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之守望者篇!
第六十章?沙漠的沙子
?
這是一艘遠比之前那探索船還要大出一倍還多的,一艘真正的飛船。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船艙內設有座椅呀。
這艘飛船的外形跟探索船一樣,換句話說,應該是探索船才是縮小版。飛船內部中心位置依然是操控台,呈品字形設計,其c位應該是船長的座位,則現在屬于大猩猩的座位。兩側分別為專屬操作位,由芸兒和小林把控,小林依然負責操控飛船,而芸兒負責導航與定位。
其他成員分坐在船艙四周,當大家落座好並佩戴緊安全帶後,飛船的轟鳴聲逐漸掩蓋住船艙內緊張的氣氛。
當船艙內影像打開後,外面的環境展現在我的腳下時,飛船正式升空
隨著這次行動的開始,我們又怎會知曉這將是真正改變我們人生命運的開始呢?
很快我們就到達指定點,而在我們的腳下也依稀能看出那只大眼楮的局部,畢竟光這“眼球”就長達40多公里,再加上我們飛行的高度,所以不達到一定高度還真很難看出完整地貌。
不過,我們之前已經考慮過這問題,所以專門將其進行放大,針對細部地勢進行研究,我們首先將其分為3層,最中心的一個像瞳孔的圓圈,有一側邊緣還有破損;“瞳孔”的外圍,是一個更大些的圓圈,把中心的圓圈緊緊包圍起來,就像其“眼珠”;而最外面的那個大圈,就是“眼瞼”了,另外,在大圈“眼瞼”的外沿處還有絲絲縷縷地環狀物,就仿佛是“眼楮的睫毛”。
而這邊的地勢也很特別,由暴露的沉積岩構成的圓頂,在圓頂的中心被砂岩繞著邊緣,並向外傾斜在1020度,而侵蝕層石英岩創造了高浮雕循環單面山。岩石形成了兩個同心環堤壩,長約300米,14米寬,內圈堤壩直徑大約有20米寬,距離結構的中心約3公里。外圈則直徑約50多米,距離中心為78公里。形成原因目前比較認同的是地形抬升和雨水侵蝕,再成千上萬年的環流和季風作用下所造成。
但對于我來說,這里絕對不是自然形成。當飛船緩緩降落到位于“瞳孔”邊緣的“殘破”區域時,根據飛船儀器檢測結果,目前室外溫度是50攝氏度,在高溫環境中還伴有極速流動的空氣,以及強輻射數值
“看來目前這邊的氣候惡略情況比我們之前預計的還要嚴重。”我听到身後傳來一個女人的聲音,正是芸兒的小姨李佳,此時她正將檢測數據與大猩猩商討著什麼。
而此時的我,眼前是一片茫茫戈壁,漫天黃沙遮蔽了大地,斷裂改造模糊不清,這就是傳說中的“神秘之眼”嗎?
“大家準備一下,因外面輻射太強,我們需要穿上防護服。”大猩猩開口對所有人說道。
當飛船緩緩停穩,每個人便開始從儲物櫃中將各自的防護服拿出來,穿戴整齊並將各自的隨身物品配備完畢後。
“嗤”飛船大門打開了。
最先走出飛船的是大飛,他提著那挺重型電磁槍到飛船外側巡視了一圈,確認沒有發現什麼異常後,通知大家可以“出來了。”
而當我將一只腳踩入沙子時,鞋底很快便陷入下去三分之一,這沙好細呀,走在上面軟軟的,幸好我們的防護服和鞋是一體式的,否則穿普通鞋子相信走不了幾步就有可能被沙子灌滿。
我努力的在沙子上來回踱步,以適應其對我行走時帶來的阻力,一邊走一邊我產生出一個疑問隨口說了出來,“如果將這些沙子利用起來建造房屋,那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啊。”
“呵呵,這種沙子是不能作為建造房屋使用的。”芸兒笑呵呵得對我說道。
“為什麼?”
“建築中使用的沙子一般都是在河水里淘出來的。沙子在經過河水的不斷沖刷、沉澱,表面會比較光滑,有較好的沉澱分層。而且其中以石英砂顆粒為主夾帶有少量的泥質和岩石碎屑,會比較粗大一些。而沙漠中的沙子,是通過風化而成,不能沉澱分級,而且沙子顆粒都很細,最重要的是從這里運至世界各地成本太高。如果選在這邊建造,同樣需要運來大量的水泥類材料與其配比,其成本也會很高,特別不劃算!再加上這邊飲用水太少,所以在這邊建造房屋讓人類棲息很難。”芸兒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