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之老王家的鹵肉店

第122章 漲價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鱍魚餃子 本章︰第122章 漲價

    九十年代之老王家的鹵肉店!

    馬金玲來家之後,把一群人都解放出來了。

    干活麻利,這麼大個院子,天天掃的干干淨淨的。院子里的干淨的快趕上區政府大院了。

    做飯好吃,雖說比不上大廚,但是家常飯做好也不容易,本來兩省就是鄰居,飲食有相通之處,觀察了幾天家里人的吃飯習慣後,稍作調整,就獲得了一致稱贊。

    特別是王志強心心念念的大饅頭,做的既松軟又勁道,掰開一看層層疊疊的,一看就是下了大力揉面。

    馬大姨對家里的大灶頗為歡喜,這下可撞到了李娟的癢癢處,直夸她有眼光。

    大姨贊同“那煤氣灶干不了大活,小里小氣的跟繡花一樣,還是大灶好,一下子就出幾十個饅頭。

    就是咱家人吃飯都秀氣,要在我們老家,哪個年輕男同志一頓不吃仨饅頭打底。”

    這話唯一的年輕男同志王志強沒法接,這饅頭跟饅頭還不一樣呢。外面街上機器做的饅頭,他也能一口氣吃上三個。

    可馬大姨的饅頭,一個巴掌勉強能抓住,太實在了,出去賣的話,一樣的價錢得血賠!

    中午飯王建國兩口子也不用操心了,能回就回,不能回家里也有人做飯,用不著倆老太太自己湊合吃。

    晚上馬大姨給菜洗好切好,湯滾好之後,就去接挺著大肚子的羅曉倩。

    兩三個月下來,簡直俘獲了所有人的好感。

    趙萌萌酸溜溜的說道“曉倩,咱倆都不一個階層了,你看你,都使喚上保姆了。”

    羅曉倩認真的反駁“那是志強奶奶家的親戚,來幫忙呢!”

    市里雙職工家庭,又沒有老人幫襯的,這種來幫忙的挺多,這會兒中介還不太興,一般都是人傳人,總是要找個口碑好或者自己家親戚才放心。

    趙萌萌在吃到馬大姨的蔥油餅後,一句怪話都沒有了。

    這跟自己家做的蔥油餅都不是一個重量級選手!

    馬大姨烙的是發面大餅,用土灶做的,鍋蓋大的面餅,全靠手來回轉動,用個大圓鐵鍋硬是沒黑一塊兒。

    出鍋後切成小塊,外皮金黃酥脆,里面綿軟鮮香。

    大口大口的咬著,都不用就著菜。

    羅曉倩覺著自家的大灶都被大姨玩出花了。

    連著好幾天的中午都沒有回娘家吃飯了。

    美食當前,也就沒注意,她回婆家吃了一禮拜的午飯,王建國跟李娟也一個禮拜沒回家吃中午飯了。

    到周末還看不到倆人的身影,小兩口才後知後覺,是不鹵肉店出了什麼事兒?

    店里確實有點兒事兒,這事兒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各行各業的原材料全面漲價了!

    93年4月1日,取消了糧票,長達40年的糧食統銷統購制度宣告終結。

    其實早在此之前,購物的各種票證都相繼取消了,糧票的廢除算是最後畫上了一個時代的句號。

    中華大地喜迎金雞的爆竹聲剛剛沉寂下來,借著全面取消憑票供應的由頭,物價乘著自由浮動的東風,芝麻開花節節高,從鋼材、水泥到汽車、石油,從彩電、冰箱、黃金首飾到豬肉、理發洗澡,價格一個勁地往上升。

    早兩年,有對兒說相聲的名人,調侃各種物資漲價,說調料漲價,醬油一買一洗衣機,胡椒面一買一衣櫃。

    說的就是當下的這種情況。

    要不是王建國把的住,現任的采購部自己領導自己的經理張大偉同志,也想屯上一倉庫調料。

    當然他最想干的是屯上幾噸豬肉。還沒入夏呢,菜市場的豬肉都直逼9元大關。

    張大偉不知道的是,等到遙遠的南方海島,房產泡沫達到巔峰的時候,洛城今年的豬肉還能漲到十一二塊,要是知道的話,估計早都先斬後奏建冷庫囤豬了。

    可是調料王建國只讓采購了兩年左右的用量,再多放著放著味道就跑了。

    豬肉去年年底就續簽了合同,大環境下,看樣子也得適當提價。

    當初雖說一個桃李豬場夠使,王建國還是分割出來了點份額,多簽了個小豬場。

    這個小豬場,他還入了六成股份!

    養豬的就是王建國的師兄,五金廠大廚張師傅的大舅哥。

    備著就是怕雞蛋放一個籃子里出事兒。

    這不,這兩天桃李豬場就在鬧ど蛾子事兒呢。

    王建國親自去談,說再補貼一部分都不成,在這兒擁豬自重呢。

    要知道這場漲價風波持續兩年多的時間,才開始穩步下降,能穩定下來都得幾年以後了。

    從桃李豬場無功而返的路上,王建國閉著眼楮養神,張大偉一會兒看下老板,一會兒又看下老板。

    王建國只得張嘴“開車看路!”

    張大偉訕訕道“王叔,你沒睡著啊。”

    王建國閉著眼回他“把心放肚子里,不用擔心,店不會倒閉,從現在開始店里開始上新,減少豬肉的比重,另外,該漲價繼續漲價,精品鹵肉這種東西,從來不是窮人的日常消費品!”

    張大偉倒吸一口涼氣“還漲,過完年都漲了兩次了!”

    王建國嘆口氣“不漲價咱們都倒掛了,又賠錢又賠力氣,還不如直接做慈善呢。你跟銷售部的經理合計下,漲價多少合適。”

    張大偉認真點點頭,總覺著這不是今天最後一次提價。這會兒佩服起王建國的深謀遠慮了。

    不是又投個豬場的事兒,而是招聘的時候,寧願緊緊巴巴的也不願意多招倆人,關鍵時候就看出來了,省人工。

    要是問王建國,其實這條才是冤枉人,他只是習慣性的摳門而已。

    李娟實在盤賬,從93年1月起,到現在4月中旬,看著進銷貨價做成表格都是一條斜杠往上走,除了利潤是往下走。

    于是跟王建國的決定不謀而合,必須提價,不然掙的還不夠員工開工資的呢。

    每月淨收入持續下滑,看著人直冒冷汗,雖說沒了這個鹵肉店也不影響生活,可誰干生意是奔著倒閉去的。

    夫妻倆回家的時候還是沒表現出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那就是個定海神針,進到家里門一關,風平浪靜。

    還是馬大姐回家嘀咕“菜市場怎麼啥啥都漲價,春茄子都漲到五毛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九十年代之老王家的鹵肉店》,方便以後閱讀九十年代之老王家的鹵肉店第122章 漲價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九十年代之老王家的鹵肉店第122章 漲價並對九十年代之老王家的鹵肉店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