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one.io,最快更新大楚820 !
秦穆公︰“開始之前我先講一個故事︰孔子在一次與齊景公的交談中,曾經談到秦國。齊景公問︰‘秦國從一個弱小的西方狄戎之國,而後變強的原因是什麼?’
孔子想了一會,說道︰‘其國雖小,其志大;處雖僻,而其政中。其舉也果,其謀也和,法無私而令不愉,首拔五 ,爵之大夫,與語三日而授之以政。此取之,雖王可,其霸少矣。’
孔子這段話贊揚的就是我——絕大部分是我——秦國第九位國君,趙任好。
大家都知道,咱秦人是商朝名將惡來之後,因始祖秦非子養馬有功,周孝王便將秦地(今甘肅天水一帶)賞賜給我們養馬,並同意我們‘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
雖說秦地這個地方戎狄林立,社會治安很亂,整天打打殺殺,但總比居無定所要好得多。並且,艱苦的環境反而能激發秦人勇猛好動的尚武精神,使秦國永遠保持強大軍力。
後來,秦襄公把握時機,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立下大功,周平王封其為子爵諸侯,還順水推舟的將岐山以西賞賜給了秦國——那個地方的戎狄更多,大荔戎、亳戎、蕩社戎、彭衙戎,打下來了才是我們的。
于是,養馬和打仗便成為秦人的日常,鞠躬盡瘁的為周王室守護西部邊陲。經過幾代國君的努力,秦國國勢強盛,戎狄不敢有所圖。
然後,踫上了我這樣一個‘志大’的君主。
我的志向不再限于西部蠻夷之地,我向往中原——向往一沃千里的富庶,向往夜不閉戶的長治久安,向往恪守周禮的精神文明社會。
打西戎沒意思了,我想學齊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諸侯、稱霸中原,最根本的目的,是重新得到諸夏的認可。
于是,我開啟了漫長的爭霸之旅。
深思熟慮,我決定同一個文明大國建交,以小搏大,作為和中原諸侯爭霸的跳板。
我拿出地圖看了看,覺得應該和晉國建立良好的雙邊關系,畢竟一河之隔,不管西征犬戎還是東出中原,晉國都是值得拉攏的唇齒之邦。
並且,晉國是根正苗紅的姬姓大國,同其建立關系不僅會得到中原諸國的認可,對以後的事業也會很有幫助。
于是,我便向晉獻公提親,主動做他的女婿,晉獻公沒嫌棄我的出生,同意了,這樣一來便搞好了雙邊關系。
晉獻公去世後,晉國陷入驪姬之亂,他的二兒子夷吾向我許諾,如果我助他當上晉候,他便以河西之地許我。
河西是黃河以西和洛水以東的地區,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我一听,劃算啊,便遂了他的願,這就是後來的晉惠公。
晉惠公是個沒有誠信的人,他當上晉候後就反悔了,告訴我河西之地是先帝的土地,割讓河西之地給您大臣們不同意,我據理力爭都沒用,還批評我擅自許諾,特此給您陪個不是。
我很豁達,沒有同他計較,畢竟雙邊關系很重要。但我還是小看了他。
又過了幾年,晉國鬧饑荒,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晉惠公向我借糧。救助災荒、敦睦鄰國,是國家應盡的道義,我二話不說,力排眾議,八百里泛舟送糧,解了晉國的燃眉之急。規模之大,史稱‘泛舟之役’。
很巧的是,就在向晉國賑災的第二年,秦國也鬧起了饑荒,我滿懷信心的向晉惠公借糧。我相信,晉惠公不會置大災于不顧,禮尚往來也是雙邊友好相處的基礎。
秦人日盼夜盼,終于盼來了晉人,嚴格來說,叫做晉軍。
糧沒借來,兵馬倒是來了不少。這叫做落井下石,過河拆橋。永遠不要信任一個曾經騙過你的人,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絕對沒有最後一次,對待這種人只有一種做法——哪涼快哪待著去。
我心里很苦,也很憤怒,率領秦軍在韓原與晉軍大打一仗,險勝,並將晉惠公生擒。
我盯著晉惠公不知怎麼辦才好︰殺了他,我的夫人(晉惠公姐姐)尋死覓活;放了他,大臣們義憤填膺,怒壑難平。
一國不能無君,更不能有個被俘的君,面子上掛不住,于是晉國做了讓步——以不再爭取河西之地為代價,換取晉惠公,並且還將太子圉送往秦國作人質。
河西之地是我的軟肋,我不假思索,同意了——先割地,再放人。
這一次,晉惠公沒有食言。
事後,我秉承和諧發展的目的,秦國也不再同晉國爭奪河東之地,秦晉二國定盟隔河而治。我還將女兒懷嬴嫁給未來的晉君太子圉,提前搞好雙邊關系。
沒想到等晉惠公一死,太子圉招呼也不打,便偷偷跑回晉國繼承君位,成為晉懷公,卻留下我的女兒獨守空房——背信棄義,子學父樣,一丘之貉。
晉人虐我千百遍,我待晉人如初見,我還是沒放棄同晉國交好的願景,因為我相信,我的做法會得到晉國的理解和重視,它日晉國一定會成為秦國最重要的友邦。
不久,我遇到了晉惠公的哥哥、晉懷公的伯伯——重耳。
這個人很特別,給我的印象特別好,素質也很高,感覺是個靠譜的人。
我決定在聯姻的路上不忘初心,一口氣將五個女兒嫁給了他,其中就包括晉懷公的原配懷嬴。
就這樣,我成了晉文公的姐夫兼老丈人——秦晉之好就是這樣來的。
然後,我又派三千精銳助重耳登上君位,也就是晉文公。
沒想到我這位小舅子兼女婿實在太能干了,他在位期間,伐曹、攻衛、敗楚、救宋、服鄭,硬生生登上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
其手腕強硬、殺伐決斷,讓我稱霸的念頭壓根沒法實施。
也許這就是命。
我繼續等,急不可耐的那種。
等了九年,終于把晉文公熬死了,晉國大喪,好消息。
福無雙至,前方線報,鄭國守備不嚴,可輕取——我感覺機會來了。
趁此良機,我不顧蹇叔、百里奚等人的反對,派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將率軍偷襲鄭國,以此獲取爭霸中原的資格證。
我太興奮了,以至于忘了一件大事——吊唁晉文公!
伐鄭一事也進行的不順利,鄭國事先防備,秦軍偷襲不成,悻悻而歸。回國途中路過鄭國的屬國滑國。滑國是個姬姓小國,爵位為伯爵,比我還高一級。
估計三將怕回去無法向我交差,就順手滅了滑國,搶了不少戰利品,結果捅了大簍子,惹得晉國很不高興,後果非常嚴重——晉軍在秦軍必經之路呪鷗網o 莧 :鵯鼐 厥 囊埃 摶蝗說猛顏摺 br />
我知道,在晉國大喪期間滅掉姬姓國是不妥的,沒有送花圈吊唁晉文公也不妥的,無視晉國這個霸主也不妥的,踐踏踐土之盟也不妥的,但,晉國有必要將我軍屠殺殆盡麼?
姻親之國,扶立三君,秦晉之好,我不負晉,晉就這麼對我的麼?
‘素服郊次,鄉師而哭’,我為自己的一意孤行後悔不已。痛定思痛的同時,我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終世與晉為敵!
去他娘的雙邊關系,我決定不再舔狗,啊不,舔晉。
還有,此仇必報!
藺相如曾經說過:‘秦自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似乎在人們的印象中,秦國一直是以小人的姿態存在,一直以欺騙為生。
為什麼?問問晉國。
秦國受到傷害了,而且傷痛了,再也不輕易相信任何人的許諾了,再也不容欺騙了。
兩年後,我興兵伐晉復仇,敗歸。同年冬,晉聯合宋、陳、鄭三軍伐秦,攻克彭衙。二國關系徹底破裂。
一年後,我心有不甘,親自掛帥,舉全國之兵力伐晉。這一次,我‘濟河焚舟’,背水一戰,表明了此戰不勝不歸的堅決態度,士氣大振。
晉人很聰明,面對我軍強烈的復仇意志,他們‘不敢出’,選擇了堅壁清野,拒不出戰。
我率領軍隊在晉國游蕩了一個多月沒遭遇到任何有效抵抗,最後後勤難以為繼,攻下王官後順勢渡河至崤山,將三年前大敗于此的秦國將士們掩埋安葬。
拜祭在烈士墓前,我悲痛不已,大哭三日,作《秦誓》罪己。
東進之路徹底被阻,我斷了稱霸中原的念想,另闢蹊徑,勵精圖治向西開拓地盤,終獲所成——‘益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境南至秦嶺,西達臨洮,北至鹽池,東到黃河。
成績斐然,威名赫赫,周襄王也派遣召公過賜我銅鼓十二面,封我為西方之‘伯’,‘遂霸西戎’。
一個人的成功不完全歸功于努力,找準方向,世界便為你讓路。扎根邊陲,吞並夷戎,好好經營關中平原才是秦人目前該走的路,才有百年之後向中原發展、謀取霸業的可能。
為了不讓秦人心存東進稱霸之心,走我的老路,我背負罵名,讓一百七十七名賢良為我殉葬——君臣一夢,今古空名。沒有賢臣輔助的秦國,是成不了氣候的。
此舉盡管遭人非議,但卻是不得已而為之。
果然,終春秋之世,秦國再沒有能力東出呪腑T 皇竊詬闖 街姓嘎鍛方牽 漵嗍奔湟恢被牖胴 乇皇 持瘟私 槳倌輟V鋇攪槳偎氖 旰螅 匭 囊恢健肚笙土睢罰 拋沉依 飼毓 騁壞拇竽弧 br />
說到這里,我不得不多花點時間,介紹下我高屋建瓴開創的引以為傲的一項制度——客卿制度。
所謂客卿制度,就是任用外國人在本國做官的制度。
雖然當時各國也有程度不一的客卿制度,但仍脫不開宗法血緣的關系,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來說︰
齊桓之強,蓋用管仲。
管仲是何方人氏呢?
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人,按照現在話來說,是城市戶口的中原人。
哪里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姓同天子一樣,姬姓。他也是周穆王的後代,與周王室同宗。
而姜姓齊國世代與姬姓聯姻,二姓為甥舅關系。
換言之︰齊桓公任用外姓人管仲,並未超出宗法血緣的範圍。
楚莊王用孫叔敖而霸天下。
孫叔敖又是何方人氏呢?
春秋時期楚郢都人,羋姓,同楚莊王為叔佷關系。
終楚一世,僅有彭仲爽和吳起兩個外姓做過令尹。賢明如楚莊,也沒能夠突破宗法制的藩籬,晉國大夫士會曾經評價楚國用人制度︰‘其君之舉也,內姓選于親,外姓選于舊。’
楚王在挑選人才的時候,在同姓人中,首先選比較親近的人;在異姓人中,首先選舊臣的後裔。
當然,晉國用人制度比楚國也好不到哪去。
我們先看看輔佐晉文公的第一批六卿。
狐偃,姬姓,狐氏,字子犯,大戎(今山西交城)人。
先軫,姬姓,先氏,曲沃(今山西聞喜)人。
胥臣,姬姓,胥氏。
欒枝,姬姓,欒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