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築基老祖修仙傳!
“咱們幽泉山的長老們今天來視察一下我們的工作,大家打起精神,起爐煉丹。”卓明宣大聲吩咐。
現在丹院的培元丹煉制流程很多,一整套走下來需要差不多三天的時間。不過現在丹院產線走的是流水線生產,只要開工就是所有流程環節一起動工,這些長老走一趟就能夠看完整個產線的所有流程。
經過一年時間的研究調整,現在所有的流程已經改得面目全非,卓明宣一路走過去,聲情並茂地做出介紹。
現在經過一年的學習,丹院里面能夠獨立煉制培元丹的人還是不多,即使是那些學會怎麼煉制的學員一天也就煉一爐,一爐三兩顆培元丹,還時不時會絕收。真放他們出去接活,可能日子過得比以前還要慘。
卓明宣將整個流程拆分之後,在除去失敗品以後,都能夠實現日產三百多顆培元丹,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了。
“現在整個培元丹生產線上用工四十二人,人均月薪一百五十灰錢”卓明宣帶著這一幫子長老花了一個多時辰調查研究他掌管的這個丹院。
看完了這個丹藥的成果以後,長老會這群人又飛回了水節峰議事堂。
“各位長老,現在開始重新開始關于丹院首席長老卓明宣激勵任務的表決,認為他通過了考核的請舉手。”山海真人重新主持這個表決,卓明宣心情又開始提了起來。
如果這個表決結果是不能通過,那他卓長老可接受不了,可能今天晚上就掛印而去了。
所幸有很多長老都開始舉手了,按照幽泉山慣有的規定,幽泉山長老會的表決需要三分之二的人同意。現在卓明宣雖然是名義上是丹院長老,也確實掌管著丹院,但是他現在沒有表決權。
現在出席議會的長老有五十三人,要通過這個表決需要有三十六人同意。
表示同意的長老逐漸接近三十六人,那個虎躍峰掌峰積奇真人又出來說話了。
“我不同意,卓長老這一年的工作雖然有一定成效,但是我認為還沒有到達任務激勵的標準,所以我反對。”
積奇真人這話一說,整場氣氛就凝滯了。他身為虎躍峰掌峰,在這個長老會影響力頗大,甚至還舉起了手的人將手放了下去,全場距離三十六票更遠了。
卓明宣看到這一幕,臉都黑了,心中怒火翻滾,他認認真真地看了積奇真人一眼。後者說完了話,淡淡定定地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仿佛已經事不關己了。
最後,舉手支持卓明宣的只剩下二十個人出頭,還不到半數。
但是,山海真人卻遲遲沒有宣布統計選票,也沒有舉手同意,全場目光都凝聚在了山海真人身上。只見他緩緩舉起了手,說道
“我認為卓長老今年做得已經足夠好了,咱們幽泉山一年之前在煉丹這一塊可以說是零基礎,兩眼一抹黑的,是卓長老從無到有,將隊伍帶了起來,將這些基礎設施搭起來。”
“年頭的時候,你們就說卓長老只是建了一些房子,沒有實際成效。我們就議定了一個激勵制度,本意是希望卓長老能夠盡快地幫我們幽泉山將煉丹的架子,我們幽泉山是不吝嗇物質獎勵的。”
“現在卓長老進展神速,真就一年將這個培元丹量產方案拿出來了,讓雲山城丹藥店出現我們幽泉山的牌子。現在你們反倒變了卦,不認可別人的工作成果。你們的做法,我很不贊同,我們幽泉山的煉丹業未來還需要卓長老帶領,我認為卓長老應該得到這次三十萬灰錢的全額激勵。”
山海真人一陣發言完畢,堅定地將手舉了起來。他這一帶動,長老會里很多不堅定分子都舉起了手,人數一下子沖到了四十幾人,只剩下積奇真人幾個頑固分子。
這回,山海真人終于統計表決票數了,他說道“關于丹院首席長老卓明宣的任務激勵,長老會出席會議五十三人,四十六人同意,七人反對。激勵表決通過,丹院首席長老卓明宣獲得全額激勵獎金。”
山海真人此話一說,蓋棺定論,卓明宣的三十萬灰錢獎勵穩了。
說心里的那一句,卓明宣是有一點感動的,山海真人這個領導還是挺靠得住的。他這個屬下這一年嘔心瀝血,他這個領導在這個關鍵時刻也靠得住。
看了幽泉山長老會的一次表決,卓明宣也算是切身體會到了山海真人的權勢和威望,山海真人可以說就是幽泉山的大方向,除了他的鐵桿支持分子,他在長老會還能夠對這些容易搖擺的中間派產生巨大的影響。卓明宣完全清楚了,以後要在幽泉山混,可得跟緊山海真人了。
長老會議散會後,卓明宣專程找到山海真人表忠心。起碼在他卓老祖離開幽泉山之前,他卓老祖肯定是山海真人的鐵桿擁護者了。
~~~
仙元一萬零三十一年一月三日晚。
卓明宣在自己的寬敞舒適的靜室里面練功,這一年時間他加班加點的,手上錢財也沒什麼富余,修為進度還停在煉氣十層三顆月丹的程度。
這次卓明宣一次性得到了三十萬灰錢,除去兩萬用來犒賞丹院手下的,全部都入了他的口袋。現在他手上積累了三十五萬灰錢,若全部用來購買月丹修行,那麼他距離築基只差二十四萬灰錢。
卓明宣現在手持權柄,二十萬灰錢已經不是什麼難以企及的目標了。現在他每個月都有固定的四千灰錢,等他的空了再出出書,開開講座,每個月又能夠多個兩三千灰錢,只需要兩到三年時間就能夠攢到二十四萬灰錢。
到達築基期之前的修行之路似乎已經是一片坦途,但是法術神通的修行反而有一點落下了。十大獸拳他到現在只練成了兩門,按照現在這個進度絕對是沒有辦法在達到築基期之前就將這十大拳法練至大成的。
兩輩子,卓明宣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奇怪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