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one.io,最快更新大楚820 !
公元前1045年,年末,距離孟津會盟又過了兩年。
周武王圍坐火爐旁,不停的搓手,長嘆連連,長期的失眠,綿綿的憂慮,導致這個精力充沛的中年人提前進入老年,兩鬢斑白。
以方周彈丸之地,要推翻五百年的商朝,何其簡單,人人都有反帝之心,卻無反商之心。當時皆以商為正統,如果周想取代商而立,會得到了不少人的反對,比較出名的是方周的重臣伯夷和叔齊,在周代商後,二人因“不食周粟”而餓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自己的做法(造反)又是否正確,又時至天災饑荒之年,民不聊生,餓殍遍野,拖得時間越久越不利。
這時,姜軍師興沖沖的走進大帳,告訴了周武王一個消息︰太師比干反帝計劃被帝辛發現,微子反復勸其逃跑被拒(“不顧行 ”),已被帝辛殺害。少師箕子裝瘋賣傻,已被帝辛囚禁。微子派人發來書信後不知去向,帝辛滿城在找。
周武王大喜,馬上派人聯絡庸、蜀、羌、 、微、盧、彭、濮等國,準備趁此機會一舉推翻殷商統治。
大商,我又來了。
公元前1046年元月,周武王親率戰車三百乘,虎賁(精銳武士)三千人,步兵數萬人,出兵伐商。一個月後,周軍抵達孟津,與庸、盧、彭、濮、蜀、羌、微、 等方國及諸侯會合,不少方國的國君親自趕來,聯軍總數達五萬人。
聯盟軍隊士氣鼎盛,從汜地(今滎陽市汜水鎮)渡黃河後,兼程北上,至百泉(今輝縣西北)折而東行,一路所向披靡,勢如破竹。
同年二月,周武王率領聯軍,陳兵牧野,在這里,周武王將于帝辛展開一場世紀之戰。
沒想到來的如此迅速,帝辛很著急,著急的原因很簡單——沒兵。
準確的說,除了守城的禁衛軍外,沒有用于實戰的軍隊。
攸侯喜早在一年前就被帝辛派去征討東夷,接到救援大商的命令後,急忙處理了東夷戰事,帶領二十五萬大軍日夜奔襲靖難。
但是大軍調動絕非一日之功。
大將惡來建議堅守不出,待勤王軍隊殺到,里應外合,一舉殲滅周武王聯軍。這個建議很好,後世的史學家也認為很好,如果帝辛堅守不出,極有可能扭轉戰局。
我也認為很好,如果排除微子這個定時炸彈外。
但是帝辛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城外聯軍乃是一群烏合之眾,出于各種目的集合到一起,只要大商的正規軍一出現,這些方國、諸侯的軍隊就會土崩瓦解,在大商軍隊的沖鋒下四散逃命,自顧不暇。
雖然兵力不足,但還是要出兵,否則只會讓聯軍笑話,對大商威嚴有極大影響。
然後帝辛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把城內所有的青壯年奴隸編入軍隊,正規禁衛軍在後面督戰,對止步不前或者逃跑的奴隸就地處決。
這個辦法看起來是好的,因為統計這些奴隸時候,達到十六七萬之眾,按照帝辛的想法,十六七萬奴隸吐口唾沫都能淹死周武王聯軍,棉花拳頭都能打死人。
“殷商之旅,其會如林”,公元前1046年1月下旬,大商軍隊抵達牧野,與聯軍對峙。
按照慣例,臨戰之前,各自將領要對自家士兵做戰前動員,用于激勵將士、提高士氣,達到勇往直前、奮力殺敵的效果。
周武王手捧《牧誓》,莊嚴誓師,效果很好,周軍將士們士氣大振,搖旗吶喊,振聾發聵。
商軍將領惡來也向奴隸們做了戰前動員,聲色俱厲,言簡意賅——後退者,殺。效果很明顯——一片寂靜。奴隸們望著高高在上,扯高氣揚的將領,不明白自己每日如履薄冰,勤勤懇懇的工作,為什麼還要被派來送死?
顯然兩軍相接不是懷疑人生的時候,聯軍也沒給商軍奴隸思考的時間,在姜軍師令旗指揮下,聯軍金鼓喧闐,三百戰車疾馳當先,人似離山虎,馬如出水龍,直奔商軍而去。
山崩地裂,黃沙飛舞。
奴隸軍隊那里見過這等陣勢,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愣在原地不動,被戰車沖的七零八落,鬼哭神嚎,抱頭鼠竄,來不及竄的,又被後面步兵斬殺。奴隸大軍陷入進退兩難之境,前進,被周殺,後退,被商殺。都是死。
突然,戰場上怒吼一聲︰“殷商無道,降我周者,還自由之身。”很顯然,這句話是對奴隸們說的,他們听得懂這句話的含義。
這些人曾經擁有與世隔絕的生活,但商軍的到來使他們的美好破滅,在大商的殘酷打壓下,與親人生死茫茫,妻女不知何處,兒孫不知去向,年邁的老人被屠殺,自己也成了豬牛不如的奴隸。
殺氣征雲起,卷起地面黃沙。反了,徹底反了。
十幾萬奴隸大軍調轉矛頭,瞬間完成身份轉換,反戈一擊,成了有編制的方周士兵,向商軍猛撲過去。這些奴隸後來在遠征商朝的殘余勢力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為表衷心,他們把惡來綁起來交給周武王。周武王勸降,惡來誓死不從,被箭灌喉而死。
後方督戰的禁衛軍踮腳遠望,只盼奴隸大軍與周武王聯軍兩敗俱傷,化整為零更好。不多時,遠遠看見奴隸大軍興高采烈,歡呼著向自己潮水般涌來。
“勝利了”,禁衛軍看到奴隸歸來,頓感輕松,心中盤算,此次大戰又可獲多少功勛。同時也讓他們感到奇怪的是,在滾滾黃沙中看到了奴隸出征時沒有的東西——戰車和周旗。
“不好,奴隸反叛了。”禁衛軍頓時升起一股獵物般的歸屬感,面對來勢洶洶的軍隊,森嚴的盔甲,銳利的長矛也抵擋不住他們憤怒的血肉之軀。經過短暫的敵我雙方軍事力量對比,禁衛軍連忙後撤,退回商都,堅守不出。
他們的判斷很對,也做出了明智的選擇。
但他們也是幸運的,親身體驗了世界史上第一次奴隸起義。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 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周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牧野之戰,周武王大勝,永載史冊。
看到勝利,周武王卻高興不起來,殷都城門堅固,久攻不克,援軍不幾日就將到來,到時勝負難料。
焦急之時,突見城內火光沖天,城門大開,納悶之際卻見微子率領族人在城門口迎接大軍。
微子這顆定時炸彈在關鍵時刻終于炸開了花。前面說過,影響戰局的因素很多,商奸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周武王大喜,正欲率軍攻城而去,卻被姜軍師伸臂攔住︰“你進去是討賊還是弒君?讓奴隸殺進去即可。”
周武王率軍進城就是叛國。
孟子每每讀史至此,都捋須點頜,對這一行為大加褒揚︰“曾聞周武王誅獨夫紂,未聞弒君者也。”
十幾萬奴隸大軍從城門一擁而入,見人就殺,逢人便砍,平時受的屈辱此時毫無顧忌的向殷人發泄出來。百年朝歌毀于戰火,無數殷人死于奴隸刀槍棍棒之下,尸首遍地,“血流漂杵”。
孟子讀到此處,便又會破口大罵,都說“周武王牧野,實撫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憤極摔書,“盡信書,不如無書。”
帝辛見大勢己去,怒斥勸他逃跑的大臣,返回朝歌,登上鹿台,朝攸侯喜方向長揖,然後“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
在帝辛之前,無一帝王能夠做到以身殉國,何其壯哉。
攸侯喜,半路接到帝辛書信,告知殷都已失,國破家亡,要他帶領將士遠赴它地。攸侯喜遂率領二十五族將士奪海東渡,歷盡萬難抵達美洲,與印第安人建立友好關系,後來定居一個叫做秘魯的地方。
2008年汶川地震,秘魯降半旗,設國家哀悼日。縱觀世界,只此一國。
帝辛,子姓,名受,世稱紂王。
關于歷史對帝辛的評價,無一不是殘暴、荒淫等。本著還原歷史真實面目的責任,後世很多史學家為他翻案,其中孔子最著名的弟子子貢曾經曰過︰“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意思就是說你失敗了,就由“後者”來對你進行總結你為什麼會失敗,並且“後者”會結合自身所處時代的價值觀,對你的行為進行黑化。
比如《牧誓》中,周武王只說了帝辛四條罪狀︰听信婦人的讒言,不祭祀祖宗和上天,重用四方逃亡的罪犯和不用同宗兄弟。
一般這樣的戰前動員令一定要把對方寫的暴虐丞民,殘害賢能,實在是找不出理由的也可以捏造幾條罪狀,極盡蠱惑之詞詆毀敵人,達到體無完膚之功效,以示討賊乃是替天行道。
但是《牧誓》絲毫沒有提及帝辛殘暴和荒淫。因為殘暴和荒淫當時看起來都很平常。相比殘暴,牧野之戰後,周武王將一百多個商朝的大臣貴族祭祖,祭祖人數比帝乙和帝辛時期加起來都多。西伯侯姬昌有記載的有十七個兒子,帝辛只有一個兒子,說荒淫的話,姬昌只怕更勝一籌。
但是“後者”卻不那麼實誠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後者”覺得《牧誓》中所列的四條不能夠說明帝辛的殘暴,也不能說明周武王起兵是正義之師,便擅意幾條罪狀加了上去,用充分的事例來論證實帝辛的殘暴不仁。
《尚書》中對帝辛的罪狀增加了兩條,酗酒(浪費糧食)和自大(“我生不有命在天”)。戰國書中增加二十七事,西漢書中增加二十三事,東漢時增加一事,東晉時增加十三事。一共七十事。我們所熟知的酒池、肉林、剖孕婦、剖心等,通通都是戰國時期加上去的罪名。
“紂之謗,千古之積毀也。”
歷史告訴我們,干什麼事情都不能失敗,如果失敗了,旁人分析你的原因就很多了,傳出去的時候還給你多加幾條,學習如此,工作如此,創業如此,談戀愛也如此。
“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很有功勞的。”——***
此時,微子還在家中等待周武王前來參拜,他不知道周武王什麼時候會來,自己的商王夢什麼時候會實現,但他知道如果周武王不早點來,外面的奴隸就來沖進來了。
此時一位家臣對微子問了一句︰“你覺得周武王會來嗎?”
一語點醒夢中人——你死了我省心。
當晚,微子帶著家臣趁著夜色逃出城外,手持商王室宗廟禮器,雙手捆縛于背後,家臣牽羊秉茅,一路雙膝跪地,膝進周營,代表大商正式向周武王投降。
一副無恥之極的奴才相,千百年來無出其右者。
兩個月後,周武王在牧野建立祭室,向列祖列宗告捷,開創周朝大業。
公元前1046年,商亡。
全篇我沒用紂王來稱呼商朝最後一任君王,也是對一代雄主的尊敬。
商亡于我手,但我不愧成湯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