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之守望者篇!
第三章?月靈塔
?
站到大門前時,我突然感覺到這座門後有種東西在召喚自己,就像剛才觸摸玻璃幕牆一樣,似曾相識
“剛才你還沒有說完,那月球到底是怎麼建造出來的呢?”我繼續追問。
“呵呵,等下你就知道了”李茜沒正面回答我。
站到門里後按照李茜的要求,先進行消毒等處理,當另一側的大門被開啟,我終于可以把面罩摘掉了。
而在李茜的帶領下,穿過另外一扇大門後,我眼前被看到的東西再次震驚。
我眼前又出現一座玻璃幕牆,而這座幕牆沒什麼驚奇之處,應該是建造這空間站時設置的,我奇怪的地方是在玻璃幕牆後面,“金字塔?這真的是金字塔嗎?跟埃及的金字塔一模一樣,而且好像還要更大,我感覺至少有百米高。”我自言自語道。
“沒錯,就是金字塔,這就是我們目前在研究的地方,外星人將這個地方叫做“月靈泉”。”
“月靈泉?難道這金字塔里有泉水?”我問道
“是的,這座塔內確實有潭泉水,而且常年在30攝氏度,目前我們叫這金字塔為“月靈塔”,而你父親就在這個塔內。”
我爬在玻璃上一邊听李茜介紹一邊仔細打量這個金字塔。
李茜繼續說“目前我們發現這個金字塔跟埃及的是有區別的。首先,這里是依靠大山而建造,金字塔四周亂石散布,而埃及金字塔是獨立建造。再有,雖然外形是埃及金字塔,但調查發現其功能方面更像瑪雅的金字塔,所以我們目前視為此塔為金字塔的雛形,也就是說地球上的金字塔都是根據這個塔建造而來。”
“因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問道
目前我們知道的瑪雅金字塔與埃及金字塔不同之處。先是它們形狀不同,瑪雅的金字塔99是四方階梯型,頂部是平的,另外地球上發現的一些中有在其平頂上還建有廟宇;而埃及的金字塔為尖頂的方錐形。從功能上說,埃及金字塔是作為法老的墳墓,而瑪雅的金字塔主要是舉行祭祀的場所,當然也已發現了作統治者墳墓的金字塔(如帕倫克金字塔)。大小方面美洲瑪雅金字塔的大小不一,懸殊很大,大的高幾十米,方圓數百米,但小的只有一二層樓那麼高;而埃及金字塔都是很高大的,最矮的也要高達幾十米。而這個“月靈塔”外表是埃及金字塔,但內部並非存放遺體,內部是中空結構,以“月靈泉”為中心,周邊擺放多種設備,更像是祭祀或者說是指揮所。
“好了,我們還是進去吧,到了路面我再慢慢講給你。”
我們先是乘坐電梯往下,電梯顯示圖標是“b1”,但我感覺大概下了十來層高度,然後電梯門打開。眼前是一個由岩石砌築而成的甬道,岩石很工整,長方形石塊錯縫堆砌而成,像是人為砌築,手觸摸石縫餃接很緊密,不像是用水泥灌注更像是直接壘砌的,但沒有絲毫縫隙,而且一塊石材有1米長,半米寬。甬道成方形,左右和上下高度差不多,大概有45米寬和高。
“這是玄武岩,“月靈塔”也是有這個材質建造,其主要成份是氧化鐵,顏色發黑色,因其質地致密,它的比重比花崗岩、石灰岩都重,比合金鋼堅硬而耐磨。玄武岩是地球洋殼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組成物質,也是地球陸殼和月球月陸的重要組成物質。1546年,g阿格里科拉首次在地質文獻中,用basalt這個詞描述德國薩克森的黑色岩石。漢語玄武岩一詞,引自日文。日本在兵庫縣玄武洞發現黑色橄欖玄武岩,故得名。玄武岩致密壓縮強度很大,可高達500a。但目前人類無法做到對這麼大型的石材進行加工,當我們發現這里時都感覺好神奇,目前猜測應該是建造金字塔時特意留下的出入口,可能是方便進出的,金字塔四周並沒有找到出入口。另外這個甬道及金字塔內部都是有氧氣,而且還沒有失重情況。但因為什麼目前我們還不了解,大概猜測跟這玄武岩有關。”李茜說。
我們延甬道繼續往里走,甬道內的采光是人為架設的照明設備,大概每隔5米一處。我一邊走一邊環顧四周。
李茜看我有些走神又繼續說“你感覺到什麼了嗎?”
“沒有,但又好像有”我說
那咱們繼續往里走吧,“雖然這條甬道筆直向前,但坡道在逐步抬高,坡度為05”,而且這個甬道常年保持溫濕度一樣,溫度為18攝氏度,濕度為50,是很適合人類環境的。我們走的方向是正北方,背面是地球。”
“月球上磁場不是很小,指南針不起作用嗎?為什麼知道這是正北方向?”我問道
“當然不是用指南針啦,其實我們就是按照坐北朝南的想法,我們面向地球當南,月球永遠是一面朝向地球,背面自然就是北嘍,呵呵,”
“這是真的,不會逗我吧”
“呵呵,你覺得呢,好了我們繼續走吧”
在甬道內走了又大概幾分鐘,當前面出現一片光亮時我終于走到甬道盡頭。而眼前是一片開闊地,被燈光照的很明亮,因開闊地比甬道要低,所以能一眼看到所有。
這個開闊地是成圓形布置,在開闊地的中心有個很大圓形水池,是被玄武岩塊石圈砌而成,水面很平靜。而水池周邊看到很多人在來回行走及各種現代設備前進行操作,現代設備是圍繞水池擺放,大小不一因金屬外殼所以很容易辨認。而在現代設備外側是由玄武岩石料擺設的環狀陣型,為什麼說是陣型,因為從里到外共有9圈,里圈最小,外圈逐步增大,而且每圈好像是按一定規律擺放。9圈分成三組,每三環為一組,第一圈是以圓環均分成2塊;第二圈是以圓環分成4塊;第三圈是以圓環分成8塊;第四到六圈又將圓環分成2塊、4塊和8塊,只是開口方向調整了90度;當第七到9圈時依然是將圓環分成2塊、4塊和8塊,同樣再把開口調回了90度。從整體看又像是座迷宮,要不是因我站在高處可以全覽整個,在下面真的很容易找不到出口。而且各環從里往外還逐步變高,行程了一個環形場館的布局。我真的很難想象這個設計者是出于什麼目的要將此處設計成這樣。
“我們叫這里為“月泉迷陣”,當初我們發現此處時真的好驚奇,沒想到在月球中心會有金字塔,而金字塔中心是“月靈泉”,而“月靈泉”周邊還有如此獨特的建築。”李茜看到我的驚訝介紹說。
“這9道圓環建築,每道上面都刻有古老的文字,而這些文字就是“亞特蘭蒂斯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