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one.io,最快更新苦海無邊 !
原來翁太師明著派韓進忠來探查光復會的情況,其暗中讓翁清夫婦領了一匹武士潛入離島,又讓吉二人給王剛下密令,讓王剛配合消滅光復會,想用光復會被消滅的消息掩蓋大皇子的死。
當日,王剛和韓進忠帶領義州守軍,把光復會總部圍住,弓箭手取出早已準備好的火箭,在王剛一聲令後象一條條火蛇直竄入光,四周早安排好了強弩,防備光復會人員從牆上逃跑,王剛和韓進忠剛帶領眾人破開大門,殺入院中。
自光復會成立,本地官員一直敬若神明,從未表示過任何敵意,幾年下來,光復會總部已經沒有了防範意識,這一日,累了一天的眾人剛要休息,只見四處火起,眾人還沒來的及救火,只听見院內喊殺之聲,官兵早已在四處殺人了,蒼茫應戰的眾人在早有準備的官兵面前實在不堪一擊,形成了一面倒的屠殺局面。一時間雞飛狗跳,女人孩子的哭喊聲與官兵的獰笑聲、著火聲、喊殺聲連成一片,院子里死尸成堆、血流成河,簡直就是人間地獄。韓進忠殺的有些不忍,默默的退了下來,閉上眼楮不忍再看,突然覺得身體一痛,半尺長的劍尖已在胸前透出。遠遠逃開的王剛漸漸變得模糊了起來,“為什麼?這是為什麼?”一直到自己倒了下去,韓進忠一直沒想明白這一切的發生究竟是為什麼!王剛見韓進忠倒下仰天大笑,“兒呀,為父替你報仇了!”一滴清淚流過王剛臉頰。
離島風光秀麗,民風純樸,由于常年以打魚為生,與風浪搏斗,所以人人好武。
大皇子自從逃離中州皇城來到離島,把自己鎖在屋里,整天長吁短嘆,每日里三餐誰也不見,幾位老臣多次勸誡,耐何大皇子爭位之心已死,一日其召集眾人,傳出一道旨意,言到︰“眾位與我一同逃難至此,本應給大家榮華富貴,然吾不欲同室操戈,現將吾之所存金銀分發與各位,可各奔前程。”以後再不與眾人相見,隨同眾人見此,除個別人外,都漸生異志,每天都有偷偷逃出離島之人,最後大皇子身邊只有十余人跟隨,其余都選擇了離開。大皇子也走出屋子,和眾人一起出海打魚。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去,突然有一天,一支千人隊伍乘小舟而來,這在島上引起了不小的波動。這些人一上島,便控制了所有的出海口,所有進島人員都要進行登記,又把島內常住人口進行了全面登記。開始島上的人頗有異意,但听說是甦濤住進了島上的最高建築——摘星閣,便不但不再有人說話了,而且不少年輕人都申請加入甦濤所帶領的隊伍。甦濤知道,這一切都是金家父子長期經營的結果。這座島正是自己先祖所住的小島,島上居民也大都是當初追隨自己先祖的故人之後。
正當甦濤組織人員在島上修建防御工事之際,忽有人來報,說有四人來見,其中有金家小少爺。甦濤听劉志聰傳來光復會被襲擊,立即帶領眾人回到離島,保護大皇子,正愁無法得知金成的情況,听得金寶到來,立即讓人將金寶等人帶到摘星閣,自己吩咐好眾人之後也急匆匆地趕了回去。
看到爸爸一瘸一拐地走進房門,甦明不禁雙淚直流,上前一步叫了聲“爸爸”只覺得嗓子里堵了什麼東西,想說話卻了。甦濤也鼻子發酸,雙手托住甦明的上臂,慈愛地注視了甦明一會,“明兒都這麼大了,爸爸都要認不出來了。”說完甦濤向大家擺了一下手,“都坐吧!”轉向寶兒,“你爺爺還好吧?”眾人把外面的事都說了一遍,甦濤讓人安排好張家兄弟和寶兒,獨自留下甦明。“明兒,這些年讓你受苦了。”說完一把把兒子摟在懷里。
父子倆在一起嘮了整整一夜,甦明把自己幾年來的經歷都向自己的父親述說了一遍,甦濤听得一會驚訝,一會慨嘆,一會微笑,完全沉浸在甦明的經歷中,又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青年時代。
听完甦明敘說,甦濤百感交集,即為阿蘭為家庭所諒解感到高興,又為自己的兄弟而痛心,當听說韓進忠知道內情後被害,不禁潸然淚下,自己兄弟的一家人就這樣沒了。在听到泉州已經起兵,正在與攻打楚州的消息後大驚,真沒想到王杰的速度會這麼快。想當初自己之所以逃去泉州而沒到義州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已無爭雄之心,另一方面王杰也是自己的兄弟,即使其知道自己在泉州也不會去加害的緣故。忙問“是誰起的事?”“是忠堂堂主趙宏聯合了冰河城主王杰,在泉州起義。其它各州也有義軍,但大多因準備不足,不能戰領城市,只好到處打游擊戰。另外,翁清夫婦帶人來離島,但因父親防衛太嚴而返回了義州,正在義州調集軍隊,準備武力奪島。”“哼,又是翁清。”甦濤雙眼發出仇恨的火焰。
“大皇子本無爭位之心,我也無稱雄之意,奈何眾人——哎!我進山練兵其實就是為了躲避此事,沒想到這事還是發生了。”
“爸爸,如何才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呢?”
“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順人而明賞罰。循天,則用力寡而功立;順人,則刑罰省而令行;明賞罰,則伯夷、盜跖不亂。如此,則白黑分矣。治國之臣,效功于國以履位,見能于官以受職,盡力于權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勝其官,輕其任,而莫懷余力于心,莫負兼官之責于君。故內無伏怨之亂,外無馬服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訟;使士不兼官,故技長;使人不同功,故莫爭。如此,天下莫得相傷,治之至也。
聞之曰︰“舉事無患者,堯不得也。”而世未嘗無事也。君人者不輕爵祿,不易富貴,不可與救危國。故明主厲廉恥,招仁義。昔者介子推無爵祿而義隨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結其德,書圖著其名。人主樂乎使人以公盡力,而苦乎以私奪威;人臣安乎以能受職,而苦乎以一負二。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樂。上下之利,莫長于此。不察私門之內,輕慮重事,厚誅薄罪,久怨細過,數以德追禍,是斷手而續以玉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古代善于用人的君主,必定會遵循天道順應人情並且賞罰分明。遵循天道,就能夠少用氣力而建立功業;順應人情,就能夠少用刑罰而推行法令;賞罰分明,伯夷、盜跖就不會混淆。這樣一來,黑白就分明了。太平國家的臣子,為國立功來履行職守,為公盡能來接受職務,依法盡力來擔任職事。做臣子的都能發揮他們的才能,勝任他們的官職,完成他們的任務,而不需要把余力保存在心里,不需要對君主承擔兼職的責任。所以在國內沒有心懷怨恨的禍亂,在國外沒有像趙括那樣輕敵冒進的禍患。明君使職事不相干撓,所以不會發生爭吵;使臣下不兼任官職,所以各自都有擅長的技能;使人們不為同一件事情而立功,所以不會發生爭斗。爭吵平息了,擅長的技能表現出來了,強弱之間就不會爭勝,如同冰炭不在同一個器皿中一樣,天下所有的人不得相互傷害,這是治世的最高境界。
放棄法術而憑主觀辦事,就是堯也不能治理好一個國家;不要規矩而胡亂猜測,就是奚仲也不能做好一個輪子;廢棄尺寸而比較長短,就是王爾也不能做到半數符合標準。假如中等才能的君主遵循法術。笨拙的匠人掌握規矩尺寸,就會萬無一失了。做君主的能去掉賢人、巧匠也辦不成事情的做法,奉行中主、拙匠都萬無一失的做法,人們就會竭盡全力,功名也會建立起來。
所以能讓國家富強昌盛,就要有知人善任的賢明的君主,還要有一部好的法律呀!”
“爸爸,如果能建立一個‘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的大同國度。老百姓就能安居樂業了。”
“你所說的是大道施行的結果,你想過何謂大道嗎?道生萬物,道于萬事萬物中,以百態存于自然,這些要你自己去體會,不同的人對道有不同的體會,因此每個人的成就都不相同,你這個年紀能想到這些,已經很不錯了。國家大事不是幾句話能說的清的,總之說明白點就是只要有好的法制,不論王候將相,大家都遵守法制,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存在特權階級,人民的日子自然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