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女翻身嫁個侯爺好種田!
楚大山賺了銀子,回來就和玉氏繼續做竹椅。
楚雨沁偶爾點撥兩句,于是單調的竹椅很快就變成各種各樣的形態。
玉氏是個非常有想法的婦人。有時候她出個主意,楚大山全力配合,這就成了夫妻間的新樂趣。
楚雨沁卯足了勁干自己的活兒。
院子里的花卉長得極好。采摘完後,做出了一批上等面膏。
不過這批面膏的價格肯定和普通面膏不一樣。為了配合普通百姓的消費,她又做了一批普通的。
“沁姐姐,這是我從隔壁山里采的花。”
楚蝴蝶背了一背簍花卉過來。
“品樣很好。蝴蝶,隔壁山有點遠,你一個人怎麼敢去?以後還是別去了。安全為主。”
楚雨沁拿出十文錢,塞到她的手里。
“不用。我在那附近拾柴火,不是特意去的。反正花朵兒也不重,不用給我錢。”
楚蝴蝶連忙擺手。
“傻妹妹,花瓣是不重,但是你采摘需要時間和精力。拿著吧!我用你采的花瓣做面膏,賺得的更多。”
楚雨蘭在旁邊附和“收著吧!”
楚蝴蝶紅著小臉,接著沉甸甸的銅錢。
“我還是第一次摸到錢。”
“以後再有這樣的花瓣,還是十文一背簍。不過,不能冒險了,否則我不收。”
楚雨沁故作嚴肅地嚇她。
楚蝴蝶點頭“好。我不去深山了,只在外面采。”
“找個地方藏起來,不要給家里人。他們是大人,有賺錢的法子。而你需要銀錢傍身。”
“嗯。”楚蝴蝶將銅錢握得緊緊的。
有了銅錢,感覺一下子有了主心骨,好像脊背都挺直了些。
“我一個人忙不開,你們兩個幫我吧!把這些花瓣清理了,給你們二文錢。”
“我也有嗎?”楚雨蘭嬉笑地湊過來。
“少不了你的。親姐妹明算賬。”楚雨沁打趣她。
楚蝴蝶是個極其勤勞的人。
有了第一次賺的十文錢,之後每次都趁著撿柴火的時候摘花,每天能背三四背簍過來。
為了不讓別人發現,她在上面鋪了一層柴火,讓別人以為她撿的是柴。
“大丫頭,又要到趕集日了。還有什麼要忙的,娘幫你。”
“爹也幫你。”楚大山說道“竹椅做了這麼多,先不做了。你的事情也很重要。听你娘說,上次集市已經有許多人找你訂貨。咱們不能讓別人久等,要不然再好的生意也做不長久。”
“爹,娘,你們幫我把這些花瓣磨成粉吧!”
楚雨沁將手里的活兒安排給兩人。
楚立宏下學後也來幫忙。
全家人齊心協力,總算在集市日前做好了二十幾盒中樣,三十幾盒小樣,還有十盒大樣。
“姐,這些貨要是全部賣出去了,咱們就要跟著你吃香的喝辣的了。”
楚雨沁睨他一眼“你覺得我賣不出去?”
“娘說很多人找你。應該不至于賣不出去。不過,想全部賣出去的話……難。咱們來算算賬。大瓶的十兩銀子,中瓶的五兩,小瓶的二兩。十盒大瓶就是一百兩,二十二盒中瓶就是一百一十兩,三十五盒小瓶就是七十兩。總共加起來二百八十兩銀子。”
玉氏和楚大山瞪直了眼楮。
楚雨蘭捂住嘴,滿臉驚愕。
楚雨沁上下打量著楚立宏。
“你們夫子不是教你讀書識字嗎?怎麼連算學也教了?”
“我們夫子無所不能。他說作為農戶的兒子,平時賣點東西要會算賬,要不然會被別人坑。”
“你們夫子倒是挺有遠見的。為了感謝他對你的教學,等會兒給他送點我做的鮮花酥。不過,你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十盒大樣中有兩盒是上品面膏,一瓶就值二十兩銀子。”
“啊?這麼貴?你這是搶錢吧?”
楚大山打斷姐弟兩人的打趣。
“大丫頭,我和你娘不懂這些,不知道這些東西值這麼多銀子。咱們賣得出去嗎?”
“爹!”
楚雨沁抱著玉氏的手臂。
“我娘最近是不是變美了?”
楚大山老臉一紅。
玉氏也是滿臉的不好意思。
“你這丫頭……拿你娘打趣。”
“你們說,娘是不是變得更美了?”
楚雨沁又問楚雨蘭和楚立宏。
兩人點頭。
“實在賣不出去,咱們家三個女人,自己用也行啊!怕什麼?這東西又不會壞。”
幾人一听,是這個道理。
反正是自己做的,也沒花什麼錢。
只是最近全家人都在忙這個玩意兒,花費了不少精力在里面。
“明天我能去見證奇跡嗎?”
楚立宏可憐巴巴地看著他們。
“你要上學。”
“偶爾一天不去的話……”
楚立宏的話沒有說完,得到全家人的怒視。
在他們看來,上學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算了,當我沒說。”
楚雨沁說到做到。吃了晚飯之後,她用剩下的花瓣做了鮮花酥。
考慮到男人們不愛吃甜的,就做成了咸味的。
楚立宏給隔壁的凌盛逸送了鮮花酥回來後,整個人格外的興奮。
“夫子說明天休沐一天。我可以跟你們進城了吧?”
“不會是你跟夫子說要請假吧?”
楚雨沁用懷疑的眼神看著他。
“天地良心,絕對不是。夫子好像也要趕集,所以明天上午休息,下午再照常上課。”
“哦。”
第二日,全家人起得早早的,精神抖擻的趕路。
這次手推車上有一個藤搖椅,三十幾個小椅子,二十幾個中椅子。
因為東西太多,所以用繩子綁得高高的。
楚大山一個人推著有些吃力,玉氏在旁邊幫他的忙。
楚立宏和楚雨沁倒是想幫忙,但是爹娘都不允許?。畢竟他們一個還小,一個柔柔弱弱的。
楚雨沁的那些貨是用布包背在身上的。
反正都是小瓶子,每一個都用碎布包著,免得踫壞了。
“終于到了。”
楚立宏站在城門口。
“姐,先去哪里?”
“先把爹的貨賣掉再說。要不然東西太多,我們也不好在城里逛。”
“還是去張木匠那里嗎?”
“對。”
張木匠今日的心情不錯。
前幾天買的藤搖椅賣掉了,整整賣了五百文錢。不知道那個小姑娘什麼時候還會再來。客人說了,只要還有貨,他還會再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