確實很具備說服力。然而,這從不是上位者對他言听計從的條件。
可惜,我們的這位宰相,並沒有明白這個意思。他好像愚蠢地覺得,憑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誰都會听他的一樣。
然而,人們往往只會選擇听自己想听到的東西。
裴炎這一回的說辭中,語言雖然還算中肯,卻讓人總感覺,他在明里暗里諷刺武則天大逆不道。
不知道他究竟有意無意,然武則天自然是听出來的,只是不確定她具體會忍到什麼時候。
果不其然,武則天勃然大怒,而接下來,裴炎就被拖了出去。
我有一絲絲的遺憾,畢竟,我們也是同事的關系,總有一種鹿死狐悲的感覺。
然而,這也只能怪他自己太不懂得識時務了,明明但凡他可以看清一點目前的局面,就絕對不會出現這種的情景。
李顯和李旦都已經矢勢了,現在得勢的是武則天。
即便他真的想要支持李唐王朝,他也不明白把舉動弄得如此明顯,他應該私下里去聯系李旦或者李顯,然後幫著他們去準備一些真東西。
而不是在武則天面前唧唧歪歪,即便不是真心的,也需要在武則天面前演出一種忠心耿耿的樣子。如此才是王道。
當然,如果他是為求一死而做出此舉想青史留名的話,這倒也是一個方法,起碼也是真的能死上一死。
然而,這樣的死法,也許他們那些迂腐至極的士大夫會喜歡。只不過,我不喜歡。
也正是出了裴炎這麼個事,大臣中也就無一人再敢提這件事了。
可惜,裴炎也算個有點才學的,命不長,真是讓人遺憾啊?
不過,我身邊這些人中,他也不是第一個死的。
我也有些看淡生死了,當然,作為一個利己主義者,我並沒有看淡我自己的生死。
我還是希望自己可以活得長久,如此,我才能做很多很多的事。
而這個徐敬業,他是一個可以一說的角色,他還有一個名字,叫李敬業,不錯,正是大唐的國姓。
徐敬業是司空李積的孫子,梓州刺史李震的兒子。
他的父親不是什麼重要人物,沒必要廢這個口舌多說一句。
但是他的爺爺李積則不一樣。
李積,原名徐世積,後世多稱其為李積。
李積是一個頗為關鍵的人物的人,他原是隋朝舊臣,是有著赫赫功勛的一代武將,他後來歸順李唐。
不得不說,武官到底是武官,在天下不太平的時候總還是需要的。
而且,即便是換一個主子,該有的待遇一樣也不會少,畢竟也是需要武將來打天下的。這待遇自然也得是上乘的。
雖然,天下太平了之後,也容易狡兔死,走狗烹。沒有幾個當朝皇帝會不忌憚本朝的武官的。
只是,有些人表現得明顯,而有些人總讓人看不出來而已。
李淵才大悅道︰“徐世積感懷主人的恩德、推辭功勞,確實是純臣。”之前之後還有一些話,然估計沒有這一句出名。
下詔封了他各種各樣的職位,賞賜了各種各樣的東西。
具體的條款我也是真的記不清了,只記得有很多很多。
其中,有一條便是被賜姓李氏,被稱為“附宗正屬籍”。徐世積自此改名李世積。不久後,李世積便跟著李淵闖南走北。
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拜李世積為並州都督,賜封邑九百戶。
而這一回的李世積也上道,當即提出要避諱,也就改名為了李積。
想必,他也是有些害怕,這個新上任的皇帝,會太過于忌憚他。
因而,這個徐敬業的出身到底還是不錯的。如果不造反,想必武則天也並不會把他怎麼樣。
可是,他偏偏選擇了這樣一條路。
也許,武將這種東西,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他們想的只是奉誰為主,為誰而戰。至于其他,不甚重要。
唐朝的這個李家,確實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否則,又怎麼會引起他們的出身入死。
然而,李唐固好,可而今能繼位的那兩位皇帝可確實真心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當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時,駱賓王正好在徐府,被任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起草《為徐敬業討武訽窗@貳 br />
這篇檄文實際上並沒有確切的名字,因為武則天自名“襥穔巫捔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