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一把槍闖天下!
馬援率大軍來到翁田城下,罵道,“車賊販,你蠱惑百姓叛逆周朝,禍亂天下,今本將率大軍前來討伐,你若開城獻降,我可以代你向我王求情,賞你個一官半職。不然,破城之後,將你全家處斬!”
車千秋在城樓大笑道,“哈哈哈……,馬大將軍的好意我心領了。我有幾句話要說。”
馬援道,“什麼話?”
車千秋道,“馬大將軍要是歸順于我,要什麼官職,我都給你。”
馬援怒道,“我看你是‘不見棺材不落淚’。”遂下令攻城。
常亮命盾兵左右掩護前進,車(千秋)軍見槍箭難破,便用投石機。投石機雖有殺傷力,但效率低。眼見韓軍攻到城下,架梯登城。車千秋揮動藍旗,下令投放墜石、擂木、炸藥包。
炸藥包威力甚大,落地炸開,韓軍就死傷成片,二百余包炸藥投完,再加上槍箭的助攻,韓軍第一批攻城的士兵盡皆傷亡。
車千秋命張天獅、牛耿各率一萬人馬出城廝殺,一千名火槍手在前沖鋒。
常亮見車軍沖殺而出,向馬援提意撤軍。馬援不听。兩軍剛一交戰。韓軍先鋒隊便不堪抵擋,被車軍火槍隊殺的遍地慘呼。
火槍隊退下後,張天獅與牛耿揮軍掩殺,韓軍戰斗不利,節節敗退。
張、牛二將追至“兀山”處,被常亮事先安排的伏軍阻礙,遂止軍不前。
馬援在混戰中,身體中槍。一切軍權移交給常亮。
常亮與諸將商議進軍之計,道,“敵人多是騎兵,利處戰地,外出游騎沒有輜重之憂。而我軍多是步軍,還有糧草隨軍而行,運動戰甚是吃虧。我們需揚長避短。方有勝算。”
一將問道,“將軍有何破敵妙計?”
常亮道,“出山後是就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我想在大平原上跟敵人打一場。”
有人道,“平原上作戰,就會失去山地的保護,極易遭受騎兵攻擊,這樣做恐怕利敵不利我。”
諸將認同的點點頭。
常亮道,“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自有計謀破敵。”遂下令退兵入平原。
張天獅對牛耿道,“敵軍進入平原,豈不是自取滅亡!”
牛耿道,“我們只需斷其糧草,敵軍不戰自潰。”
張、牛二將于是下令追擊。常亮見敵軍追至,命令步兵將砍伐的樹枝做為鹿砦,圍成寨子。張、牛二將攻不進去,只能率軍環寨而行。于是,常亮趁機放箭,張、牛人馬死傷慘重,鳴金欲退時,常亮命步兵拖著草把、樹枝追殺。一時間,煙塵滾滾,張、牛兵將難辨虛實,斗志全無,不敢接戰。在韓軍的沖擊之下,接連敗退。
車千秋望見二將敗退,命吾敢當率軍接應。常亮見敵有援軍,鳴金退兵。
回到城中,張、牛二將向車千秋請罪。車千秋道,“勝敗兵家常事,你們不用自責。”說完,感慨道,“常亮作戰未勝先慮敗,把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將之大才啊!”
李世楷道,“韓軍千里而來,攻城不下,必然退軍。我們何不修封秘信來離間馬援與常亮。如此一來就可將韓軍給耗住,我們再以突擊快撤擾敵,三番四次韓軍必定疲勞,我們便可有制勝的條件了。”
車千秋喜道,“李大哥好計謀。”
車千秋寫了一封勸退信派人射入敵營,常亮已有退軍之意,見到車千秋來信,心想,“他明知我會退軍,還寫信來勸我退軍,是何用意?”
馬援很快得知此事,招來常亮,看完書信後,問道,“你意如何?”
常亮道,“屬下覺得退兵為上。”
馬援罵道,“混帳!車賊勸我退軍,用意不善。你竟然也附和敵人!?”
常亮道,“屬下並非附和敵人,只是情勢如此,翁田城被敵人守的固若金湯,取下非易,不如見好就收,就此退去吧。”
馬援罵道,“我興師千里而來,寸功未立,豈能就此罷手。”馬援也有意退軍,只是出兵寸功未立,怕回國後沒法向韓王交待。再說,此行經歷三戰,若非常亮,只怕韓軍敗的更慘,是時大有羞愧之心,有意要與常亮意見相悖。
常亮見苦諫不從,無奈只有尋思破敵之策。
次日,張天獅與牛耿來到陣前搦戰。常亮欲出馬交戰,馬援卻派了一名偏將出戰。
牛耿手持單錘,夾馬沖上。
常亮見來將是牛耿,苦道,“我將必死。”
果然交手只十回合,那偏將就被牛耿一錘砸死馬下。
馬援大驚失色,喝道,“賊將驍勇,誰敢出戰!?”
常亮道,“屬下願戰!”
馬援瞟了他一眼,道,“常副將多有辛勞,不必急著出戰,也讓其他將領立點功勞。”
常亮不言,但見另一名偏將持戟而出,對著牛耿喝道,“讓你嘗嘗爺爺方天畫戟的厲害!”
牛耿冷笑一番,不以為意,道,“待死小兒,你有何本事讓爺爺瞧瞧吧!”
那偏將畫戟一揮,柄上蓄滿力道,對著牛耿連刺三招,三招疾刺而擊,嗤嗤有聲。這三招一招快似一招,招招攻人要害。
牛耿勒馬退了兩步,喝道,“好俊的身手。”
使戟偏將見力發三招都被對手躲了,自信降了半截。只見牛耿對他不屑一笑,道,“看爺爺出招吧。”
當下揮錘成圓,馳馬上前,一錘猛向那偏將腦袋揮去。那偏將瞅見,抬戟相擋,“鐺”的一聲,火光飛進,手腕處一陣酸麻,暗道,“好狠辣的招式。”
兩人交手十數招,那偏將已漸落下風,眼見不敵,賣個破綻逃了。張天獅隨後揮軍沖殺,馬援、常亮領軍與張、牛軍馬混殺一陣,見二人敗逃,追殺不上,便欲退二十里駐軍。退至一半,見敵軍又復殺回。馬援、常亮又率軍抵擋。如此三番,車軍人馬越來越少。常亮起疑道,“敵人使的是‘疲勞戰’,我們快撤吧。”
馬援經他一提醒,立時醒悟,道,“快撤,不可與敵糾纏。”
張、牛二將見敵人困頓疲乏,已經開始撤退,便率軍沖殺,韓軍不能抵擋,大敗而逃。
馬援羞憤難當,還未進城,便吐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