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one.io,最快更新經典春秋 !
2.
楚國的周邊有很多個諸侯小國,由于很早就被楚國吞並後來很少有歷史記載。
熊繹時期,楚國與周邊諸侯還能和平相處。楚國的正南有一個權國,公族為子姓,與楚國相距二百余里。東南是羅國,公族為熊姓,與楚國相距不足百里;東北是盧國公族為媯姓與楚國相距不足百里里;在盧國的東面是鄢(yan)國;在盧國的東北面是鄧國;西邊有一個谷國;谷國的西邊有一個庸(yong)國;而庸國的北面是巴國;庸國北、巴國東還有一個麋(mi)國;麋國的東面是一個絞國。如此眾國之中的楚國在熊繹的領導下,安分守己,睦鄰友好,使自己的臣民得以休養生息。所以這一時期的楚國子民勤勞敬業,謙卑養息,這里的黎民百姓安居樂業,生活逐漸富庶起來。
不過在熊繹之後,逐漸富庶起來的楚國就不再那麼安分守己了。在幾代君主的精心治理下,楚國在蠻夷之地逐漸嶄露頭角。中原諸侯割據、分庭抗禮的時候,楚國卻在南方大肆吞並、如魚得水。與中原相比,這里有廣闊的土地,諸多勢力微弱的諸侯,可以盡情地擴張。在楚國的歷代君主不斷兼並周邊小國,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使自己的版圖越來越大,由原先一塊小小的封地變成擁有遼闊疆域且頗具實力的大國。按照地域面積計算,已經遠遠超過了中原大國。
這里要介紹一下楚國的第六代君主熊渠。經過一個多世紀漫長的征伐,楚國已經是殷實豐厚的國家。周邊的小國盡是楚國的領地了。
熊渠射箭技藝非凡。歷史傳說中有一個後羿射九日的故事,但是《史記》評價說後羿雖然善射卻不如熊渠。據說,熊渠一次走夜路,遇見一塊巨石,樣子很像一只匍伏待發的老虎。由于天黑看不清是石是虎,熊渠不敢怠慢忙搭弓射箭,由于熊渠的力氣大,當他射完之後走近看時,箭頭箭柄均射進了巨石之中,只留下了箭尾巴上的翎羽了。這個傳說足以證明熊繹的功力了。
這位善射的君主,並非一介武夫,而是驍勇善戰足智多謀的國君。
熊渠一方面繼承先人的遺訓小心地睦鄰經營著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另一方面卻在整軍經武大膽開拓疆土。
楚國的東部是鄧國、盧國、羅國三個國家,從北到南縱向排列,如常山之蛇,相互依存,相互和睦相處,彼此相互有約。擊其首則尾可以相救,擊其尾則首可以相救。熊渠深知這條常山之蛇尚動其不得。所以,雖然野心勃勃卻裝作笑臉連年修好,他希望在他征戰他國的時候至少讓這條常山之蛇能保持善意的中立。有了這一面常山之蛇的鐵桿靠山,當自己出擊他國的時候就不會腹背受敵,被人鉗制。而對庸國雖然也是近鄰,熊渠的態度就完全不一樣了。
庸、楚兩國之間山縈水回道路崎嶇,亦突襲而不利于持久戰之。因為後面的供給不是很順暢,這次伐庸未獲全勝,但這次伐庸畢竟歷練了隊伍,俘獲了財物,當庸國反省過來的時候,熊渠已經逃之夭夭。熊渠後來攻揚越和伐鄂,都很順利而且形成鯨吞之勢,不給他國以喘息機會。這樣就使得楚國穩固擴張。
楚國的蠢蠢欲動,周王室還是有所覺察的。當然周王室覺察的不僅僅是楚國,而是蠻夷之地的多個小國。其中就有被熊渠吞並的鄂國。鄂國是比較強大的國家,從軍事力量上看,比楚國還有優勢,但鄂國當時由于國君與淮夷結盟一起征伐兼並東南的系列小國而惹怒了周王室。于是周厲王派出“西六師”和“殷八師”合而伐鄂,後又派增援部隊圍剿鄂國。使得鄂國兵敗,鄂國國君也被周軍俘獲,押至京槁,成為周王室的階下囚。
這里所說的“西六師”是指周天子的貼身精銳部隊。西六師是駐扎在王城豐鎬一帶的軍隊。不離周天子身邊,並在周王的直接指揮之下而作戰的精銳部隊。因此天子一離京城,馬上就有“六師”跟隨左右,前呼後擁,場面十分威嚴。而“殷八師”是周王室早起駐守在殷商之地專門用來平叛的軍隊。這支部隊的主要任務是用于鎮壓敢于反抗的殷人和東夷的叛亂。能同時調動“西六師”和“殷八師”討伐鄂國,可見當年周厲王對鄂國下了多大力氣。
熊渠正是看好了這個機會。正當鄂國上下混亂不堪的時候,楚國國君熊渠大兵壓境以勤王助戰的名義,實則將鄂國的地盤收入了楚國的疆土。因為周王室離鄂國太遠,不便兼並其國土,熊渠恰好鑽了這個空子。
鄂國源于商朝。黃帝的�