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寧河荷花綻放,到了四月。
豐瀅如期返宗,走時陸缺讓他捎回去兩封信,一封給嚴高玄,一封給顧近長。
兩位多年老師兄,在宗門政務方面,總是一副未老先衰,急欲躺平的心態,官不想當,只想往閑職長老的位置湊,好像也自己是甦寒衣,這哪兒能行?
陸缺往後晉升執法堂堂主,幫豐瀅制衡蕭雲燦,少不了兩位師兄充當左膀右臂,所以得提前給他們敲敲警鐘。
競爭宗主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現在就得開始提前準備。
睡暗堂司職,和睡參合宮宗主,那感覺能一樣嗎?陸缺也想讓豐瀅高升。
豐瀅走後,陸缺再次變成獨居漢子,久未露面的雪初五和柳離,不可能來吳州,她們現在忙壞了。
自北冕仙城的仙靈氣傾入人間界,仙道愈發興盛,咸字輩修士結丹的數量出現了井噴,各個弟子堂的咸字輩弟子,扎堆地往精研堂提交著作,妄圖晉升金丹長老,以至于雪初五手頭堆積的各類著作達到四十六本。
評定修行著作不一件容易的事,得深入細致的了解,乃至自身去嘗試,由于參合宮的評定制度非常系統,還要求評定者在弟子堂提交的著作上給予建議,一來一去,評定一本可能就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麻煩無比。
雪初五當初自己往精研堂提交著作,被打回來過一次,感覺心血遭到輕視,沒少和陸缺吐槽精研堂的人長了雙狗眼,有眼不識金瓖玉,如今自己進入精研堂,又開始吐槽弟子堂弟子又蠢又勤快,削尖腦袋當弟子堂長老干什麼?
雪初五年前給陸缺寫信,在信上說,她現在天天看修行著作,看得兩眼發直,腦袋發漲,每隔三天就得服二返木元丹恢復精神力,簡直比出戰輔州還累。
這話一點不假,她累的,在信上寫了三個錯別字,涂了六個墨團,都沒來得及謄寫一遍。
柳離的情況大差不差。
他們天淵劍宗晉升各峰的金丹長老,倒是不用提交著作,但得經過考核,她現在負責天淵劍宗第三峰的考核事宜,忙的時候一天得考核一次。
北冕仙城事件以後,各宗海字輩翹楚,得償所願地擠進修仙界中層,然而地位提升的同時,承擔的壓力也在激增,很多人都已經累成了狗。
也就轉入執法堂這樣的職能堂口,能相對輕松。
陸缺照常擺渡,照常沉澱心境,表面和尋常船夫無有不同。
他在世俗的身份陸子虛,已經四十出頭,這種歲數的男子大概已經力不從心,甚至需要補一補,才能避免尿路分叉,所以獨居看起來也沒什麼問題。
時間在荷花開荷花落中逝去,轉眼來到南陶歷三千四百四十六年。
立夏後第二天。
天蒙蒙亮。
陸缺撿了些柴火,捆成一捆,背在身後,往家里走。
經過三橋侯府,遠遠听見幾句小心翼翼地對話聲,抬頭一看,侯府東側的圍牆站著四人,董河、呂杏、以及其子董文,一位上年紀的學塾先生。
初見時還在襁褓中的董文,如今已經長成十五少年,臉面白皙,文質彬彬,很有吳州學子氣象。
而孩子的成長,勢必伴隨父母的老去。
董河呂杏夫婦已經出現輕微老態,原本身材就不豐腴的呂杏,變得更瘦,額頭上出現了白發,長期的操勞,也讓她的手指變得很粗糙。
兩人其實還未滿四十,無奈讀書非常花銀子,為了董文的前程,只能加倍勞作。
四人站在侯府圍牆牆角,董河懷里抱著一壇陳年桂花釀,手指勾著兩包茶,神態非常拘束,不時向侯府大門張望。
年邁的學塾先生開口道︰“莫心急,再等等。”
呂杏接話道︰“先生,您老可得為董文多說說好話,孩子前程指望您老了。”
“那是自然。”
“……”
陸缺背著柴火往這邊兒走過來,沒看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走到跟前,彎腰放下柴火,問道︰“董兄弟,在這兒做什麼?”
董河回頭道︰“是陸大哥啊。”
同時站在董河身後的呂杏,偷偷地戳了戳董河的腰。
董河才不好意思地解釋道︰“我家董文過兩年要考秀才,需到郡城里拜汪子安先生為師,侯府的李管家認得汪先生,想請他幫忙引薦引薦,呵呵,可一直沒見李管家從府里出來。”
大夏科舉題目,通常會考策論,倘若只在寒窗下捧著聖賢書讀,對于朝廷政令和時局情況一無所知,進了考場,全憑異想天開的書生之見寫文章,絕對會被閱卷官當成廢紙丟進茅廁。
所以在科考前幾年,學子們通常都得拜和官府有關系的學塾先生為師,了解朝廷政令等等,再與自身學識融匯。
郡城學塾的汪子安先生,中過舉,做過從六品的官職,官場有關系,學問也好,門生考中秀才的概率在靖南郡首屈一指,故而許多童生慕名拜師。
董文寒窗十年,董河和呂杏自然想為他爭取機會。
無奈尋常百姓和三橋侯府素無來往,又不敢擅闖,只好在外面等待。
董河說完以後,呂杏嫌丈夫不爽利,干脆自己開口道︰“陸大哥,您和三橋侯府的人認識,煩您幫忙通報一聲,晚會兒我給您打壺酒送去,您也是看著董文長大的,這忙不能不忙。”
董河訓斥呂杏︰“婦道人家,胡說八道什麼!”
陸缺彎腰背柴火,笑道︰“沒關系,這點小事我能幫的上忙。”
呂杏推了一把董文︰“傻孩子,就干看著,去給你陸伯幫忙。”
隨後陸缺背著柴火走到侯府門口,和正當值的“正版範七”說道︰“範兄弟,請你到府里找一下李管家。”
“什麼事?”
“咱們鎮上的孩子想拜郡城學塾的汪子安先生為師,李管家認得汪子安,想請寫封引薦信。”
範七點頭︰“好咧。”
幾天後。
汪子安給李縴回了信,表示可以教授董文。
董河夫婦收到消息,立馬收拾東西,到第二天早晨帶著董文找上陸缺,請陸缺送他們到郡城。
大包小包東西搬上船,船槳一扳,兩岸景色緩緩倒退。
孩子得拜名師,董河夫婦都很高興,上船時還特意送了陸缺些米糕和煮雞蛋,但陸缺還是和從前的看法一致,董文天資聰穎,在讀書上少年成名,走的太順,將來恐怕要經歷不小的磨難。
但身為世俗的局外人,陸缺也沒說什麼。
………
喜歡仙路九萬萬里請大家收藏︰()仙路九萬萬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