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永安宮里,榮安十分不解,“母妃要拉攏她,何必挑個人多口雜的時候。”
雲妃笑了笑,解釋道︰“反正都知道咱們和恭美人那邊有些關系,敞開了說話,好與不好的,也沒旁人說嘴的地方。”
“我看那宮女的年紀,和紅芙差不了兩歲,怕是永春宮側殿最老成的姑姑了。跟她多說兩句,若是真在關鍵時候記起了,也沒壞處。”
見榮安是非是懂的點了點頭,雲妃有心再教她兩句,不想外頭有宮人來報,榮婕妤做了新點心,讓人給公主送來些。
榮婕妤做吃食的花樣多,最得榮安公主和陸昭儀兩個皇子的喜歡,平日里也是給他們備一份的。
榮安公主歡歡喜喜的出去,問過永春宮那邊也是送了兩份的,才把食盒帶進去和雲妃分享。
雲妃賞了桃灼殿的宮人,回頭看了桃灼殿送來的桃花樣式的點心,還有四神湯。知道四神湯是因為自己前兩天說身子不大舒爽,所以榮婕妤專程做來給自己的,雲妃心里笑了笑。
別的不說,只瞧著吃了點心,還要嘗嘗她的四神湯的榮安,便知道這榮婕妤貼心起來,可比自家傻閨女好。
到了第二日的時候,早上有一場細細的春雨,晌午宮道干了的時候,雲妃本打算拿些自家送進宮的紅夷茶去給榮婕妤回禮的。
不想這個時候,去花房替雲妃選人的紅珠匆匆回宮,垂眸低聲道︰“娘娘,信武侯府傳來消息,府內的太夫人今早雨後去了。”
信武侯府可不是頭一等的外戚勛貴,他們能在皇宮留名,不過在于太夫人是太皇太後她老人家的親妹妹。
就算為了太皇太後,沒與侯府太夫人說過幾句話的她們也要做出一副惋惜悲痛的樣子。
雲妃撂了手中的書,整了整衣冠,急聲問︰“慈寧宮如何吩咐?可請了太醫?坤寧宮又有什麼話傳來?”
這會子消息剛進宮,皇帝和皇後才到慈寧宮,多的紅珠也不知道。只是雲妃也不能干等著,她瞧著自個衣裳素雅,能此刻出門,便直接起身坐上轎輦往慈寧宮那邊去了。
慈寧宮里,因為弟妹二人接連去世,太皇太後傷心的很。
當著皇帝皇後的面,兩行清淚就落下了,朱維楨和皇後勸了又勸,也不能使太皇太後寬心。
眼見端妃雲妃淑妃都來了,太皇太後身邊有人看著,皇帝干脆同太皇太後說道︰“正好淑妃在,朕讓陳福跟著一起代皇祖母出宮去送姨祖母一程。”
信武侯府前幾年見惡于皇室,如今其太夫人過世,皇帝許後妃親至,可算給他們顏面了。
能叫剛過世的妹妹子孫在京里好過一些,太皇太後方才覺得寬慰一二。
她細細叮囑淑妃道︰“他們府里做主的小的,沒經過事。這會怕是慌亂的時候,你去的時候,替哀家問一問隴娘這幾日起臥是哪兒不適,臨終的時候太醫怎麼說的,她有沒有留話給哀家。還有她身邊陪伴的老人,侯府可都安排妥當了?”
“總不能讓她一走,後頭留下遺憾。”
皇帝疑心這是皇祖母點自己要善待姨祖母子孫,只坐在一旁隨口附和道︰“皇祖母放心休息,待他們祭奠姨祖母回來,再叫他們來回話,若有不妥,再為信武侯府解難。”
後妃出宮,本該由內務府將儀仗排場仔細安排好的。
不過今日是為了喪事,明眼里太皇太後心里郁結,她們又去的急,不好太過講究這些。便只安排了幾輛馬車,七八個宮人,二三十人侍衛,一切從簡地往信武侯府去了。
春日容易犯懶,皇後還有宮務要處理,端妃宮里六皇子年幼,她們被太皇太後打發走了,剩下雲妃和金嬤嬤,一起守著太皇太後塌邊,看太皇太後歇了一個半時辰。
待淑妃回來的時候,只在太皇太後面前好聲安慰應和,保證太夫人後事一切妥當。
等到出了慈寧宮,卻是帶著一個信武侯府的老嬤嬤進了乾清宮。
皇帝讓淑妃坐在一側,細細听了老嬤嬤陳情。
原是如今的信武侯老夫人,因為太皇太後和壽安長公主的緣故,向來被皇室優待,這會皇恩不在,竟生了怨懟之心。
冬去春來的時候,那遠在撫州服苦役的馬明遠托人捎信回京,說是病了一場,干不得重活了,她便在言語間,多有埋怨壽安長公主和皇帝的話出來。
太夫人說了她幾句,卻因為她的態度,憂思府上前程,夜里再也睡不好了。
那幾日正是春日多雨的時候,春風濕冷,不過三五日,太夫人坐臥起身的時候晃神,摔了一跤,就再也起不來了。
今日這老嬤嬤進宮,便是太夫人臨終前的意思,想著趁太皇太後還在,能顧念到她的子孫的時候,把她那個腦子拎不清,府里卻沒人能壓制住的兒媳送到莊子上,別叫她在府里,給孫子孫媳擺婆婆威風,壞了一家子前程。
這一年半載太皇太後身體好一陣壞一陣的,淑妃可不敢將這種事呈到她老人家面前惹人生氣。
兒女留在京里,送老夫人去莊子上‘清淨’的這種和不孝沾邊的事,她也不願沾手。只把人帶到乾清宮,是好是歹,且全讓皇帝處置。
天地君親師,君為上,朱維楨可沒那麼多善心。
任是老嬤嬤和淑妃說的再委婉,可他一听信武侯府老夫人竟對自己有怨念,便直接讓陳新去送信武侯老夫人出府給太夫人‘守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