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廟一哲徐懋功

第一章 山巔論史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自平 本章︰第一章 山巔論史

    武廟一哲徐懋功!

    萬里長江入海口,千里平川三角州。兀顯五座小山,聳立長江北岸。位于中間主峰白浪山,號稱江海第一山。

    白浪山南麓山坡下,有一座四柱三門石坊,橫額石刻唐駱賓王墓。墓前坊柱石刻楹聯

    碑掘黃泥?五山片壤棲…

    筆傳青史?一檄千秋著…

    這幅楹聯字義有未盡之意。片壤棲啥?千秋著啥?

    這是數百年前所立石闕對聯,經過歷史風雨摧殘,石闕毀損無遺。後人按遺存老圖片字跡,復刻石柱楹聯,老圖片石闕下部兩個字無法辨認,成就了這副千古缺字楹聯。千百個文人墨客給這副殘聯續字,只是不盡人意。

    花白頭瞻仰者,久久徘徊于墓前長噓短嘆,婉惜如此杰出文人平生不得志,別離父老妻兒流落他鄉。獨在異鄉為異客,丹心孤魂鑄英靈。這位瞻仰者有心為這副缺字楹聯續字,自言自語

    五山片壤棲誰呀?棲文豪、棲文杰、棲文魁、棲英靈、棲英魂……?

    一檄千秋著啥呢?著盛名、著華章、著華篇、著雄文、著忠魂……?

    疏理這些續聯字詞,似乎都可用。細細辨析,又覺不合體。自覺才學粗淺,苦思冥想,漸入幻境。

    夢幻中听得有人招呼“何為在此舞詞弄札,需知大千世界,百人百態,千人千解。何來標準定義?”

    “在下名自平,平生不得志,孤芳自賞續楹聯。敢問先生,神龍聞聲,不顯其形,何方賢者?”

    “哈哈,稱我賢者?賢與不賢,當代人不能斷言,自有後人評述。稱呼我先生,倒是名符其實。倚老賣老,講點當年的趣閑事。

    公元六百八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掃帚星初顯于西方,長二丈有余,一個多月之後,掃帚星方才消失。

    這一年,武皇後廢除中宗皇帝李顯,立李旦為睿宗皇帝。將李旦置于別的宮殿,武皇後越俎代庖,垂簾听政。

    英國公李積的孫子李敬業,于揚州起義軍,力逼武皇後還政于皇帝。兵敗之後,李敬業的後人遁匿邗東白水蕩南布州,在此繁衍生息。”

    “後生明白了,您就是筆傳青史,一檄千秋著的主人翁,先師駱賓王。”

    “為何稱吾先師?”

    “一篇《討武檄文》,令世人回腸蕩氣,驚魂動魄,感入肺腑。金戈鐵馬,氣吞萬里。”

    “唉,未了帝皇天下事,愧對生前身後名,不值一提。”

    “先師,獨在異鄉為異客,形單影只心寂寞?”

    “非也,伊在長江源,君在長江口,相思君與伊,同飲一江水。當年書一詩,《憶蜀地佳人》

    東西吳蜀關山遠,

    魚來雁去兩難聞,

    莫怪常有千行淚,

    只為陽台一片雲。”

    “先師錚錚鐵骨,剛正不阿亦俱兒女情長。兵敗流浪異地他鄉,是為平生憾事。”

    “不,絕不遺憾!觀視當代,能夠挑戰世界冠軍的人,絕非等閑之輩。能與世界最強最霸道,最有成就的女皇帝對決,世上有幾人?此生無憾。”

    “先師您,倚山俯江左鄰海,縱觀千年東逝水。有何感悟?”

    “唉,漢唐多巾幗,宋後興名妓。女人強,家國盛!

    漢代巾幗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班昭、陰麗華……。

    唐代巾幗娘子軍平陽公主,布達拉宮文成公主,文佳皇帝陳碩真,女皇武則天,女宰相上官婉兒……

    宋後女人三寸金蓮婀娜多姿,李師師妓院藏皇帝。

    宋朝之後女人裹小腳,害慘了中華民族。不說女人,且說男人。

    漢朝男人說,不逾長城非好漢。

    唐朝男人說,不築長城方好漢。

    後世男人說,不到長城非好漢。

    宋朝男人說,不到黃河心不死。

    逾長城、到長城、不築長城,一字之差,謬之千里。而大宋皇帝守不住黃河,望不到長城。”

    “駱先師,如何看中華歷朝歷代朝政?”

    “漢唐朝獨孤求敗,內部強斗,自裁而亡。

    宋朝父子倆皇帝被迫到外夷坐井觀天,皇後為夷人洗衣侍寢生娃兒。

    清朝皇帝被夷人趕出京城皇宮,逃亡幾千里直至西安。國恥恨難消,悲慘不忍聞。”

    “駱先師蟄匿千余年,今日指點後生,是否心有掛礙?”

    “是的,大唐開強拓土之廣,武力之強,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北方強域玄闕州,極晝極夜北極圈。西至鐵門,東至日出地。天可汗李世民自豪留言前王不闢之土,悉請衣冠,前史不載之鄉,並為州縣。

    是誰的戰績?唐皇御書英國公李積碑文寫得明白地空塞北,駕狄攻狄,驅戎伐戎,東掃扶津。

    元朝、清朝的先祖都是李積馬前僕,清朝�x隆皇帝貶損李積立武後事,乃𦚵忍依阿,毫無匡救,竟爾易操。

    明朝北強止于長城,宋朝北強遙遙望不到長城。相比李積縱騎漠北,揚鞭高勾麗。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朝庭命官大肆貶損李積。

    明朝進士朱維京評述李積千古罪人。

    進士陳懿典評述李積固亂賊也。

    宋朝大臣把李積列入《雞肋編》,畫圖像,又題詞為將成功,托孤失節,得罪青編,萬年不滅。

    王夫之評述李積始終一狡賊而已矣。”

    “駱先師,為啥這麼多文人墨客貶損英國公李積?”

    “唯一的理由,李積相助唐高宗李治,扶持武則天為皇後,斗敗了掌控朝政的國舅爺。誰料到李積死後二十余年,武則天當了皇帝。

    世俗人說女人當皇帝,天理難容。

    故而上述史書定論李積托孤失節,得罪青編,萬年不滅。”

    “青編?”

    “青編,就是墓前對聯,筆傳青史之意。是指寫史籍的文人。”

    “駱先師,您寫《討武檄文》,如今對武則天皇帝怎麼評述呢?”

    “時過境遷回頭看,武則天殺了大批王公貴族,減緩了土地兼並,延長盛唐年月,功過且由世人評說。李積開強拓土之廣,安邦定國年代之久,為華夏古今第一人。後代青編們對李積狂貶力損,有失公允。

    李積列入武廟十哲,陪侍武聖姜子牙。坐井觀天的皇帝宋微宗,封敗軍之將為崇寧真君、武安王。以此替代武聖姜子牙與武廟十哲。其結果父子倆皇帝被夷人擄走,被囚于夷人五國城,天寒掘地窟,坑深五六尺,皇帝、皇後夜處其中。淒苦作詩家山回望三千里,目斷天南無雁飛。

    崇拜英雄家國盛,敗軍之將不能拜。

    李積是古今奇才,開強拓土第一功將,期望後生,寫點文字,彰揚開強拓土大民族英雄,離棄內戰內行辜名釣譽之輩。”

    “駱大師,晚生年逾花甲,將屆古稀。一無文才,二無資財。對開強拓土大民族英雄知之甚少,難以文字彰揚此事。”

    “大唐文杰助你行,人生七十從頭越,書生本是一凡人,山巔論史有緣份。”

    “山巔論史?找哪一位高人論史?”

    “你到狼山之巔高歌,自有貴人相助。歌曰《隱姓復名依僧舍》

    草木蒼蒼兮可以適性,

    水波汨汨兮可以陶情,

    功名莫戀兮謝彼簪纓,

    來親泉石兮守我忠貞。”

    ……游客驟至,驚醒自平的夢幻。自平疑惑不解夢中事,立身鞠一躬,隨著游客攀登白浪山巔峰。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武廟一哲徐懋功》,方便以後閱讀武廟一哲徐懋功第一章 山巔論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武廟一哲徐懋功第一章 山巔論史並對武廟一哲徐懋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